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丢手可钻桥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关于在油田勘探试油、堵漏等工艺中使用的桥塞。
在油田工程中有时需要在恶劣井段(如高压油、气、水井出现上涌、喷、大漏层、间距小等井段)进行试油或采油等作业为了取代原有的水泥塞,则需要一种特殊结构的桥塞,目前有几种公知桥塞,其均采用单一的水力机械座封,结构上靠弹锁管脱栓方式丢手。这种结构的桥塞,由于桥塞座封后弹锁管与桥塞中心管内台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抱力,使得丢手困难,并且这种结构的桥塞需要连接附带工具——安全接头、水力锚以防丢手失效。一旦丢手失效,只能从安全接头处卸扣,抽出油管重新下管柱,再进行打捞或者钻磨,这样不但事故发生率高,而且工艺过程繁琐,此外这种结构的桥塞采用单纯水力机械方法一次座封、丢手。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几秒钟。这样个别卡瓦因塑性大,来不及完全破裂,造成桥塞在座封位置上打滑,起不到封堵作用。在施工中这种结构的桥塞的座封丢手压力为160~510kgf/cm2,一般需要500型或700型压裂车配合。这种桥塞外形尺寸一般较长,为750mm。以后回采时,钻磨时间长,需8小时之多。中心管加工量多,价格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丢手可钻桥塞,以克服上述缺点,达到永久密封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1.结构上将原有的弹簧管脱栓方式可改为释放螺栓的形式。当压力升高到为其拉断负荷时,释放螺栓(1)的颈部被拉断而丢手。从根本上克服了公知桥塞因存在抱力而丢手困难的缺点。并且省去了安全接头和水力锚,简化了入井管柱。
2.采用齿向相反的上卡瓦(5)和下卡瓦(12)。由中心管(2)、锁环(3)和上压外套(4)构成自锁装置。
3.利用破裂后的卡瓦牙与油井的套管壁(17)的嵌入力和磨擦力以及锁环(3)的内外齿向,实现座封、丢手后整个桥塞(20)的双向锁定,达到永久密封之目的。
4.改用小尺寸的锁环和中心管,使整个桥塞尺寸变短,缩短回采时的钻磨时间。采用边提边打的水力和机械力相结合的座封、丢手方式,提高座封成功率。
附图1是丢手可钻桥塞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丢手可钻桥塞入井管柱示意图。
附图3是丢手后桥塞在套管中的位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的过程从井口投入钢球,坐于球座上。然后地面水泥车打压两次。每次压力均为150kgf/cm2。由液压产生的机械推动力推动附图2上的上活塞(14)、下活塞(15)和调节压套(16)下行,从而带动附图1上的桥塞(20)的上压外套(4)、上卡瓦(5)、锥体(7)、母胀环(8)、胶筒(9)和公胀环(10)一起下行。剪断上座封剪钉(6),使胶筒发生弹性变形。外径增大了的胶筒紧紧地贴在油井套管的内壁上。上卡瓦(5)一方面沿锥体(7)的锥面轴向下移,另一方面在轴向推动力的作用下其整体发生破裂。一般裂为3片,嵌入油井套管内壁(17)。放压后,利用地面修井车上提管柱。若有明显拉力显示,说明桥塞(20)已经座住,上卡瓦(5)部分裂开。由桥塞的中心管(2)带动下接头(13)、下卡瓦(12)和锥体(7)一起上行。剪断下座封剪钉(11),下卡瓦(12)裂解为3片。第三次再以8T负荷上提管柱,同时打压200kgf/cm2。这时释放螺栓(1)即可拉断。上卡瓦(5)、下卡瓦(12)也完全裂开,一般裂为5~8片。胶筒(9)也在上、下轴向压缩力的作用下,其工作面与套管内壁紧紧相贴。胶筒轴向压缩量达到了最大值,即达到了稳定变形阶段。从而完成了桥塞的座封、丢手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拉断释放螺栓方式丢手,省去了安全接头等附带工具,简化了入井管柱,使得桥塞丢手容易、施工方便。
2.本桥塞采用水力液压与提拉管柱相结合的方法座封、丢手。这种方法座封牢固,且无打滑现象。
3.本桥塞座封丢手压力仅为160~200kgf/cm2,故只需一部300型水泥车配合即可。
4.本桥塞由于座封丢手后,正反压差可高达750kgf/cm2,所以密封性能良好,无渗漏现象。
5.桥塞总体长度为500mm,回采钻磨时间短,仅需1.5小时就可全部钻完。
6.由于目前球铸工艺较差,铸件常有砂眼或气孔,而本桥塞中心管内孔无加工要求(可以是实心的),这样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加工方便,使得造价可成倍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油井上的丢手可钻桥塞,它由上、下座封剪钉,锥体;公、母胀环;胶筒;下接头组成,其特征在于a、在桥塞的顶部有一个释放螺栓。b、在桥塞中有由中心管、锁环、上压外套、上卡瓦、下卡瓦组成的自锁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井上所用的丢手可钻桥塞的结构改进。改用释放螺栓丢手使结构简化。采用小尺寸锁环和中心管使整个桥塞尺寸减小,这样回采时钻磨所需时间很短。且中心管无加工要求,简便制造工艺。采用这种结构的桥塞,丢手时可用水力和机械力相结合的方式,即边上提边打压的方式。该丢手可钻塞大大提高了座封、丢手成功率,而且密封效果良好。
文档编号E21B33/10GK86208780SQ86208780
公开日1988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11月6日
发明者邓敏民, 王俊, 马占雄, 叶维章 申请人:新疆石油管理局油田工艺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