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6421发布日期:2023-10-25 17:3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


背景技术:

1、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大多数隧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隧道病害的主要类型有水害、冻害、衬砌裂损和衬砌侵蚀,其中最常见的病害形式是水害,具体表现为隧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所谓“十隧九漏”正反映了隧道水害的频繁。在隧道渗漏现象中,以包括施工缝、变形缝渗漏水等在内环向渗漏最为常见;有关资料表明,其占隧道总渗漏水的60%以上,个别工程甚至出现“见缝必漏、无缝不漏”的现象,隧道发生渗漏后,对隧道的安全运营影响加大,甚至危及隧道结构安全。

2、目前的隧道在进行施工操作时,部分并未设置完善预防漏水的结构,只有当发现时,才会针对渗漏部位单纯地采取洞内注浆封堵或者开槽引排,此方法耗时耗力,并且在维修过程中会影响交通。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本渗漏堵排结构在隧道施工时,就建造在隧道的内圈中,当上端泥土层向下渗水时,水通过挡泥疏水层进入集水腔中,水通过集水腔内部两侧的引流腔由排水管排出,并且在拱形圈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由丙纶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通过该结构以及材料设计,大大降低了隧道内发生渗水的可能性,具有完善的预防漏水结构,提高了该结构的实用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包括底板与泥土层,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拱形圈,所述拱形圈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放水板,所述放水板的外壁设置有挡泥透水层,所述放水板的上端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拱形圈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所述集水腔的内部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拱形圈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所述底板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引流管,多个所述引流管的内部均开设有引流腔,两侧所述引流管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渗漏堵排结构在隧道施工时,就建造在隧道的内圈中,当上端泥土层向下渗水时,水通过挡泥疏水层进入集水腔中,水通过集水腔内部两侧的引流腔由排水管排出,并且在拱形圈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由丙纶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通过该结构以及材料设计,大大降低了隧道内发生渗水的可能性,具有完善的预防漏水结构,提高了该结构的实用性能。

4、进一步地,所述挡泥透水层与放水板的外壁紧密贴合;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其紧密贴合提高连接强度。

6、进一步地,所述加固板由多个半圈拱形板组成,所述半圈拱形板由钢材料制成;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从而提高该结构的使用年限。

8、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与拱形圈紧密贴合,所述防水层由丙纶材料制成;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其紧密贴合提高连接强度,该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使得隧道内壁不易发生渗水现象。

10、进一步地,两侧所述排水管的内部均开设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通过引流腔与集水腔相连通;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其相连通提高排水工作便捷性。

12、进一步地,所述集水腔的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凸块使得集水腔内部的水可以快速由排水腔排出。

14、进一步地,所述拱形圈设置在泥土层的内部下端;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内部下端提高集水的便捷性。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本渗漏堵排结构在隧道施工时,就建造在隧道的内圈中,当上端泥土层向下渗水时,水通过挡泥疏水层进入集水腔中,水通过集水腔内部两侧的引流腔由排水管排出,并且在拱形圈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由丙纶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通过该结构以及材料设计,大大降低了隧道内发生渗水的可能性,具有完善的预防漏水结构,提高了该结构的实用性能。

18、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本渗漏堵排结构在集水腔中设置有加固板,加固板由多个半圈拱形板制成,半圈拱形板由钢材料制成,该材料制成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通过该结构设计,大大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压性能,从而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年限。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包括底板(2)与泥土层(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上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拱形圈(4),所述拱形圈(4)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放水板(11),所述放水板(11)的外壁设置有挡泥透水层(3),所述放水板(11)的上端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9),所述拱形圈(4)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7),所述集水腔(7)的内部均匀间隔固定连接有加固板(8),所述拱形圈(4)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5),所述底板(2)的下端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引流管(6),多个所述引流管(6)的内部均开设有引流腔(12),两侧所述引流管(6)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透水层(3)与放水板(11)的外壁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8)由多个半圈拱形板(15)组成,所述半圈拱形板(15)由钢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与拱形圈(4)紧密贴合,所述防水层(5)由丙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排水管(1)的内部均开设有排水腔(14),所述排水腔(14)通过引流腔(12)与集水腔(7)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腔(7)的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凸块(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圈(4)设置在泥土层(10)的内部下端。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渗漏水堵排结构,包括底板与泥土层,所述底板的上端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拱形圈,所述拱形圈的上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放水板,所述放水板的外壁设置有挡泥透水层,所述放水板的上端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拱形圈的内部开设有集水腔。本技术中,就建造在隧道的内圈中,当上端泥土层向下渗水时,水通过挡泥疏水层进入集水腔中,水通过集水腔内部两侧的引流腔由排水管排出,并且在拱形圈的内壁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由丙纶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通过该结构以及材料设计,大大降低了隧道内发生渗水的可能性,具有完善的预防漏水结构,提高了该结构的实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田小路,杨彦岭,袁会波,成孝玉,孙毅,李永刚,闫肃,杜明庆,刘恒荻,王伟,詹鹏超,王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