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挖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65650发布日期:2023-10-06 20:5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暗挖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挖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适用于隧道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1、我国西南山区地形复杂,为缩短里程,需要建设大量的穿山隧道。由于西南地区汛期水量丰沛,滑坡灾害频繁,在降雨作用下,冲沟内的大量泥石流堆积物容易冲垮隧道洞口连接段路基,并经洞口涌入暗挖隧道内,堵塞交通,影响运行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冲沟内的大量泥石流堆积物容易冲垮隧道洞口连接段路基的问题,提供一种暗挖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及施工方法。

2、为此,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暗挖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暗挖隧道洞门墙外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结构;

4、明洞与暗挖隧道衔接,在明洞结构的顶部设置与冲沟衔接的泥石流排导槽,使泥石流经泥石流排导槽跨越明洞顶部而排至明洞结构的下方。

5、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6、所述明洞结构包括明洞衬砌、明洞靠山侧挡墙以及明洞基础、位于明洞上方的护坡以及用于填充各部件间空隙的钢筋石笼回填层、细石砼保护层、石渣回填区;明洞衬砌设置在明洞基础上,明洞衬砌与暗挖隧道的衬砌衔接,细石砼保护层位于明洞衬砌的外表面,钢筋石笼回填层位于石渣回填区的顶部,泥石流排导槽设置在石渣回填区上。所述方案中,明明洞基础采用c20混凝土浇筑,与原路基挡墙之前设置锚杆进行连接,锚杆打穿原路基挡墙并嵌入基岩中;

7、泥石流排导槽横断面为梯形,并在空间上呈喇叭形结构,其自上而下由窄变宽,槽深则逐渐变浅。

8、泥石流排导槽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在顶部铺双层钢筋网,增强耐磨性。

9、在明洞靠山侧,设置第一道挡墙(31);挡墙与明洞间由下至上依次采用c15混凝土与石渣进行回填,并在顶部再设置所述石渣回填区;所述第一道挡墙的靠山这一侧空间设置所述石渣回填区。

10、在更靠近山体的位置设置第二道挡墙,两道挡墙间的空隙采用石渣回填。

11、泥石流排导槽与明洞靠山侧挡墙联合布置,泥石流排导槽起于第二道挡墙上方,经明洞衬砌上方后止于明洞基础顶部。

12、明洞衬砌上部首先敷设细石砼保护层,再敷设钢筋石笼回填层与其上部的泥石流排导槽连接。

13、沿隧道轴线方向,在暗挖隧道洞口仰坡至泥石流排导槽间设置护坡,并在护坡下用钢筋石笼回填层充满护坡至明洞衬砌间的空隙。

14、当明洞结构两端均连接暗挖隧道洞门墙时,明洞结构设置疏散通道,先行浇筑远离疏散通道侧的明洞结构,并利用疏散通道作为施工通道浇筑剩余段明洞结构。

15、本发明所述明洞结构既通过挡墙对泥石流进行阻拦又通过明洞衬砌上部排导槽对泥石流进行疏导,具有防止泥石流灾害对隧道洞口连接段破坏,保障过泥石流沟隧道正常通行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暗挖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暗挖隧道洞门墙外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洞结构包括明洞衬砌(1)、明洞靠山侧挡墙以及明洞基础(2)、位于明洞上方的护坡(5)以及用于填充各部件间空隙的钢筋石笼回填层(6)、细石砼保护层(7)、石渣回填区(8);明洞衬砌(1)设置在明洞基础(2)上,明洞衬砌(1)与暗挖隧道的衬砌衔接,细石砼保护层(7)位于明洞衬砌(1)的外表面,钢筋石笼回填层(6)位于石渣回填区(8)的顶部,泥石流排导槽(4)设置在石渣回填区(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泥石流排导槽(4)横断面为梯形,并在空间上呈喇叭形结构,其自上而下由窄变宽,槽深则逐渐变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泥石流排导槽(4)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并在顶部铺双层钢筋网,增强耐磨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明洞靠山侧,设置第一道挡墙(31);挡墙与明洞间由下至上依次采用c15混凝土与石渣进行回填,并在顶部再设置所述石渣回填区(8);所述第一道挡墙(31)的靠山这一侧空间设置所述石渣回填区(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更靠近山体的位置设置第二道挡墙(32),两道挡墙间的空隙采用石渣回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泥石流排导槽(4)与明洞靠山侧挡墙联合布置,泥石流排导槽起于第二道挡墙(32)上方,经明洞衬砌(1)上方后止于明洞基础(2)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明洞衬砌(1)上部首先敷设细石砼保护层(7),再敷设钢筋石笼回填层(6)与其上部的泥石流排导槽(4)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隧道轴线方向,在暗挖隧道洞口仰坡至泥石流排导槽(4)间设置护坡(5),并在护坡下用钢筋石笼回填层(6)充满护坡(5)至明洞衬砌(1)间的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明洞结构两端均连接暗挖隧道洞门墙时,明洞结构设置疏散通道,先行浇筑远离疏散通道侧的明洞结构,并利用疏散通道作为施工通道浇筑剩余段明洞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连接段过泥石流沟的明洞结构,在暗挖隧道洞门墙外设置一定长度的明洞结构;所述明洞结构包括与暗挖隧道衬砌连接的明洞衬砌、明洞基础、明洞靠山侧挡墙、明洞衬砌上部的泥石流排导槽与护坡,以及用于填充各部件间空隙的钢筋石笼回填层、细石砼保护层及石渣回填区。本发明所述明洞结构既通过挡墙对泥石流进行阻拦又通过明洞衬砌上部排导槽对泥石流进行疏导,具有防止泥石流灾害对隧道洞口连接段破坏,保障过泥石流沟隧道正常通行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崔昊,尤鸿波,童育聪,刘长宝,闫自海,沈碧辉,张程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