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818656发布日期:2023-07-19 21: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工程施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盾构拆机是盾构工程完成后,盾构退场的必经程序。因盾构机的体积和自重均较大,所需的配套以及吊装设备较多,现有国内外盾构机拆解常规作业是盾构作业完成后,在车站接收井口进行拆解吊装,这样对于狭小空间下盾构机的拆解就会出现困难,尤其是对于盾构作业终点是既有线车站的情况,开设吊出井口将大幅度改变既有线车站地表以及地下结构,对地铁车站的运营产生较大的不便。

2、对于盾尾的拆除一般使用倒链将盾尾向后拉出,再使用起重机将盾尾吊出地面,但盾尾出洞口处管片十分薄弱,因此在实际工程当中在盾尾拉出过程中,洞口处管片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破坏。并且前、中、后盾具有特殊性,设备重量大,如果采用完全洞内拆解将会使拆解后的整机完备性变差等问题,如果采用传统吊装方法无法在狭小空间下进行作业。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施工准备;

5、s2:盾构托架与滑轨装配;

6、根据车站结构进行测量与规划安排,在盾构机实际出洞位置布置盾构托架、盾构托架垫高架,并在垫高架以及盾构托架之间设置滑轨;

7、s3:竖向千斤顶预备装配及顶升;

8、安装好盾构托架后,在盾构机壳两侧下部焊接四个竖向千斤顶支座,并在千斤顶支座下方布置支顶平台,在盾构机下布置基座连接轴,完成后将四个竖向千斤顶置于千斤顶支座以及支顶平台之间;

9、s4:盾构机盾尾脱壳;

10、待四个竖向千斤顶将前中盾支撑到位,在盾尾与中盾连接处搭设脚手架,自上而下将连接处焊口爆开,待盾尾与前中盾脱离后将螺旋机由电动倒链卸落至电瓶车,连同后配套台车一并由电瓶车从隧道运至始发井吊出,从而使后盾预留在区间结构内,形成管片加强环,过程中密切关注支撑起千斤顶的状态,防止千斤顶移位,至此完成盾构脱壳,开始进行盾构机平移解体;

11、s5:前盾、中盾风道平移;

12、采用自带活动式反力架滑轨装置推动盾构托架实现盾构机前、中盾纵向平移,进入车站风道;

13、s6:平移拆解收尾作业;

14、同步启动四个千斤顶,将盾构机及盾构托架一次性顶升,将自带活动式反力架滑轨装置变更成横向水平状态,并在盾构托架横向一侧车站结构上设置两处千斤顶后背,并在千斤顶后背接触面直接安装千斤顶,同步启动两个千斤顶将基座横向平移至预定距离,完成盾构机横向平移;

15、s7:吊装作业;

16、待盾构机刀盘、前盾、中盾整体装配部件横向平移至盾构吊装井位置处后,进行刀盘吊装、前中盾吊装,完成盾构平移解体。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线车站的空间进行平移拆解,又可以使用脱壳工法避免了破坏薄弱管片的问题,甚至可以使洞口处管片得以加强。



技术特征:

1.一种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管片加强环是指盾构机盾尾埋留在管片与土体之间所产生的机械结构,包括盾尾在拆卸螺旋机以及后配套台车后的结构留在管片与土体之间,从而加强洞口处薄弱管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盾构机前盾、中盾平移进入车站风道后进行后续拆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下盾构解体平移及盾尾脱壳施工方法,施工前有效规划既有线车站空间以及进行工法相应机械工装设计;盾构托架与移动滑轨的加固型装配;竖向千斤顶通过设计支座以及支顶平台进行盾构机可靠顶升;盾构机盾尾脱壳形成洞内管片加强环加固隧道结构并保护洞口处薄弱管片;前盾、中盾平移进入车站通道进行拆解吊装;螺旋机以及后配套设备运输至始发端吊出。通过施工步序的调整、滑动平移机构以及顶升机构的优化有效提高了盾构解体的效率,并解决了盾构终点与既有线车站冲突产生仅有狭小空间下施工作业困难的问题,实现盾构机盾尾利用,减少吊装成本并从根本解决洞口处管片薄弱的施工难点,二次加强隧道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冯利华,任全军,左桂超,周翠红,刘兆赫,周富强,范长青,张卓帅,胡锦荣,刘佳乐,韩新朋,郭润昭,安琪,张妮,焦心怡,卜一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