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锚网及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99061发布日期:2025-02-28 17:33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锚网及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巷工程,具体为一种可折叠锚网及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煤矿井下岩巷掘进时,需对巷道围岩进行支护,在岩巷中锚网支护范围较广,为了进一步提高锚网支护的效果,现场常采用网片搭接、锚杆压茬的方式来进行固定,提升锚网对围岩的支护效果,保障锚网支护形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整体,即在薄弱处通过锚杆压茬的方式提高网面连接的整体性;因为岩巷常采用锚喷的形式,锚喷多采用钢筋网,因金属网柔性网等在矿压显现剧烈时易破损,同时容易造成网兜效应,钢筋网在岩巷来压时不易破损,对顶板支护效果较好,但钢筋网为刚性,无法进行折叠。

2、在岩巷施工时,靠近迎头的一排锚杆必须提前施工,避免在空顶的状态下进行掘进,但因钢筋网不可折叠,迎头锚杆施工完成后,在下一茬锚杆施工前,由于掘进长度与锚网长度不匹配,在两个循环之间压茬的锚网搭接工序无法进行,现场迎头一排锚杆施工多采用“1-0-1”纵向布置,即间隔空一根锚杆不进行施工预紧,同时对预紧锚杆施加预紧力未达到规程设计的预紧值,待下一茬锚杆施工完成后,将上一循环迎头锚杆螺帽卸除后,搭接上钢筋网,重新进行预紧,该工作方法不仅造成了往返作业,工作效率低,而且导致锚杆对顶板浅部的反复支撑,影响围岩的整体性能,造成初始支护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对锚网进行折叠。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3、一种可折叠锚网,包括搭接部(11)、移动部(12);所述移动部(12)能够绕着搭接部(11)进行转动。

4、有益效果:通过移动部与搭接部的转动设置,使得移动部能够相对搭接部进行折叠。

5、进一步的,所述搭接部(11)、移动部(12)均为锚网,所述锚网材质为6mm的钢筋,间距为100×100mm。

6、进一步的,所述搭接部(11)长度为300mm。

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部(12)长度为700mm。

8、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环(13)、旋转轴(14),所述搭接部(11)靠近移动部(12)一侧的前后端均固定有旋转环(13),所述移动部(12)靠近搭接部(11)的一侧固定有旋转轴(14),所述旋转环(13)套设在旋转轴(14)上使得移动部(12)能够进行转动。

9、有益效果:通过旋转环、旋转轴的相互配合,使得移动部能够相对搭接部进行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搭接部(11)尾部横筋加长并弯折成旋转环(13),所述移动部(12)头部纵筋为旋转轴(14)。

11、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部(15),所述旋转轴(14)前后端靠近旋转环(13)处固定有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能够限制旋转轴(14)的纵向移动距离。

12、有益效果:通过限位部的设置,能够限制旋转轴的纵向移动距离。

13、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15)为圆形钢环,焊接在旋转轴(14)上。

1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可折叠锚网的支护装置,还包括托盘(2)、锚杆(3),所述可折叠锚网设置有多组,所述托盘(2)上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锚杆(3)能够穿过固定孔(21)将前一组的移动部(12)与后一组的搭接部(11)进行压茬固定。

15、有益效果:通过可折叠锚网、托盘、锚杆的相互配合,使锚网压茬搭接工序可以一次性完成,使前一组锚网与后一组锚网能够充分搭接固定,不需往返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锚杆重复预紧施工,降低了锚杆对浅部围岩的的反复支撑,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保证了锚杆的支护效果。

16、进一步的,所述托盘(2)为矩形片设置,所述托盘(2)的中部为凸面设置并开设有固定孔(21)。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8、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部与搭接部的转动设置,使得移动部能够相对搭接部进行折叠。

19、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环、旋转轴的相互配合,使得移动部能够相对搭接部进行转动。

20、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部的设置,能够限制旋转轴的纵向移动距离。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折叠锚网、托盘、锚杆的相互配合,使锚网压茬搭接工序可以一次性完成,使前一组锚网与后一组锚网能够充分搭接固定,不需往返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锚杆重复预紧施工,降低了锚杆对浅部围岩的的反复支撑,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保证了锚杆的支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包括搭接部(11)、移动部(12)、旋转环(13)、旋转轴(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1)、移动部(12)均为锚网,所述锚网材质为6mm的钢筋,间距为10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1)长度为3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12)长度为7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1)尾部横筋加长并弯折成旋转环(13),所述移动部(12)头部纵筋为旋转轴(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15),所述旋转轴(14)前后端靠近旋转环(13)处固定有限位部(15),所述限位部(15)能够限制旋转轴(14)的纵向移动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锚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5)为圆形钢环,焊接在旋转轴(14)上。

8.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可折叠锚网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2)、锚杆(3),所述可折叠锚网设置有多组,所述托盘(2)上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锚杆(3)能够穿过固定孔(21)将前一组的移动部(12)与后一组的搭接部(11)进行压茬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2)为矩形片设置,所述托盘(2)的中部为凸面设置并开设有固定孔(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折叠锚网及支护装置,可折叠锚网包括搭接部、移动部;移动部能够绕着搭接部进行转动;支护装置还包括托盘、锚杆,可折叠锚网设置有多组,托盘上开设有固定孔,锚杆能够穿过固定孔将前一组的移动部与后一组的搭接部进行压茬固定。本技术通过可折叠锚网、托盘、锚杆的相互配合,使锚网压茬搭接工序可以一次性完成,使前一组锚网与后一组锚网能够充分搭接固定,不需往返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锚杆重复预紧施工,降低了锚杆对浅部围岩的的反复支撑,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性,保证了锚杆的支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任帅,肖殿才,罗勇,徐一帆,童政,任波,康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27
技术公布日:2025/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