油井自动输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5502发布日期:2022-12-17 09:5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油井自动输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输油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油井自动输油装置。


背景技术:

2.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而其中单井或多井组井场的原油的输送,是通过现场储油罐向拉油罐车放油而进行车辆运输输送的,这样的方式成本高、原油易泄漏,环境污染大、人工浪费大。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具备远程便携式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目前的方式成本高、原油易泄漏,环境污染大、人工浪费大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远程便携式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包括加热箱与控制箱,加热箱与控制箱之间设置有线路管、装油管道以及输油管道,加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电热管围绕在线路管的外部设置,控制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
5.优选的,所述加热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ph探头以及排气阀,排气阀与加热箱的内部相连通,加热箱上端远离ph探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雷达液位仪,加热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温度计探头,温度计探头的下端位于加热箱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线路管、装油管道以及输油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加热箱与控制箱的内部,装油管道与线路管之间设置有ph测试仪与气体报警器,气体报警器的上端固定镶嵌有气体报警仪,气体报警器与ph测试仪均固定连接在控制箱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输油管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温控仪与测压仪,温控仪与测压仪之间设置有手动阀一,手动阀一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的外部,测压仪远离手动阀一的一侧设置有输油泵,输油泵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的外部,输油泵远离测压仪的一侧设置有远程控制阀,远程控制阀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的外部,输油管道的外部还固定套接有手动阀二,手动阀二设置在输油管道远离手动阀一的一侧,远程控制阀的侧面设置有加药管,加药管设置在输油管道的上方。
8.优选的,所述输油泵采用立式循环增压油泵,工作压力为2.5mpa,功率为4kw,流量为1-5l的三相交频电机泵。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具备以下优点:1、该油井自动输油装置,通过对油井输油的整体过程改造,将单井或多井组现场生产的原油通过特定的装置将原油输送到原油输油管道中并经由输油泵、装油管道及手动阀一、手动阀二、远程控制阀、测压仪、温控仪和多种传感器,并通过plc的智能控制,实现原油的输送,可实现
无人看管,可远程操控、监测、记录以及智能自动化管理,达到远程便携式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
10.2、该油井自动输油装置,通过将原油输送到输油管道的内部,经由雷达液位仪检测出加油箱内部液位的高度信号,并将液位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内部,经由plc控制器启动带动远程控制阀与输油泵进行工作,将原油从罐体内经过线路管以两升流量向输油管道内进行输送,同时经由plc控制器对罐体内油液进行实时恒温控制,同时经由ph测试仪对罐体内的油、气与水混合体进行连续的ph监控,通过对油井的实时监控可以避免值班人员每天的巡井等繁琐工作,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加热箱;2、雷达液位仪;3、ph探头;4、排气阀;5、温度计探头;6、线路管;7、装油管道;8、输油管道;9、控制箱;11、plc控制器;12、ph测试仪;13、气体报警器;14、气体报警仪;15、温控仪;16、手动阀一;17、测压仪;18、输油泵;19、远程控制阀;22、手动阀二;23、加药管。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5.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包括加热箱1与控制箱9,加热箱1与控制箱9之间设置有线路管6、装油管道7以及输油管道8,加热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电热管围绕在线路管6的外部设置,控制箱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1。
16.加热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ph探头3以及排气阀4,排气阀4与加热箱1的内部相连通,加热箱1上端远离ph探头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雷达液位仪2,加热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温度计探头5,温度计探头5的下端位于加热箱1的内部。
17.线路管6、装油管道7以及输油管道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与控制箱9的内部,装油管道7与线路管6之间设置有ph测试仪12与气体报警器13,气体报警器13的上端固定镶嵌有气体报警仪14,气体报警器13与ph测试仪12均固定连接在控制箱9的内部。
18.输油管道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温控仪15与测压仪17,温控仪15与测压仪17之间设置有手动阀一16,手动阀一16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8的外部,测压仪17远离手动阀一16的一侧设置有输油泵18,输油泵18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8的外部,输油泵18远离测压仪17的一侧设置有远程控制阀19,远程控制阀19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8的外部,输油管道8的外部还固定套接有手动阀二22,手动阀二22设置在输油管道8远离手动阀一16的一侧,远程控制阀19的侧面设置有加药管23,加药管23设置在输油管道8的上方。
19.输油泵18采用立式循环增压油泵,工作压力为2.5mpa,功率为4kw,流量为1-5l的
三相交频电机泵。
20.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第一步,通过将原油输送到输油管道8的内部,经由雷达液位仪2检测出加油箱1内部液位的高度信号,并将液位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11内部,经由plc控制器11启动带动远程控制阀19与输油泵18进行工作,将原油从罐体内经过线路管6以两升流量向输油管道8内进行输送,同时经由plc控制器11对罐体内油液进行实时恒温控制,同时经由ph测试仪对罐体内的油、气与水混合体进行连续的ph监控,通过对油井的实时监控可以避免值班人员每天的巡井等繁琐工作,解放了人力,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21.第二步,通过对油井输油的整体过程改造,将单井或多井组现场生产的原油通过特定的装置将原油输送到原油输油管道8中并经由输油泵18、装油管道7及手动阀一16、手动阀二22、远程控制阀19、测压仪17、温控仪15和多种传感器,并通过plc的智能控制,实现原油的输送,可实现无人看管,可远程操控、监测、记录以及智能自动化管理,达到远程便携式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


技术特征:
1.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包括加热箱(1)与控制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与控制箱(9)之间设置有线路管(6)、装油管道(7)以及输油管道(8),加热箱(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电热管围绕在线路管(6)的外部设置,控制箱(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ph探头(3)以及排气阀(4),排气阀(4)与加热箱(1)的内部相连通,加热箱(1)上端远离ph探头(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雷达液位仪(2),加热箱(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温度计探头(5),温度计探头(5)的下端位于加热箱(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管(6)、装油管道(7)以及输油管道(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加热箱(1)与控制箱(9)的内部,装油管道(7)与线路管(6)之间设置有ph测试仪(12)与气体报警器(13),气体报警器(13)的上端固定镶嵌有气体报警仪(14),气体报警器(13)与ph测试仪(12)均固定连接在控制箱(9)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道(8)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温控仪(15)与测压仪(17),温控仪(15)与测压仪(17)之间设置有手动阀一(16),手动阀一(16)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8)的外部,测压仪(17)远离手动阀一(16)的一侧设置有输油泵(18),输油泵(18)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8)的外部,输油泵(18)远离测压仪(17)的一侧设置有远程控制阀(19),远程控制阀(19)固定套接在输油管道(8)的外部,输油管道(8)的外部还固定套接有手动阀二(22),手动阀二(22)设置在输油管道(8)远离手动阀一(16)的一侧,远程控制阀(19)的侧面设置有加药管(23),加药管(23)设置在输油管道(8)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泵(18)采用立式循环增压油泵,工作压力为2.5mpa,功率为4kw,流量为1-5l的三相交频电机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自动输油装置。包括加热箱与控制箱,加热箱与控制箱之间设置有线路管、装油管道以及输油管道,加热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热管,电热管围绕在线路管的外部设置,控制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PLC控制器,通过对油井输油的整体过程改造,将单井或多井组现场生产的原油通过特定的装置将原油输送到原油输油管道中并经由输油泵、装油管道及手动阀一、手动阀二、远程控制阀、测压仪、温控仪和多种传感器,并通过PLC的智能控制,实现原油的输送,可实现无人看管,可远程操控、监测、记录以及智能自动化管理,达到远程便携式管理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与人工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荣 朱敏山 刘冬林 王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扬州睿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2
技术公布日:2022/1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