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

文档序号:37705719发布日期:2024-04-23 11:29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巡检,具体为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1、隧道是指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而为保证隧道使用时的安全和稳定性,需周期性对隧道进行防灾巡检,巡检项目包括隧道压力、巡检摄像等。

2、上述巡检项目的相关技术已被公开,例如公告号为cn213144546u,主题名称为一种隧道压力检测及巡检装置的现有技术,其在自身技术方案中公开了“所述受力杆的直径与套管的内径相匹配,所述受力杆沿套管内侧壁自由滑动,所述弹簧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与受力杆之间,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受力杆上,所述弹簧的中心轴线与套管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弧形板设置在受力杆远离套管的一端,通过可拆卸结构便可将套管固定在拱形支架上,进而将压力检测构件整体固定在支架上,同时要保证每一个弧形板与隧道内壁相接触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保证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初始值,由于第一控制器上设置有第一无线通信模块,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便可将压力检测的实时数据传送到远程控制终端”。

3、对上述的技术内容分析后发现,现有技术对于隧道压力检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弧形弹性结构定点传动顶压隧道和压力传感器实现压力检测,然就申请人实际施工经验,隧道弧形内壁并非完全平整,且不同轨道的弧度也不相同,这均对弧形弹性结构的使用造成实用方便的限制,其次,定点检测所能覆盖到的检测区域较小,所能反映出隧道异样几率会有所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包括隧道,所述隧道顶部内壁连接有支撑套板,所述支撑套板内部开设有滑槽、让位槽,且滑槽与让位槽空间贯通;

3、所述滑槽的内部套装有主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套板的底部连接有丝杠传动部件,所述丝杠传动部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贯穿让位槽并延伸至主支撑弧板中部连接;

4、所述主支撑弧板的内部套设有辅助套筒;

5、所述辅助套筒的内部套装有检测杆件、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杆件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的感应面贴合连接,所述检测杆件的另一端延伸至隧道的内壁贴合连接;

6、所述隧道两侧的内壁均连接有滑轨部件,且两个滑轨部件分别与主支撑弧板底部的两侧套装,所述主支撑弧板底部一侧的内壁连接有控制部件。

7、精选的,所述丝杠传动部件包括滚珠丝杠、螺母以及抱闸伺服电机,所述螺母的内侧啮合连接在滚珠丝杠中部表面上,所述抱闸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端头通过轴承套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底部延伸至支撑套板的底面连接,所述螺母作为丝杠传动部件的输出端。

8、精选的,所述联动板的底部为筒状结构并套装在螺母外侧表面,所述联动板的顶部为板状结构并贯穿让位槽,且联动板的顶部延伸至主支撑弧板中部底面连接。

9、精选的,所述辅助套筒壳体的一端固定套接在主支撑弧板的内部。

10、精选的,所述检测杆件包括检测杆体、导向套板、限位套板、压缩弹簧、半球型壳以及金属球,所述导向套板和限位套板分别固定套接在辅助套筒中部的内侧和卡接在辅助套筒一端的内侧,所述检测杆体的一端依次贯穿限位套板、导向套板并延伸至压力传感器的感压面贴合连接。

11、精选的,所述检测杆体的一端与导向套板的内侧卡接,且检测杆体的一端与限位套板中部内侧固定套接,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套板的表面、限位套板的表面连接固定,所述检测杆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半球型壳,所述半球型壳的内侧卡接有金属球,所述金属球远离辅助套筒的结构表面与隧道的内壁贴合连接。

12、精选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无线传输模块、蓄电池、数显控制器以及外保护壳体,所述数显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抱闸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13、精选的,两个所述滑轨部件均包括滑轨套板,且两个滑轨套板的顶部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套装有降摩球,两个所述导向槽分别卡接在主支撑弧板两侧的侧边表面,且导向槽内部的降摩球连接在主支撑弧板对应侧边表面,进行降低摩擦。

14、精选的,所述辅助套筒壳体的一端卡接在主支撑弧板的内部,且辅助套筒相邻位置设置有电动推杆。

15、精选的,所述电动推杆壳体的中部固定套接在主支撑弧板的内侧,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弧板,所述调节弧板与辅助套筒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套接。

16、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以设置的支撑套板、滑槽、让位槽、主支撑弧板、丝杠传动部件以及联动板、两个滑轨部件组成一种支撑调节部件,以设置的辅助套筒、检测杆件组成压力检测部件,后续将多个压力检测部件、支撑调节部件以及隧道联动使用后,支撑调节部件传动调节多个压力检测部件,进而对隧道内壁进行大范围的移动压力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使用效果更优以及使用范围更宽广。

18、2、本实用新型以设置的支撑套板、滑槽、让位槽、主支撑弧板、丝杠传动部件以及联动板、两个滑轨部件组成另一种支撑调节部件,以设置的辅助套筒、检测杆件、调节弧板、电动推杆组成自动压力检测部件,后续将多个自动压力检测部件、支撑调节部件以及隧道联动使用后,支撑调节部件对多个自动压力检测部件进行多次定距调节,且每到达一个位置,由自动压力检测部件中的电动推杆传动调节弧板、辅助套筒、检测杆件对隧道的内壁进行定点压力检测,多次后形成数据链,由此进一步优化对隧道的压力检测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包括隧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1)顶部内壁连接有支撑套板(2),所述支撑套板(2)内部开设有滑槽(3)、让位槽(4),且滑槽(3)与让位槽(4)空间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传动部件(6)包括滚珠丝杠(61)、螺母(62)以及抱闸伺服电机(63),所述螺母(62)的内侧啮合连接在滚珠丝杠(61)中部表面上,所述抱闸伺服电机(63)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61)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杠(61)的端头通过轴承套装有轴承座,且轴承座的底部延伸至支撑套板(2)的底面连接,所述螺母(62)作为丝杠传动部件(6)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板(7)的底部为筒状结构并套装在螺母(62)外侧表面,所述联动板(7)的顶部为板状结构并贯穿让位槽(4),且联动板(7)的顶部延伸至主支撑弧板(5)中部底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套筒(8)壳体的一端固定套接在主支撑弧板(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件(9)包括检测杆体(91)、导向套板(92)、限位套板(93)、压缩弹簧(94)、半球型壳(95)以及金属球(96),所述导向套板(92)和限位套板(93)分别固定套接在辅助套筒(8)中部的内侧和卡接在辅助套筒(8)一端的内侧,所述检测杆体(91)的一端依次贯穿限位套板(93)、导向套板(92)并延伸至压力传感器(10)的感压面贴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杆体(91)的一端与导向套板(92)的内侧卡接,且检测杆体(91)的一端与限位套板(93)中部内侧固定套接,所述压缩弹簧(94)的两端分别与导向套板(92)的表面、限位套板(93)的表面连接固定,所述检测杆体(91)的另一端连接有半球型壳(95),所述半球型壳(95)的内侧卡接有金属球(96),所述金属球(96)远离辅助套筒(8)的结构表面与隧道(1)的内壁贴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12)包括无线传输模块、蓄电池、数显控制器以及外保护壳体,所述数显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10)、抱闸伺服电机(63)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轨部件(11)均包括滑轨套板(111),且两个滑轨套板(111)的顶部均开设有导向槽(112),所述导向槽(112)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均套装有降摩球(113),两个所述导向槽(112)分别卡接在主支撑弧板(5)两侧的侧边表面,且导向槽(112)内部的降摩球(113)连接在主支撑弧板(5)对应侧边表面,进行降低摩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套筒(8)壳体的一端卡接在主支撑弧板(5)的内部,且辅助套筒(8)相邻位置设置有电动推杆(1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14)壳体的中部固定套接在主支撑弧板(5)的内侧,所述电动推杆(14)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弧板(13),所述调节弧板(13)与辅助套筒(8)壳体的另一端固定套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隧道巡检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隧道防灾用巡检装置,包括隧道,所述隧道顶部内壁连接有支撑套板,所述支撑套板内部开设有滑槽、让位槽,且滑槽与让位槽空间贯通;所述滑槽的内部套装有主支撑弧板,所述支撑套板的底部连接有丝杠传动部件。本技术以设置的支撑套板、滑槽、让位槽、主支撑弧板、丝杠传动部件以及联动板、两个滑轨部件组成一种支撑调节部件,以设置的辅助套筒、检测杆件组成压力检测部件,后续将多个压力检测部件、支撑调节部件以及隧道联动使用后,支撑调节部件传动调节多个压力检测部件,进而对隧道内壁进行大范围的移动压力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使用效果更优以及使用范围更宽广。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1016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