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5390135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土体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挡土,止水用的土体支护工艺。
目前在建筑物的基础施工中,要开挖基坑,在开挖基坑之前要制作地下支护桩排,以便在基坑挖好后能够对基坑侧壁土体进行支护。这种支护体系采用桩排来获得挡土效果,而桩排是通过形成于支护壁面后面的土体中的锚杆锚固的,这些锚杆是按照大于2.5的间距布置的,该锚杆承受拉应力,而不起挡土作用。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是需要在桩排中的每根桩内设置刚性增强件,比如钢筋或工字钢,从而施工周期增加,费用加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体支护结构,其可在支护壁面用的水泥拌合桩中不设置钢筋或其它刚性增强件的情况下,实现挡土、支护效果,并且确保施工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土体支护结构包括沿土体支护壁面设置的水泥土排,沿该桩排面形成多个地锚,这些多个地锚朝向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土体,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延伸,另外这些多个地锚之间的间距小于2.5m,以便使这些多个地锚承担挡土的作用。
按照上述土体支护结构,由于地锚的间距控制在2.5m以内,这样地锚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其与地基土体形成整体,具有挡土的效果,而水泥土桩排起围幕、止水的作用。
在上述的结构中,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形成的树根状的土体加固网状受力体系。
在上述的结构中,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筋件形成的树根状的土体加固网状受力体系。
在上述的结构中,这些多个地锚在桩排支护壁面呈梅花形成布置。
在上述的结构中,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土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可使所形成的支护结构在桩排不采用刚性增强件的情况下,获得支护效果,并缩短工期。
该土体支护结构的施工包括下述步骤沿土体支护壁面形成水泥土桩排;在水泥土桩排支护面上,朝向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土体形成沿水平或斜向延伸的,相互间距小于2.5m的多个地锚。
按照上述方法,可省去向竖向支护桩排中插筋,或刚性增强件的步骤,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在上述的方法中,上述水泥土桩是采用水泥拌合桩工艺形成的。
在上述的方法中,上述水泥土桩是采用旋喷桩工艺形成的。
在上述的方法中,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形成,该锚杆是按照在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从支护面处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形成多个较长的间隔开的水泥土柱,在这些柱中插入钢筋件,在水泥土桩排支护面上将钢筋件端部用支挡钢片固定或将相邻的钢筋端部之间进行构造连接的方式形成的,该土钉是按照在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从支护面处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形成多个较短的间隔开的水泥土柱,在这些柱中插入钢筋件,在水泥土桩排支护面上将钢筋件端部用支挡钢片固定或将相邻的钢筋端部之间进行构造连接的方式形成的,上述刚性增强件是按照插入形成于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的水平或斜向延伸的水泥柱中或插入上述地基土体中而形成的。
按照上述方法,可形成长度较大的锚杆,长度较小的土钉,位于支护面的端部不固定的刚性增强件,比如插入水泥土中的钢筋,从而在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构成立体的受力网状体系,其与土体形成整体,并起挡土作用。
在上述的方法中,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土体支护结构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土体支护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土体支护结构是这样形成的,在地基中沿基坑的侧边,形成水泥土桩排,比如水泥拌合桩排2,然后开挖基坑,在该水泥土桩排面上,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形成许多个地锚2,它们朝向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延伸,这些地锚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比如钢筋形成,上述锚杆、土钉是这样形成的,在上述地基土体中通过水泥拌合工艺形成水泥土柱,在该柱中插入钢筋或刚性增强件,由于地锚起挡土作用,而不是起拉住桩排,不使桩排倾覆的作用,这样上述锚杆中钢筋或刚性增强件(长度较长)的位于支护面一侧的端部可通过支挡钢片固定,也可不进行固定,上述土钉中的钢筋或刚性增强件(长度较短)的位于支护面一侧的端部可相互连接以满足构造上的要求,或不进行连接,另外在上述地基中直接插入钢筋或刚性增强件。
此外,上述地锚也可这样形成,先在地基土体中成孔,之后进行放入钢筋或刚性增强件,然后进行灌浆。
权利要求
1.一种土体支护结构,该结构包括位于土体支护壁面的水泥土排,沿该桩排面形成多个地锚,这些多个地锚朝向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土体,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延伸,另外这些多个地锚之间的间距小于2.5m,以便使这些多个地锚承担挡土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形成的树根状的土体加固网状受力体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筋件形成的树根状的土体加固网状受力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多个地锚在桩排支护壁面呈梅花形成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体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沿土体支护壁面形成水泥土桩排;在水泥土桩排支护面上,朝向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土体形成沿水平或斜向延伸的,相互间距小于2.5m的多个地锚。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泥土桩是采用水泥拌合桩工艺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水泥土桩是采用旋喷桩工艺形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地锚是由锚杆、上钉和刚性增强件形成,该锚杆是按照在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从支护面处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形成多个较长的间隔开的水泥土柱,在这些柱中插入钢筋件,在水泥土桩排支护面上将钢筋件端部用小钢片固定或将相邻的钢筋端部之间进行构造连接的方式形成的,该土钉是按照在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从支护面处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形成多个较短的间隔开的水泥土柱,在这些柱中插入钢筋件,在水泥土桩排支护面上将钢筋件端部用小钢片固定或将相邻的钢筋端部之间进行构造连接的方式形成的,上述刚性增强件是按照插入形成于桩排支护面后面的地基土体中的水平或斜向延伸的水泥柱中或插入上述地基土体中而形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地锚是由锚杆、土钉和刚性增强件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
全文摘要
一种土体支护结构,其可在支护壁面用的水泥拌合桩中不设置钢筋或其它刚性增强件的情况下,实现挡土效果,确保施工安全。该结构包括位于土体支护壁面的水泥拌合桩排,沿该支护面形成有多个地锚,这些多个地锚从支护面朝向支护面后面的土体,沿水平方向或斜向延伸,这些多个地锚之间的间距小于2.5m,以便使这些多个地锚承担挡土的作用。
文档编号E02D17/02GK1238410SQ9910965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5日
发明者李宪奎 申请人:李宪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