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49629发布日期:2023-04-20 01:3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施工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施工用防水结构,具体为施工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1、隧道是指在既有的建筑或土石结构中挖出来的通道,供交通立体化、穿山越岭、地下通道、越江、过海、管道运输、电缆地下化、水利工程等使用,隧道不一定全是地下通道,仅位于地面下称作地下隧道或地下道路,建造隧道有几种方式,隧道大部分的功能,为提供行人、脚踏车、一般道路交通、机动车、铁路交通、或运河使用,而部分隧道只负责水、石油的管道运输或其他特定服务,包括军事及商业物流等,在施工人员对隧道内部进行施工的手,需要对隧道内部进行很好的支撑,来保障施工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但是在施工时对隧道内壁的支撑效果不足,隧道内部的积水排出不便,会对隧道施工时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施工防水结构来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2、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5170087u,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山体,还包括防水装置和道路,所述山体底端设置有防水装置,所述防水装置具体由出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渗透导流层、导流管、支撑架a、防水层a、防渗透层、防水层b、堆砌层、防水砂浆、倒刺、钢管、预支杆和防水板组成,所述出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底端设置有渗透导流层,所述渗透导流层下方铺设有防水层a,所述防水层a底端与渗透导流层底端之间插接连接有导流管,本实用新型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通过渗透导流层、防水层a和防水层b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防水效果,从而提高了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的使用寿命。

3、但是该隧道工程施工防水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

4、1、在施工时对隧道内壁的支撑效果不足,对于隧道内部产生的积水排出较为不便;

5、2、在隧道内部施工时通风效果不佳,对于隧道顶部水液的收集和排放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施工防水结构,解决了在施工时对隧道内壁的支撑效果不足,隧道内部的积水排出不便,会对隧道施工时的安全造成影响,隧道施工时通风效果不佳,对于隧道顶部水液的收集和排放较为不便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框体内侧壁可保护的保护板,所述框体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可输水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水泵,所述框体的外表面卡接有可支撑的支撑板,所述框体的上端开设有可限位的卡孔,所述卡孔的内壁卡接有可拆卸的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上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可排风的排风扇。

5、可选的,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水泵内部贯通连接。

6、可选的,所述通风板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可过滤的滤网,所述通风板下端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可下水的下水管。

7、可选的,所述框体的内壁卡接有可拆卸的站立板,所述站立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可滤水的网格。

8、可选的,所述框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可防护的支柱,所述支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限位的横柱。

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侧面设置有可限位的卡紧螺栓,所述卡紧螺栓贯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螺纹穿设在所述框体的内壁。

10、(三)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施工防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施工防水结构,通过框体、输水管和水泵的设置,施工人员可以将框体安装在隧道的内部,将保护板和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框体的内侧壁和外表面,可以提高框体的整体强度,使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更加安全,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输水管和水泵可以将框体内部产生的水液排出,对于积水的排放较为方便。

13、2、该施工防水结构,通过通风板和通风扇的设置,通风板安装在框体的上表面,增加了在施工中的空气流通,并且隧道顶部滴落的水滴会落到通风板的内部,通风板可以将水滴统一收集排出,降低了施工时水对隧道内部的影响。



技术特征:

1.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框体(1)内侧壁可保护的保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可输水的输水管(3),所述输水管(3)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水泵(4),所述框体(1)的外表面卡接有可支撑的支撑板(5),所述框体(1)的上端开设有可限位的卡孔(6),所述卡孔(6)的内壁卡接有可拆卸的通风板(7),所述通风板(7)上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可排风的排风扇(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的出水端螺纹连接有可拆卸的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与所述水泵(4)内部贯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板(7)上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可过滤的滤网(10),所述通风板(7)下端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可下水的下水管(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内壁卡接有可拆卸的站立板(12),所述站立板(1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可滤水的网格(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可防护的支柱(14),所述支柱(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限位的横柱(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的侧面设置有可限位的卡紧螺栓,所述卡紧螺栓贯穿所述支撑板(5)的一端螺纹穿设在所述框体(1)的内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施工用防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施工防水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框体内侧壁可保护的保护板,框体的一侧贯通连接有可输水的输水管,输水管的一侧贯通连接有水泵,框体的外表面卡接有可支撑的支撑板,框体的上端开设有可限位的卡孔,卡孔的内壁卡接有可拆卸的通风板,通风板上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可排风的排风扇。该施工防水结构,通过框体、输水管和水泵的设置,施工人员可以将框体安装在隧道的内部,将保护板和支撑板分别安装在框体的内侧壁和外表面,可以提高框体的整体强度,使施工人员在施工的时候更加安全,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输水管和水泵可以将框体内部产生的水液排出,对于积水的排放较为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赵世新,佘玉华,周圆耀,黄刚,梁家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五局集团贵州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