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2362发布日期:2024-04-18 11:2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止水带,具体的讲涉及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伴随铁路建设飞速发展,隧道施工越来越广泛,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地貌复杂,超埋深、高地温隧道占比越来越大。国内现有隧道接缝的防水结构主要考虑通过隔热、降温措施来降低高地温环境对接缝防水材料的影响,未考虑高地温环境对接缝防水受力、耐久性的影响,其主要包括初期支护、防水层、隔热层、二次衬砌及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等,其中隔热层和防水层一般位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目前隧道工程中应用的隔热材料主要包括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酚醛泡沫材料、硅酸盐质复合绝热卷毡和干法硅酸铝纤维板等,接缝防水材料主要包括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等。

2、从实际应用效果上看,现在通常采用的背贴式橡胶止水带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在高温条件下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恒定压缩永久变形、热空气老化等主要力学性能明显降低,不能适应在高地温隧道条件下的使用要求。鉴于现有技术措施存在的缺陷,需要提供一种可适用于高地温环境受力和耐久性要求、施工质量更易保障的铁路隧道新型耐热橡胶止水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铁路隧道用的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具有机械强度高、力学性能稳定的特点,特别适应超埋深、高地热地理条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外部设置发泡隔热层,所述发泡隔热层为高温发泡形成的闭孔海绵橡胶、气凝胶隔热层或者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发泡层。

4、构成上述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5、——所述闭孔海绵橡胶由三元乙丙橡胶或者硅橡胶经过高温发泡后形成,由其构成的所述发泡隔热层厚度在1至5㎜之间;

6、——所述气凝胶隔热层为石墨烯基气凝胶;

7、——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发泡层为低密度聚乙烯辐射交联发泡层;

8、——所述止水带本体由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其厚度在5至15㎜之间,所述止水带本体表面沿排水方向设置若干道凸肋;

9、——所述止水带本体与发泡隔热层通过复合挤出共同硫化成型,或者二者分别挤出硫化型后,再通过粘接层复合成型;

10、——所述粘接层为热熔压敏胶层;

11、——所述止水带本体与发泡隔热层之间设有石棉纤维层或者玻璃纤维层。

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在止水带本体外部设置发泡隔热层,发泡隔热层由高温发泡形成的闭孔海绵橡胶、气凝胶隔热层或者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发泡层构成,通过止水带外部复合发泡隔热层,提高了橡胶止水带的耐高温性能,避免了高地温隧道工程中,防水材料不耐热、机械强度低、力学性能差等问题,增强了橡胶止水带的耐久性和整体工程防水质量,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经济耐用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止水带本体,所述止水带本体外部设置发泡隔热层,所述发泡隔热层为高温发泡形成的闭孔海绵橡胶、气凝胶隔热层或者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发泡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孔海绵橡胶由三元乙丙橡胶或者硅橡胶经过高温发泡后形成,由其构成的所述发泡隔热层厚度在1至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隔热层为石墨烯基气凝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发泡层为低密度聚乙烯辐射交联发泡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本体由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或三元乙丙橡胶制成,其厚度在5至15㎜之间,所述止水带本体表面沿排水方向设置若干道凸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本体与发泡隔热层通过复合挤出共同硫化成型,或者二者分别挤出硫化型后,再通过粘接层复合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为热熔压敏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带本体与发泡隔热层之间设有石棉纤维层或者玻璃纤维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止水带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耐高温橡胶止水带。该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止水带本体外部设置发泡隔热层,发泡隔热层为高温发泡形成的闭孔海绵橡胶、气凝胶隔热层或者低密度聚乙烯交联发泡层;该耐高温橡胶止水带复合了隔热层,在高热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机械强度,稳定力学性能,特别适应超埋深、高地温铁路隧道防水工程。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李国良,金家康,李雷,黄双林,王新东,刘国庆,史先伟,朵生君,向亮,杜孔泽,刘建红,祁占峰,王煦霖,徐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