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巷道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6170发布日期:2023-04-29 17:0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巷道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巷道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巷道支护是影响煤矿井下施工进度的重要结构,因而,巷道支护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目前,多使用锚杆支护进行支护,但,由于锚杆支护是在顶端设置锚索和外侧设置锚杆,仅通过锚索和锚杆并不能缓和与减少围岩的移动,且由于锚杆支护结构与巷道围岩相比,从材料刚度、强度、变形特性、结构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巷道围岩移动破碎时,会导致锚杆支护顶板下沉,顶部u形钢弯曲,锚杆在托盘处发生断裂,锁腿梁发生断裂、弯曲、后移,因此,提出一种可固定巷道围岩且使两帮对顶板加强的巷道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由于锚杆支护是在顶端设置锚索和外侧设置锚杆,仅通过锚索和锚杆并不能缓和与减少围岩的移动,且由于锚杆支护结构与巷道围岩相比,从材料刚度、强度、变形特性、结构特性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巷道围岩移动破碎时,会导致锚杆支护顶板下沉,顶部u形钢弯曲,锚杆在托盘处发生断裂,锁腿梁发生断裂、弯曲、后移。

2、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外侧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梁的内侧设有多个钢带,所述钢带的中部且位于支撑梁的顶端设有第一锚索和第二锚杆,所述支撑梁的两侧且位于钢带的中部设有第三锚杆和第二锚索,所述支撑梁的底端两侧且位于钢带的中部设有第一锚杆。

3、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顶端及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一注浆管和第二注浆管,所述第一锚索、第二锚索位于第二注浆管的内侧,所述第一锚杆、第二锚杆、第三锚杆位于第一注浆管的内侧,该结构用于使第一锚索、第二锚索的一端通过注浆固定在巷道深处,且使第一锚索、第二锚索和注浆连接形成支撑壳。

4、优选的,所述支撑梁顶端的第一锚索横向数量为七个,所述第一锚索具有六排,其排间距为800mm×1100mm,所述支撑梁顶端的第二锚杆横向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二锚杆具有六排,其排间距为800mm×1100mm,该结构用于使支撑梁的顶端进行支撑。

5、优选的,所述支撑梁侧面顶端的第三锚杆具有五排,其排距为800mm,所述支撑梁侧面中部的第三锚杆和第二锚索横向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支撑梁侧面中部的第三锚杆和第二锚索均具有四排,其排间距为800mm×1100mm,该结构用于利用锚杆内外固定约束控制围岩的扩容变形。

6、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形状呈圆切拱形,所述支撑梁的外侧尺寸为高3600mm、宽5345mm,该结构用于避免支撑梁的应力集中。

7、优选的,所述第二锚杆的一端且位于钢带的侧面设有托盘,所述托盘的尺寸为150mm×150mm×10mm,该结构用于增强第二锚杆的牢固性。

8、优选的,所述支撑梁的外侧且位于混凝土层的内侧设有金属网。

9、优选的,所述第一锚索的长度与第二锚索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锚索的长度大于第二锚杆和第三锚杆,该结构用于使支撑梁侧面具有深孔锚索,提高支撑梁侧面强度增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梁的顶端和两侧均设置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锚索和多个第二锚索,并通过在巷道内侧注浆形成混凝土层,再通过深度注浆使第一锚索、第二锚索的一端固定,使支撑梁的侧边强度通过第二锚索增强,同时支撑梁顶端的强度因侧面固定的第二锚索而提高,同时通过第一锚索、第二锚索一端的注浆,使其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撑固定,再通过支撑梁的侧面底端连接第一锚杆,并使多个第一锚杆连接成一体,提高支撑梁底板表面支护刚度和增大有效支护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的外侧设有混凝土层(10),所述支撑梁(1)的内侧设有多个钢带(9),所述钢带(9)的中部且位于支撑梁(1)的顶端设有第一锚索(4)和第二锚杆(5),所述支撑梁(1)的两侧且位于钢带(9)的中部设有第三锚杆(6)和第二锚索(7),所述支撑梁(1)的底端两侧且位于钢带(9)的中部设有第一锚杆(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的顶端及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一注浆管(2)和第二注浆管(8),所述第一锚索(4)、第二锚索(7)位于第二注浆管(8)的内侧,所述第一锚杆(3)、第二锚杆(5)、第三锚杆(6)位于第一注浆管(2)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顶端的第一锚索(4)横向数量为六个,所述第一锚索(4)具有六排,其排间距为800mm×1100mm,所述支撑梁(1)顶端的第二锚杆(5)横向数量为七个,所述第二锚杆(5)具有六排,其排间距为800mm×1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侧面顶端的第三锚杆(6)具有五排,其排距为800mm,所述支撑梁(1)侧面中部的第三锚杆(6)和第二锚索(7)横向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支撑梁(1)侧面中部的第三锚杆(6)和第二锚索(7)均具有四排,其排间距为800mm×11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的形状呈圆切拱形,所述支撑梁(1)的外侧尺寸为高3600mm、宽534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杆(5)的一端且位于钢带(9)的侧面设有托盘(12),所述托盘(12)的尺寸为150mm×150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的外侧且位于混凝土层(10)的内侧设有金属网(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4)的长度与第二锚索(7)的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锚索(4)的长度大于第二锚杆(5)和第三锚杆(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巷道支护结构,涉及巷道支护领域,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外侧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支撑梁的内侧设有多个钢带,所述钢带的中部且位于支撑梁的顶端设有第一锚索和第二锚杆,通过在支撑梁的顶端和两侧均设置分别设置多个第一锚索和多个第二锚索,并通过在巷道内侧注浆形成混凝土层,再通过深度注浆使第一锚索、第二锚索的一端固定,使支撑梁的侧边强度通过第二锚索增强,同时支撑梁顶端的强度因侧面固定的第二锚索而提高,同时通过第一锚索、第二锚索一端的注浆,使其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撑固定,再通过支撑梁的侧面底端连接第一锚杆,并使多个第一锚杆连接成一体,提高支撑梁底板表面支护刚度和增大有效支护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纪宝柱,周宜山,李君,刘洋,桑传伟,刘兴臣,牛洋洋,李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省亳州煤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