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吸能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14451发布日期:2023-05-17 20:3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吸能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采煤,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吸能托盘。


背景技术:

1、锚杆(锚索)是目前煤矿巷道最常用的一种主动支护方式,较钢梁和钢棚等巷道支护方式,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耗材较少的特点。但是目前锚杆(锚索)支护最大问题是在锚索受力作用下,托盘容易变形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将目前锚索对托盘作用,变为锚索对吸能材料直接作用,通过吸能材料来消耗锚索受冲击产生的能量,避免托盘在锚索直接作用下的变形破坏。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包括:

4、托板,所述托板的表面中部设置有吸能杯,所述吸能杯中设置有吸能材料;

5、杯状扣器,所述杯状扣器包括弧形杯状体,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设在所述吸能杯的外部,所述弧形杯状体的顶部与所述托板相接,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托板表面之间有一定间隙,所述吸能杯与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之间有一定间隙;

6、锚杆,所述锚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托板、所述吸能材料、所述导向套、所述弧形杯状体的底部后设置有销端固定体,另一端设置在锚固体中,所述托板与所述锚固体相接。

7、进一步地,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销端固定体和所述弧形杯状体之间,所述垫片与所述销端固定体和所述弧形杯状体相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塑料筒,所述吸能材料填充在所述塑料筒中,所述塑料筒外壁与所述吸能杯内壁相接。

9、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杯状体包括圆锥筒形杯状体,所述圆锥筒形杯状体的杯底位于圆锥筒形的小口端,所述圆锥筒形杯状体位于圆锥筒形的大口端向外翻折形成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所述托板表面相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杯顶端与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导向套远离弧形杯状体底部一端到所述托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a≤b。

11、进一步地,所述吸能杯底端通过焊接设置在所述托板表面。

12、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通过焊接设置在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

13、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所述销端固定体和所述弧形杯状体之间,所述垫片与所述销端固定体和所述弧形杯状体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塑料筒,所述吸能材料填充在所述塑料筒中,所述塑料筒外壁与所述吸能杯内壁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杯状体包括圆锥筒形杯状体,所述圆锥筒形杯状体的杯底位于圆锥筒形的小口端,所述圆锥筒形杯状体位于圆锥筒形的大口端向外翻折形成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与所述托板表面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杯顶端与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之间的距离为a,所述导向套远离弧形杯状体底部一端到所述托板表面之间的距离为b,其中a≤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杯底端通过焊接设置在所述托板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通过焊接设置在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减震吸能托盘,包括托板、杯状扣器和锚杆,所述托板的表面中部设置有吸能杯,所述吸能杯中设置有吸能材料,所述杯状扣器包括弧形杯状体,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设在所述吸能杯的外部,所述弧形杯状体的顶部与所述托板相接,所述导向套与所述托板表面之间有一定间隙,所述吸能杯与所述弧形杯状体内部的底部之间有一定间隙,所述锚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托板、所述吸能材料,所述导向套、所述弧形杯状体的底部后设置有销端固定体,另一端设置在锚固体中,所述托板与所述锚固体相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军,庞晓亮,李世伟,杜尚宇,时洪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