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0587发布日期:2023-11-30 10:4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拟煤矿巷道通风的实验模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


背景技术:

1、目前,煤矿巷道内单一巷道通风方式,开拓位置不合理,巷道围岩位移量较大,导致通风设施固定困难,工作面采出来的煤矸运输方向与进风方向相反,回采巷道空气质量差,单一巷道调节风量较困难,风量小时,无法满足作业需要;风量大时,容易造成煤尘飞扬,乏风通过人字巷时,存在漏风现象,通风方式不合理,采空区遗煤存在自燃风险。

2、但因为我国地质条件情况多样复杂,不同的采区,甚至不同的工作面,都存在很大的环境差异,煤矿巷道内回采工作面通风实验模型是矿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模拟井下物理场的多项数据变化,因此设计一种可以精确模拟煤矿巷道内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的实验模型,是保证回采工作面通风安全,能验证煤矿巷道通风方式合理性的重要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验证煤矿巷道通风方式合理性的实验模型,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所述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所述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对应的回采巷,所述回采巷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所述辅运巷和回采巷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连接,每个所述联络巷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所述回采巷内沿急倾斜厚煤层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所述采空区内通过金属条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出风口,所述辅运巷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通风装置。

4、进一步,所述实验模型由高密度泡沫模拟制成。

5、进一步,所述联络巷设置为至少两个,且等距间隔设置。

6、进一步,所述采煤运输装置包括两组液压支架模型,两组液压支架模型中间处设置刮板输送机模型,所述刮板输送机模型机头处对应设置带式输送机模型。

7、进一步,所述挡板可采用铜锌薄板模拟代替。

8、进一步,所述联络巷内可设置风量调节装置。

9、进一步,所述金属条可采用工字钢模拟代替。

10、进一步,所述辅运巷、联络巷和回采巷组成双巷u型通风方式。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本实验模型的设计是矿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煤矿巷道内通风方式合理性的重要工具,通过本实验模型验证了采用双巷布置,u型通风方式的合理性,相比较单一巷道通风方式,具有空气流通好,能有效循环改善空气质量,满足作业需要,降低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可能性;将通风装置安装在辅运巷,由于辅助巷是岩巷,巷道围岩稳定,位移量小,通风设施固定容易,可靠性更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所述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9),所述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9)对应的回采巷(2),所述回采巷(2)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1),所述辅运巷(1)和回采巷(2)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3)连接,每个所述联络巷(3)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4),所述回采巷(2)内沿急倾斜厚煤层(9)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5),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6),所述采空区(6)内通过金属条(7)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8)出风口,所述辅运巷(1)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通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模型由高密度泡沫模拟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巷(3)设置为至少两个,且等距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煤运输装置(5)包括两组液压支架模型(51),两组液压支架模型(51)中间处设置刮板输送机模型(52),所述刮板输送机模型(52)机头处对应设置带式输送机模型(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可采用铜锌薄板模拟代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络巷(3)内可设置风量调节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7)可采用工字钢模拟代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辅运巷(1)、联络巷(3)和回采巷(2)组成双巷u型通风方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通风实验模型,该实验模型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对应模拟煤矿巷道的顶层和底层,上部分设置有急倾斜厚煤层,下部分设置有与急倾斜厚煤层对应的回采巷,回采巷一侧平行设置有辅运巷,辅运巷和回采巷之间通过数个联络巷连接,每个联络巷内均可拆卸式安装有挡板,回采巷内沿急倾斜厚煤层厚度一侧设置有用于采煤运输的采煤运输装置,另一侧设置为采空区,采空区内通过金属条可拆卸式搭建形成人字巷出风口,辅运巷一端进风口处设置有通风装置;本实验模型的设计是矿业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煤矿巷道内通风方式合理性的重要工具,通过本实验模型验证了采用双巷布置,U型通风方式的合理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风龙,吴承艳,石长坤,李会平,贾海彬,彭帅,屠洪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