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87123发布日期:2023-10-28 18:1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支撑,尤其是涉及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1、较大跨度的暗挖车站通常是采用pba工法进行施工的,二衬扣拱为整个车站施工中的顶板施工环节。而常规的模板支撑体系安装时间长,劳动力需求较大,安装及拆除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且针对支撑模板,目前大多采用垂直式支撑系统,使得稳定性差,容易导致其出现安全事故。

2、中国专利cn214366093u一种暗挖车站边跨二衬扣拱的模板体系,包括中间台车、边台车、中间模板结构和边模板结构;中间台车安装在中间导轨上;中间台车顶部设有中间模板支架,中间模板支架横向可调;中间模板结构包括有第一顶模和第一侧模;边台车安装在边导轨上,边台车的两侧分别跨过隔墙和对应一侧的中间导洞侧壁;边台车的顶部设置有边模板支架;边模板结构包括第二顶模和第二侧模;中间模板结构和边模板结构之间连接有用以浇筑纵向支撑梁的纵梁模板,且纵梁模板与中间模板结构的接缝以及纵梁模板与边模板结构的接缝密封;在纵梁模板的底部支设有立杆。但是该专利的结构复杂。

3、中国专利cn213540419u一种pba暗挖车站边跨二衬扣拱的台车支撑模板体系,包括底部轨道、顶部轨道、台车、顶部支架、顶模和侧模;底部轨道设在第一隔墙外侧;顶部轨道设在核心土顶部;台车横跨核心土;台车底部设有第一滚轮和第一伸缩支脚,台车顶部设有第二滚轮和第二伸缩支脚;台车底部连接有动力电机;顶部支架连在台车顶部;台车与第一隔墙之间连接有临时固定件;顶模连接在顶部支架顶部;顶模顶部中间开设有注浆孔;侧模铰接连接在顶模的底部、位于人行通道一侧,侧模下端与底板相连;在侧模与台车之间连接有侧模油缸。但是该专利的结构复杂。

4、中国专利cn203891896u公开了一种暗挖车站二衬扣拱的模板支架体系,解决了现有的二衬扣拱的模板支架体系存在的拼装和拆卸耗时费力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包括在左钢管柱与右钢管柱之间的初支扣拱原地面上间隔地设置有槽钢轨道,在槽钢轨道上设置有整体支架,在整体支架的顶端间隔地安装有三个液压千斤顶,在液压千斤顶上顶接有整体拱形支架,在整体拱形支架上顶接有拱形模板,在左顶纵梁与右顶纵梁之间的拱形模板上现浇有二衬扣拱。但是该实用新型稳定性差,导致其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目前常规的支撑体系安装时间长、劳动力需求较大、安装及拆除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

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包括导洞模块,所述导洞模块包括中导洞和边导洞,所述边导洞包括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

4、所述中导洞中设有顶纵梁结构,所述第一导洞和中导洞之间设有第一扣拱体系,第二导洞和中导洞之间设有第二扣拱体系,第一扣拱体系中设有扣拱模板支撑结构,第二扣拱体系中设有与第一扣拱体系中相同结构的扣拱模板支撑结构,且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以中导洞为中心线呈镜像设置;第一扣拱体系和第二扣拱体系以中导洞为中心呈镜像设置;

5、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立式支撑模块和支板,所述立式支撑模板包括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和第二立式支撑组件,在第一扣拱体系和第二扣拱体系的内部两侧均设有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和第二立式支撑组件,且所述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和第二立式支撑组件之间连接有支板;

6、所述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x向小车、x向驱动机构、第一液压顶升机构、车架和第一伸缩连接杆,所述x向驱动机构和第一液压顶升机构均安装在第一x向小车上,且x向驱动机构一端连接有第一伸缩连接杆,第一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车架,车架的上端与支板连接;

7、所述第二立式支撑组件与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x向小车、x向驱动机构、第一液压顶升机构、车架和第一伸缩连接杆。

8、进一步地,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横向杆和斜向杆,横向杆一端垂直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与斜向杆连接,斜向杆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板上,且斜向杆与车架之间设有锐角夹角。

9、进一步地,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下纵梁基础千斤、第二伸缩连接杆、第三伸缩连接杆和第一液压缸,所述下纵梁基础千斤一端连接车架,另一端连接水平地面;第二伸缩连接杆和第三伸缩连接杆均与第一液压缸连接,且第二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车架,第三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第一扣拱体系和第二扣拱体系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液压缸。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板包括平部和凸部,平部包括第一平部和第二平部,第一平部和凸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平部和凸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第一平部、凸部和第二平部顺次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部与第一扣拱体系的拱顶内壁之间设有空腔,第二平部与第一扣拱体系的拱顶内壁之间设有空腔,凸部与第一扣拱体系的拱顶内壁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内均安装有抵触头,所述空腔的设置是为了增大下方空间高度,便于通行。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式支撑组件还包括门架支腿和门架,所述车架内部设有门架,门架下端设有门架支腿,门架支腿的下端固定在第一x向小车上,且门架支腿和第一伸缩连接杆为平行关系,门架支腿和门架顶部之间设有第二液压顶升机构。

13、进一步地,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包括第二x向小车,第二x向小车上端固定有车架纵梁,车架纵梁的下端面固定有两个支柱,两个支柱之间设有两个第二x向小车,两个第二x向小车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14、进一步地,每个支柱一侧设有一个行走机构,行走机构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行走机构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15、进一步地,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操作平台和纵向连杆,纵向连杆上固定有连接板,且纵向连杆下端设置在车架纵梁端面上,纵向连杆的上端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操作平台,每个操作平台各搭设有一个楼梯。

16、进一步地,与所述纵向连杆连接的还有横向连杆和斜撑,横向连杆和纵向连杆之间设有斜撑,且横向连杆位于车架纵梁的上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

18、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通过采用液压缸、行走机构以及顶纵梁结构等,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工程进度,解决了支撑体系安装时间长、劳动力需求较大、安装及拆除存在安全风险等难题;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机械模板台车替代人力施工,采用液压升降机构以及伸缩连接杆等结构,可有效降低传统模架搭设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发生概率,同时减少作业人员的工作量,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了施工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洞模块,导洞模块包括中导洞和边导洞,边导洞包括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横向杆和斜向杆,横向杆一端垂直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与斜向杆连接,斜向杆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板上,且斜向杆与车架之间设有锐角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下纵梁基础千斤、第二伸缩连接杆、第三伸缩连接杆和第一液压缸,下纵梁基础千斤一端连接车架,另一端连接水平地面;第二伸缩连接杆和第三伸缩连接杆均与第一液压缸连接,且第二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车架,第三伸缩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第一扣拱体系和第二扣拱体系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第一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包括平部和凸部,平部包括第一平部和第二平部,第一平部和凸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平部和凸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第一平部、凸部和第二平部顺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部与第一扣拱体系的拱顶内壁之间设有空腔,第二平部与第一扣拱体系的拱顶内壁之间设有空腔,凸部与第一扣拱体系的拱顶内壁之间设有空腔,空腔内均安装有抵触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式支撑组件还包括门架支腿和门架,所述车架内部设有门架,门架下端设有门架支腿,门架支腿的下端固定在第一x向小车上,且门架支腿和第一伸缩连接杆为平行关系,门架支腿和门架顶部之间设有第二液压顶升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二x向小车,第二x向小车上端固定有车架纵梁,车架纵梁的下端面固定有两个支柱,两个支柱之间设有两个第二x向小车,两个第二x向小车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支柱一侧设有一个行走机构,行走机构的上端连接有连接板,行走机构的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拱模板支撑结构还包括操作平台和纵向连杆,纵向连杆上固定有连接板,且纵向连杆下端设置在车架纵梁端面上,纵向连杆的上端与支撑架连接,支撑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操作平台,每个操作平台各搭设有一个楼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纵向连杆连接的还有横向连杆和斜撑,横向连杆和纵向连杆之间设有斜撑,且横向连杆位于车架纵梁的上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二衬扣拱模板支撑系统,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包括中导洞、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所述中导洞中设有顶纵梁结构,第一扣拱体系和第二扣拱体系中均设有扣拱模板支撑结构;扣拱模板支撑结构包括支板、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和第二立式支撑组件,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和第二立式支撑组件之间连接有支板;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X向小车、X向驱动机构、第一液压顶升机构、车架和第一伸缩连接杆;第二立式支撑组件与第一立式支撑组件具有相同结构的第一X向小车、X向驱动机构、第一液压顶升机构、车架和第一伸缩连接杆。本技术的支撑结构,通过采用液压缸、行走机构以及顶纵梁结构等,能够大大提高用户工程进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军,高建国,王怀志,杨军宁,宋汉峰,吴东亮,李俊峰,刘汉龙,贺贤群,孟涛,胡卓,吴伟强,周翠云,刘进辉,陶一鸣,王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