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30963发布日期:2024-02-02 21:5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用模板,尤其涉及一种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1、隧道内的沟槽横截面一般为u型结构,为了提高沟槽的结构强度,提出了在传统u型沟槽内设置横梁的方案。目前施工带横梁沟槽时,需要先将沟槽模板固定到位,进行沟槽混凝土的浇筑,沟槽浇筑完成后,再将横梁模板固定到位,最后进行沟槽内横梁浇筑。这种方法需要进行两次施工才能完成沟槽和横梁的施工,存在步骤繁琐,效率低等问题,并且也不利于保证沟槽和横梁的一体性,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简化施工步骤,提高施工效率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包括沟槽模板,还包括横梁模板及用于带动横梁模板往复运动的驱动件,所述沟槽模板侧面设有浇筑口,所述横梁模板与所述沟槽模板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横梁的型腔,所述浇筑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横梁模板位于所述型腔的下方。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模板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模板分体。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模板分体的各工作面设有拔模斜度。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模板分体分别配设有所述驱动件。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模板分体之间设有定位组件。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于其中一所述模板分体上的定位凹槽和设于另一所述模板分体上的定位销。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沟槽模板上设有与所述横梁模板相对布置的横梁顶挡板和多块横梁侧挡板,所述横梁顶挡板、所述横梁侧挡板和所述横梁模板配合形成所述型腔。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梁模板与所述沟槽模板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浇筑口两侧设有拔模斜度。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件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包括沟槽模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模板(2)及用于带动横梁模板(2)往复运动的驱动件(3),所述沟槽模板(1)侧面设有浇筑口(11),所述横梁模板(2)与所述沟槽模板(1)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横梁(4)的型腔(5),所述浇筑口(11)与所述型腔(5)连通,所述横梁模板(2)位于所述型腔(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模板(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的模板分体(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分体(21)的各工作面设有拔模斜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板分体(21)分别配设有所述驱动件(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模板分体(21)之间设有定位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设于其中一所述模板分体(21)上的定位凹槽(211)和设于另一所述模板分体(21)上的定位销(2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模板(1)上设有与所述横梁模板(2)相对布置的横梁顶挡板(12)和多块横梁侧挡板(13),所述横梁顶挡板(12)、所述横梁侧挡板(13)和所述横梁模板(2)配合形成所述型腔(5)。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模板(2)与所述沟槽模板(1)之间设有导向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口(11)两侧设有拔模斜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推杆。


技术总结
一种沟槽带横梁模板结构,包括沟槽模板,还包括横梁模板及用于带动横梁模板往复运动的驱动件,所述沟槽模板侧面设有浇筑口,所述横梁模板与所述沟槽模板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横梁的型腔,所述浇筑口与所述型腔连通,所述横梁模板位于所述型腔的下方。本技术设置有横梁模板并于沟槽模板侧面设置有浇筑口,浇筑横梁之前,驱动件驱动横梁模板就位,横梁模板与沟槽模板配合形成用于成型横梁的型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浇筑沟槽的同时混凝土可以通过浇筑口进入型腔内,从而成型出横梁,无需两次施工,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完成后,驱动件驱动横梁模板离开横梁下方、脱模,避免阻碍沟槽模板向上脱模,然后沟槽模板向上移动脱模。

技术研发人员:毛成宝,许思军,吴治能,段长林,杨青华,杨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五新模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