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986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杆式抽油机井除垢清蜡器换向机构。
为清除抽油机井井管内壁和抽油杆上的积蜡与污垢,近年来出现了机械清蜡装置,如中国专利ZL93244097.5公开的《抽油井自动清蜡器》就是由分别接装于抽油井井管结蜡区上、下端的上换向管和下换向管和卡抱抽油杆、可随抽油杆的运动在上、下换向管之间,抽油管内往复步进刮蜡、除垢的机械式自动清蜡器。这种机械清蜡器设计精巧,安装方便,又不需自备动力,在抽油机作业的同时不间断地刮蜡除垢,效果明显。但产品在使用中发现,由于抽油管的椭圆度不一,加之清蜡梭换向机构中的换向齿齿形设计不尽合理,不能很好地适应抽油管内径的变化,因而可能出现滑齿、卡滞现象。影响清蜡效果。另外,当清蜡梭在行进中,一半进入上,下换向管内腔时,由于只有部分换向齿作用于换向管内腔壁,此时如抽油杆反向运动,进入换向管内腔的换向齿容易打滑,而出现反向齿,使清蜡梭卡死,不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机构,以克服清蜡器容易打滑卡滞的缺陷。
为此而设计的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仍由分别按装在抽油井管结蜡区上、下端的上换向管、下换向管和卡抱抽油机抽油杆,可随抽油杆的运动在上、下换向管下换向管之间、抽油管内往复步刮蜡除垢的清蜡梭组成,但清蜡梭换向机构中的换向齿的齿形是一侧平直,一侧为低、中、高三个子齿的锲形,其中低、中两个子齿为直角形齿,中子齿齿尖位于换向齿中心线上,低子齿齿尖距中心线0.9至1.1毫米。
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变了换向齿的齿形,因而能在较大范围内适应抽油机井油管内径的变化,保证清蜡器正常工作。
为了避免换向齿在上、下换向管内因打滑而反齿使清蜡梭卡死,本实用新型的上换向管和下换向管内腔锲壁上有深度为0.5毫米的环形等腰三角形防滑沟槽。
为了增强换向齿转轴的抗冲击能力,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换向齿的转轴孔和转轴安装孔及转轴直径的公称尺寸为Φ2.3至2.6毫米。
为提高换向齿的锲壁能力,可使换向齿的两侧面向齿尖倾斜。
以下结合附图实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换向齿的齿形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换向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换向管的示意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的清蜡梭换向齿的齿形是一侧平直,一侧为低子齿4、中子齿7、高子齿8三个子齿的锲形,其中低子齿4和中子齿7为直角形齿,中子齿7齿夹6位于换向齿中心线3上,低子齿4齿夹5与中心线3的距离为0.9至1.1毫米。换向齿转轴孔2和转轴1直径的公称尺寸为Φ2.3至Φ2.6毫米。换抽齿两侧面9向齿尖倾斜。
如图3、图4所示,上、下换向管内腔锲壁10上有深度为0.5毫米的环形等腰三角形防滑沟槽11。
权利要求1.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装置,由分别接在抽油管结蜡区上,下两端的上换向管,下换向管和卡抱抽油机抽油杆,可随抽油杆的运动在上、下换向管之间、抽油管内往复步进刮蜡除垢的清蜡梭上的换向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清蜡梭上的换向齿的齿形是一侧平直、一侧为低、中、高三个子齿的锲形,其中低、中两个子齿为直角形齿,中子齿齿尖位于换向齿中心线上,低子齿齿尖距换向齿中心线0.9至1.1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换向管和下换向管内腔锲壁上有深度为0.5毫米的环形等腰三角形防滑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换向齿的转轴和转轴安装孔及转轴直径的公称尺寸为Φ2.3至2.6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杆式抽油机井自动清蜡器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换向齿的两侧面向齿尖倾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有杆式抽油机井的除垢清蜡装置,其特点是在现有清蜡器的基础上,将换向齿的齿形设计成一侧平直,一侧为低、中、高三个子齿的锲形,低、中子齿为直角形齿,中子齿齿尖位于换向齿中心线上,低子齿齿尖距中心线0.9至1.1毫米,同时,将换向齿转轴加粗为Φ.2.3至2.6毫米,并在上、下换向管内腔锲壁上加工上深度为0.5毫米的环形等腰三角形防滑沟槽,使本实用新型更能适应井管内径的变化,防止清蜡梭在运行和换向时打滑,卡滞及掉齿,保证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E21B37/00GK2371335SQ9824174
公开日2000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28日
发明者王志刚 申请人:王志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