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59797发布日期:2023-07-05 02:4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矿山开采,具体涉及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1、下向分层充填法适用于开采矿石和围岩均不稳固的矿体,矿石品位很高或价值很高的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矿体。这种采矿方法的实质是从上往下分层回采和逐层充填,每一分层的回采工作是在上一分层人工假顶的保护下进行。采矿过程中常采用下向分层进路式胶结充填采矿法,工艺比较成熟,采场工人在强度较高的充填体假顶下作业,安全程度高,在开采不稳定和比较破碎的矿体时,能很好的保证工人的安全,同时矿石损失率、贫化率小,适合开采高价值的矿体,也可实现特富矿、富矿、贫矿的分采分出。

2、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是开采深部破碎矿体的重要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围岩稳定性差、支护失效和巷道冒顶等问题,但下向充填采矿每分层需重新掘进施工采场联络巷,一方面掘进施工速度慢,降低了采场循环速度;另一方面掘进产生大量废石,增加了运装和排放成本。针对这种情况,迫切研发一种用于下向充填采矿的错位布置的低废采准方法,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减少采场联络巷掘进工程量,提高采场循环速度,降低废石产出与排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布了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

2、(1)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中段内自上而下划分为分段,分段内划分为五个分层,分层内以进路为单位进行回采,分段及分层均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回采;

3、(2)在矿体下盘脉外布置采准斜坡道和分段平巷,分段平巷的底板标高与各分段第三分层的底板标高相同;

4、(3)第一分段回采时,沿矿体走向方向在采场右侧边界,自第一分段的分段平巷施工第三分层平坡采联至矿体下盘边界,在下盘围岩中自第三分层平坡采联沿矿体走向方向施工上行采联至采场左侧边界,上行采联端部的底板标高与第一分段第一分层的底板标高相同,在下盘围岩中自第三分层平坡采联沿矿体走向方向施工下行采联至采场左侧边界,下行采联端部的底板标高与第一分段第五分层的底板标高相同,所述上行采联和下行采联在平面上错开布置;

5、(4)第一分段第一分层回采时,自上行采联的端部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一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回采第一分层;第一分段第二分层回采时,自上行采联中与第一分段第二分层底板标高相同点附近处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二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回采第二分层;第一分段第三分层的回采直接经第三分层平坡采联进入采场;第一分段第四分层回采时,自下行采联中与第一分段第四分层底板标高相同点附近处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四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第一分段第五分层回采时,自下行采联的端部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五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所述第二分层平坡采联和第四分层平坡采联在平面上错位布置;

6、(5)第二分段回采时,沿矿体走向方向在采场左边界,自第二分段的分段平巷施工第三分层平坡采联至矿体下盘边界,在下盘围岩中自第三分层平坡采联沿矿体走向方向施工上行采联至采场右侧边界,上行采联端部的底板标高与第二分段第一分层的底板标高相同,在下盘围岩中自第三分层平坡采联沿矿体走向方向施工下行采联至采场右侧边界,下行采联端部的底板标高与第二分段第五分层的底板标高相同,所述上行采联和下行采联在平面上错开布置;

7、(6)第二分段第一分层回采时,自上行采联的端部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一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回采第一分层;第二分段第二分层回采时,自上行采联中与第二分段第二分层底板标高相同点附近处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二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回采第二分层;第二分段第三分层的回采直接经第三分层平坡采联进入采场;第二分段第四分层回采时,自下行采联中与第二分段第四分层底板标高相同点附近处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四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第二分段第五分层回采时,自下行采联的端部垂直于矿体走向施工第五分层平坡采联至矿岩边界进入采场;所述第二分层平坡采联和第四分层平坡采联在平面上错位布置;

8、(7)中段内后续奇数号分段回采时,脉外采准工程与第一分段回采的采准工程布置相同;中段内后续偶数号分段回采时,脉外采准工程与第二分段回采的采准工程布置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层平坡采联掘进时,掘进废石采用铲运机铲装至第一分层平坡采联及上行采联的上部堆存,所述第四分层平坡采联掘进时,掘进废石采用铲运机铲装至第二分层平坡采联及上行采联中堆存,所述第五分层平坡采联掘进时,掘进废石采用铲运机铲装至第四分层平坡采联及上行采联中堆存,以减少废石的运输及提升量。

10、进一步地,所述分层的高度及进路尺寸根据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原岩应力条件、设计采用的采掘铲装设备尺寸综合确定。

11、优选地,所述下行采联距矿岩边界的最小距离为3~5m,所述上行采联距矿岩边界的最小距离为9~12m。

12、进一步地,所述上行采联和下行采联的坡度小于等于采场回采作业设备的最大爬坡坡度。

13、进一步地,所述上行采联和下行采联可同时施工,以提高采准巷道掘进效率,降低采矿作业循环时间。

14、有益效果

1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采场联络巷掘进工程量,降低吨矿采掘分摊成本;提高采场分层采充循环速度,增大采场生产能力;根据各分层平坡采联施工顺序,下分层平坡采联掘进产生的废石能够就近铲装至上一分层的平坡采联中堆存,降低废石提升运输与排放成本。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技术特征:

1.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层平坡采联掘进时,掘进废石采用铲运机铲装至第一分层平坡采联及上行采联的上部堆存,所述第四分层平坡采联掘进时,掘进废石采用铲运机铲装至第二分层平坡采联及上行采联中堆存,所述第五分层平坡采联掘进时,掘进废石采用铲运机铲装至第四分层平坡采联及上行采联中堆存,以减少废石的运输及提升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层的高度及进路尺寸根据矿区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原岩应力条件、设计采用的采掘铲装设备尺寸综合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采联距矿岩边界的最小距离为3~5m,所述上行采联距矿岩边界的最小距离为9~1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采联和下行采联的坡度小于等于采场回采作业设备的最大爬坡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采联和下行采联可同时施工,以提高采准巷道掘进效率,降低采矿作业循环时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脉外采准工程的低废布置方法。采场沿矿体走向布置,中段内自上而下划分为分段,分段内划分为五个分层,分层内以进路为单位进行回采,分段及分层均采用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回采。在矿体下盘脉外布置采准斜坡道和分段平巷,分段平巷的底板标高与各分段第三分层的底板标高相同。各分层回采时,利用平坡采联、上行采联或下行采联通过第三分层平坡采联联通分段平巷和采场。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采场联络巷掘进工程量,提高采场循环速度,增大采场生产能力,降低废石产出与排放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德,齐兆军,刘焕新,李阳,陶晓杰,王楠,严彬彬,周尧,刘成鹏,赵洪凯,杨朔,侯奎奎,尹延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深井开采实验室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