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833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风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外极式,且导引气流由轴向往径向流动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内极式风扇1是具有一盖体10、一座体11及一扇叶组12。该盖体10包括一入风口101。该等盖体10与座体11间形成有侧向的一出风口13。该扇叶组12包括一与该座体11相枢接的轮毂121,及多数片与该轮毂121连设的轴流式叶片122。
如图2所示,另一种内极式风扇2是包含有一上壳体21、一下壳体22,及一枢设在该下壳体22上的扇轮组23。该上壳体21具有一入风口211。该扇轮组23具有一轮毂231、多数分别环设在该轮毂231上的轴流式扇叶232及多数分别环设在该轮毂231上的离心式扇叶233,该等轴流式扇叶232是位于该等离心式扇叶233的相对上方,以该扇轮组23的旋转轴线X为基准,每一轴流式扇叶232的外侧边延长线是与该轴线X相交叉,而每一离心式扇叶233的外侧边延长线是与该轴线X相平行。该等上、下壳体21、22间形成一出风口24。
前述两种风扇1、2的主要特征在于气流流动方向是由入风口101、211轴向进入,再由出风口13、24侧向流出,然而,一部份的轴向气流进入后并非顺利地直接自该出风口13、24流出,而是会先往该座体11、下壳体22的涡型内壁面111、221发生碰撞,利用该等内壁面111、221分别强迫轴向气流进行转向往该等出风口13、24流动,因此势必会造成输出风量的折损;此外,虽然气流受内壁面111、221强迫转向而形成局部增压的效果,但所能提升的风压有限,所以,在风压输出的效果上便较不理想,再加上该等风扇1、2都是内极式风扇,所以整体高度偏高且无法降低,无法迎合时下流行轻、薄、短、小的概念。
有鉴于此,目前业者不断在研发各种效能更加优异的风扇,不但风量大,又能达到提高输出风压,所以,又有如图3所示的现有散热风扇3被研发制造,该散热风扇3具有一底座31、一枢接在底座31上的扇叶组32,及一具有一入风口330的外壳33。该扇叶组32包括一轮毂321、多数片分别连设在该轮毂321上的上扇叶322、一环设在该等上扇叶322外周缘的环架323,及多数片分别环设在该环架323底部的下扇叶324。该等上扇叶322是将气流轴向导入,而该等下扇叶324则是将由该等上扇叶322导引而来的气流自该底座31与外壳33间的空隙侧向排出。
虽然该现有散热风扇3完全是靠着该等上、下扇叶322、324直接导引气流转向,免除因碰撞而产生的风量折损现象,且在该等上扇叶322导引气流转向的同时,产生集流增压的效果,因而同时兼具有高风压、高风量的优点,然而却因为该等下扇叶324是环设在该环架323底部,而非与该等上扇叶322相同地连设于该轮毂321上,因此整体高度相对增加,且制程上的难度必须分多次制造,所以,此种散热风扇3仍有其可发展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风量及风压都能获得提升,且也能兼具有降低整体结构厚度的散热风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底座、一外壳,及一扇叶装置,该底座具有一枢接轴及多数分别位在该枢接轴外侧的磁极,该外壳具有一入风口,而该外壳与该底座还界定出一侧向出风口,而该扇叶装置具有一枢接在该底座的枢接轴上的轮毂、多数片分别自该轮毂间隔向外延伸设置的扇叶,以及一环设于该扇叶外的磁铁环,其特征在于该扇叶装置更具有一环设于该扇叶周缘上且位在该扇叶与该磁铁环间的承置部,每一扇叶依据气流方向而界定出一顶片及一底片,且每一顶片具有远离该轮毂的一外侧缘,该外侧缘是呈弧状而向外向下延伸设置,每一底片均呈平板状,该承置部是围绕设置于该顶片的外侧缘而将任相邻顶片间的间隙封闭。
对该磁极激磁以令该磁铁环带动扇叶旋转,使得该等呈弧状且向外并向下延伸的顶片会将气流由该外壳上的入风口轴向导入,此时气流会因该承置部的侧向约束封闭该等顶片间的间隙而无法向外逸散,进而被迫集中增压地透过该等呈平板状的底片将气流侧向导引出该出风口,所以该散热风扇同时兼备风量大与风压高的优点,且由于该顶片与底片是直接成型在同一扇叶上,所以,可以有效减低整体结构厚度及制造难度。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确实能借每一扇叶的顶片、底片与绕设于该等顶片的弧状外侧缘的承置部,使散热风扇具备风量大、风压高,而有效提升该散热风扇的输出效率,同时降低制造的困难性并降低该散热风扇的整体厚度,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是第一种现有风扇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第二种现有风扇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第三种现有风扇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4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有一底座41、一扇叶装置42、及一外壳44。该底座41具有一本体411、一位于本体411中央的枢接轴412,及四个分别设于该本体411上且位于该枢接轴412外侧的磁极413。该扇叶装置42具有一轮毂421、多数片分别自轮毂421间隔向外辐射延伸设置的扇叶422、一环设于该等扇叶422周缘的承置部423、及一设置于该承置部423上的磁铁环43。根据气流流动方向将每一扇叶422界定出一顶片424及一底片425。每一顶片424包括一远离该轮毂421的外侧缘426,该外侧缘426是呈弧状且逐渐向外并向下延伸设置,而每一底片425则均呈平板状。该承置部423是围绕设置在每一顶片424的外侧缘426上,并将该等顶片424间的间隙予以封闭。该外壳44具有一入风口441,并与该底座41共同配合界定出一侧向出风口5。
如图所示,对该等磁极413通电激磁,该等磁极413与该磁铁环43间产生了推斥力,此股推斥力令该磁铁环43开始带动该扇叶422以该底座41的枢接轴412为中心进行转动,配合图5所示,借由该等呈弧状且向外并向下延伸设置的顶片424是能将外界气流由该入风口441轴向导入(气流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该散热风扇4中,此时,由于该等顶片424的外侧缘426是被侧向的承置部423所封闭,所以,该承置部423的一内侧面427也略呈倾斜弧状,因被该等顶片424所带入的气流将沿着该承置部423的内侧面427被顺势地往底片425方向导引流动,同时,由于该承置部423是将该等顶片424间的间隙A予以封闭,所以便能有效防止气流向外逸散,可确保位于该等顶片424相对下方的底片425,能完全将该等顶片424导引而来的轴向气流集中往侧向离心方向导出,使得由入风口441轴向导入的气流最后是能完全无耗损地往该侧向出风口5流出。
由于每一扇叶422同时具有往预定方向倾斜的顶片424及底片425,且该每一顶片424的外侧缘426是被该承置部423所围绕,使得当该等磁极413与磁铁环43间产生推斥力,造成该磁铁环43得以带动该等扇叶422进行旋转,除了能够将气流由轴向方向将气流导入外,更可以将气流以离心方向侧向排出,且气流在进入该等顶片424后,就受到该承置部423的侧向约束封闭该等顶片424间的间隙而无法向外逸散,进而被迫往底片425的方向集中导引形成增压效果,风量不至于因为直接碰撞底座41、外壳44而有所折损,使得该散热风扇4除了具备有风量大的优点,输出风压更有加成效果,再由于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4的每一扇叶422是同时具有顶片424与底片425,又是采用外极式驱动原理,令该等磁极413与磁铁环43间产生斥力,驱动该磁铁环43带动该等扇叶422旋转,所以,对于该散热风扇4的整体高度也能获得降低,在制造过程中也不需分多次制造就可成型该扇叶装置42,减少制程的困难度。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底座、一外壳,及一扇叶装置,该底座具有一枢接轴及多数分别位在该枢接轴外侧的磁极,该外壳具有一入风口,而该外壳与该底座还界定出一侧向出风口,而该扇叶装置具有一枢接在该底座的枢接轴上的轮毂、多数片分别自该轮毂间隔向外延伸设置的扇叶,以及一环设于该扇叶外的磁铁环,其特征在于该扇叶装置更具有一环设于该扇叶周缘上且位在该扇叶与该磁铁环间的承置部,每一扇叶依据气流方向而界定出一顶片及一底片,且每一顶片具有远离该轮毂的一外侧缘,该外侧缘是呈弧状而向外向下延伸设置,每一底片均呈平板状,该承置部是围绕设置于该顶片的外侧缘而将任相邻顶片间的间隙封闭。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扇叶装置。该扇叶装置具有多数片扇叶,以及一承置部。每一扇叶具有一外侧缘呈弧状且向外向下延伸的顶片,及一平板状的底片。该承置部环设于该等顶片的外侧缘上。当该扇叶装置旋转时,该等顶片将外部气流轴向导入,并受该承置部封挡而无法向外逸散,而集中增压地自该等底片侧向导出。使该散热风扇具备高风压、高风量特色,因而提高整体输出效率,且由于该扇叶的顶片与底片是直接成型,能有效降低整体结构厚度。
文档编号F04D25/02GK2591285SQ0229447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31日
发明者陈建荣, 刘智光 申请人: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