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板加筋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85640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锚板加筋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挡土墙、桥台、铁路公路的路堤、水工构筑物、工业构筑物等的挡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知的挡土墙、桥台或路堤等,通常采用锚定板结构或加筋土结构。其中锚定板结构是由梁、挡板、锚筋、锚定板和填土共同组成的挡土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土的侧压力通过挡板传到梁,再由梁传到锚筋,锚筋传到锚定板,再由锚定板的抗拔力维持平衡。这种结构的缺陷有三首先是由于有梁,所以墙面不够美观;其次是锚筋必须较长,导致水平横向填料较厚,除增加工料外,有些工程不能适用;最后,当结构较高时,安装预制构件需使用起重设备,否则需现场浇铸构件。加筋土结构是由墙面板、拉筋和填土共同组成的挡土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土的侧压力通过墙面板传给拉筋,拉筋再由其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维持平衡。这种结构的缺陷有四(1)必须使用砂填料,否则不经济;(2)一般采用镀锌扁钢做拉筋,如果环境对防腐蚀不利,必须慎重考虑耐久性;(3)由于靠拉筋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维持稳定,所以拉筋也必须较长,导致结构水平横向填料较厚,增加工料的消耗,有些工程还不能适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个挡土结构的新的技术方案,这种挡土结构,墙面平滑美观,水平横向距离较短,省工省料,适应性大,施工时,不必使用起重设备,全部构件可以预制,不必现场浇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锚板加筋土结构,由墙面板(1)、锚筋(2)、锚板(3)共同组成一个单元,锚筋(2)一端连接墙面板(1),另一端连接锚板(3),这种结构可在工厂预制完成后,按工程需要,将多套部件运到现场,从下而上,逐单元拼装,一边拼装,一边将填料(4)填入其中,夯实即成。每单元的墙面板(1)和锚板(3)的形状可根据需要各自采用统一的几何图形。墙面板(1)和锚板(2)可以是纯板式的,也可以是梁板式的。墙面板(1)和锚板(3)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金属材料、硬塑料或其它土建材料预制;锚筋(2)则根据结构使用寿命和受力特点,采用各种金属材料、土工用合成纤维(Geotextile)或有一定拉力的其它材料制成任何形状,长度可较短,填料(4)可采用土或任何颗粒状材料。
本锚板加筋土结构的受力特点是填料(4)的侧压力传到墙面板(1),再由墙面板(1)的结点传到锚筋(2),再依靠锚筋(2)与填料(4)之间的相互摩擦力和锚板(3)的抗拔力保持平衡。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1)可以不作任何地基处理,属柔性结构,能适用于承载力较低的不良地基;(2)由于是预制拼装,在狭窄的施工场地或严格限制噪音、震动的地方也能建造;(3)节省工料,造价低;(4)排水良好;(5)墙面平整美观,并可作各种平面图案或浮雕;(6)拆除简便,作为临时构筑物也是适宜的;(7)施工只是简单的作业重复,不需要技术工,也不要支撑,不必在养护上花工夫;(8)全部作业可在填土的一侧进行。
以下结合对附图的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锚板加筋土挡土墙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Ⅰ-Ⅰ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锚板加筋土挡土墙的立体示意图。
实施例1(图1-3)设计一锚板加筋土挡土墙,高15.43米,采用十字形墙面板1,最大尺寸为1.6米×1.6米。每块墙面板1上设4根镀锌扁钢锚筋2,长度为6米。墙顶起算最下层锚板3埋深16.32米。墙面板1轴线纵向间距为1.6米,竖向间距1.2米,锚板3为正方形,边长0.7米。填料4为粗砂粘土混合料,取填土容重为1.8吨/立方米,摩擦角φ=25度。为减少土压力,墙面板1和锚板3设计排列为后倾式,坡度为1∶0.15,为了减少填土的含水量,采用上下各一层厚500毫米的粘土截水,墙面板1和锚板3后各设一层300毫米厚的粗砂滤水层,底面设一层500毫米厚粗砂滤水层。
实施例2(图4)基本同实施例1,只是墙面板1采用矩形,各部件尺寸作相应的调整。
实施例3基本同实施例1或2,只是墙面板1,是采用梁板式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锚板加筋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单元由墙面板(1)、锚筋(2)和锚板(3)构成,锚筋(2)的一端与墙面板(1)连接,另一端与锚板(3)连接,整体结构由多个单元结构和填土(4)构成。
2.一种锚板加筋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按设计的方式、形状和尺寸预制一定数量的墙面板(1)、锚筋(2)和锚板(3),然后将三者分别联接成单元,再将一定数量的单元结构,从下而上一边拼装,一边填土夯实。
全文摘要
一种锚板加筋土结构,适用于挡土墙、桥台、路堤、水工构筑物或工业构筑物等的建造,其特点是每单元由墙面板、锚板和锚筋组成,整体结构由多个单元从下而上拼装后,填料夯实而成,其优点是外墙平滑美观、省工料、工艺简单、适应性强。
文档编号E02D29/02GK1106098SQ94100288
公开日1995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6日
发明者杨洪 申请人:杨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