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引出导线的风扇装置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引出导线的风扇装置的结构。风扇装置用于各种设备,例如办公设备或家用器具中。
背景技术:
风扇装置广泛用于各种设备,例如办公设备或家用器具中,用于冷却当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特别是,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装置需要高效能的风扇装置,该风扇装置具有较小的尺寸,并能够对于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装置的处理速度和其自身小尺寸的需要(这使得CPU芯片和其它集成电路(IC)在工作时产生更多的热量)而成比例地供应大量的空气。风扇装置通常包括风扇电机,壳体和印刷电路板。风扇电机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电机和由驱动力驱动转动以产生冷却空气流的叶轮。所述壳体包括电机支撑部,用于支撑风扇电机和印刷电路板;风扇外框架部,其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电机支撑部的周侧;以及多个支撑梁,用于在电机支撑部和风扇外框架部之间连接。所述印刷电路板设为用于控制电机。另外,用于从外部电源供应电力的引线被引导到一引线引导槽并通过印刷电路板连接到电机上,该引线引导槽通过风扇外框架部垂直形成在多个支撑梁的其中一个中。该电力供应使得风扇电机旋转以驱动叶轮,叶轮在风扇外框架部和电机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内沿着风扇电机的轴向产生空气流。
通常,在风扇外框架部和电机支撑部之间的空间内设有三个或更多的支撑梁,以支撑电机支撑部。为了防止这些支撑梁沿轴向成为空气流的阻碍,这些支撑梁沿着垂直于转动轴线的方向的截面区域被调节为尽可能的小。
然而,在上述风扇装置中,引线容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梁中,并且支撑梁变得较厚。结果,当试图减小支撑梁宽度以降低空气阻力来改善空气流性能时会产生限制。
另外,紧凑的风扇装置在电机支撑部和风扇外框架部之间具有很小的距离。因此,一些风扇装置将引线直接向风扇外框架部引出,而不是引导到支撑梁。该结构在支撑梁中不需要引导槽,从而可以减小支撑梁的空气阻力。然而,如果引线松动,那么引线就可能接触到旋转的叶轮并使得引线的绝缘敷层破损而导致短路或引线本身损坏。
近来,需要风扇装置产生更多的空气流。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忽略由于增加保持引线的支撑梁的厚度所产生的风阻损失。另外,人们还希望办公设备等的外形更小些。因此,需要将叶轮和风扇外框架部之间的空间最小化,从而在风扇装置的外形不变的情况下容纳用于产生大量空气流的最大叶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其能够供应大量的空气并具有很小的风阻损失。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装置,其能够简单地保持引线并最小化风阻损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风扇装置,其包括风扇电机、叶轮和壳体。该风扇电机包括转子部分和定子部分,转子通过从外部电源经引线供应到定子的电力而绕着电机的转动轴线转动。叶轮固定到转子部分上从而当电机转动时产生空气流。
壳体包括风扇外框架部;盘状电机支撑部,其从位于电机转动轴线上的大体中心沿转动方向向外延伸,从而固定风扇电机;至少三个支撑梁,用于将电机支撑部固定地连接到风扇外框架部上;以及引线保持部,用于保持引线。该引线保持部沿转动方向向外或向内延伸,并包括臂部,该臂部的一端固定到电机支撑部或风扇外框架部上,且另一端具有引线保持凹口。
在该风扇装置中,引线并不容纳在支撑梁中,而是裸露地通过电机支撑部和风扇外框架部之间的空间。因此,支撑梁可以在充分保证强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小其宽度。另外,当支撑梁宽度减小时,在电机支撑部和风扇外框架部之间的空间内流动的空气的空气阻力可以减小,从而改善了鼓风性能。引线由引线保持部保持,该引线保持部具有很小的风阻损失的形状。因此,实现了这样的风扇装置,即,其几乎不可能使得引线接触到叶轮并具有很小的风阻损失。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风扇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具有除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构之外的下述结构。即,壳体通过注射模塑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风扇外框架部包括包围风扇电机的风扇外框架圆柱部和多个固定端板部,这些固定端板部设在风扇外框架圆柱部的外周表面上。支撑梁的一端联接到固定端板部相邻两侧连接角的大体中心,而其另一端联接到电机支撑部上。
在该风扇装置中,壳体通过注射模塑由合成树脂制成。壳体的支撑梁的一端联接到固定端板部相邻两侧连接角的大体中心。因此,在冷却过程中可以使在大体中心部的变形最小化,该冷却过程是注射模塑的最后阶段。因此,加强了风扇外框架圆柱部的强度,从而可以形成具有良好圆度的风扇外框架圆柱部。结果,由于风扇外框架圆柱部具有很高的圆度,因此叶轮的外径可以设定为接近风扇外框架圆柱部内径的一个值。因此,可以增加叶轮的外径。由于这个原因,可以提高叶轮鼓风的能力。由于可将叶轮和风扇外框架圆柱部之间的空间设得较窄,因此可以减小从该空间的空气泄漏量。因此,该风扇装置可以实现高效的鼓风。另外,引线可以由引线保持部来保持,该引线保持部具有很小风阻损失的形状。这样,该风扇装置几乎不可能使得引线接触叶轮,并具有大量的鼓风以及少量的风阻损失。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了。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风扇电机壳体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风扇电机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壳体的仰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壳体的仰视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扇电机的壳体的仰视图;图7是示出了风扇电机的壳体的基本结构的参考图;以及图8是示出了另一个风扇电机的壳体的基本结构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3来介绍本发明的风扇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以下称作第一实施例)。图1是概要地示出了风扇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风扇装置壳体的仰视图。图3是从壳体底部看的图1中所示风扇装置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注意,说明书中轴向是指这样的方向,即,在该风扇装置中风扇电机的转动轴线沿着该方向延伸(图1中箭头A1所示的方向)。
该风扇装置1包括叶轮2、风扇电机4、印刷电路板6和壳体8。印刷电路板6具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供应到该风扇电机4的电力和叶轮2的转动。壳体8支撑风扇电机4和印刷电路板6。
另外,壳体8包括电机支撑部8a,其设在中部,用于支撑风扇电机4和印刷电路板6;风扇外框架部8b,其以预定间隔设在电机支撑部8a和风扇电机4的外周侧;以及四个支撑梁8c1-8c4,用于将电机支撑部8a和风扇外框架部8b连接在一起。壳体8的这些部分通过注射模塑由合成树脂一体制成。电机支撑部8a具有大体圆形的外形。支撑梁8c1-8c4在电机支撑部8a和风扇外框架部8b之间以固定的间隔沿圆周方向延伸。
电机支撑部8a具有圆形形状和支撑部8a1,且该支撑部8a1设在位于沿轴向一侧的一表面的中部。电机支撑部8a设有切口8a2,该切口8a2在俯视图中从支撑梁8c1和支撑梁8c4之间的边缘以矩形形状向内切掉。引线保持部9设置为从形成切口8a2的一侧端向风扇外框架部8b侧延伸。
风扇外框架部8b包括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其两端打开且从外周侧围绕电机支撑部8a和风扇电机4。另外,设置一对端板8b2和8b3,它们在位于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两个打开端部处的外周表面具有方形外缘。该对端板8b2和8b3的四个角设有柱形连接部8b4,其连接两个端板8b2和8b3。该连接部8b4沿轴向设有通孔8b5。形成端板8b2和8b3外缘的方形的一边略微大于形成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圆的直径。通孔8b5是当风扇装置1固定到预定位置时而使用的螺纹孔。两个端板8b2和8b3的四个角的每一个在连接到圆柱部8b1的一侧都形成有倾斜表面。另外,如图3的放大图所示,沿风扇电机4的径向延伸的槽8e形成在端板8b3的倾斜表面上,该倾斜表面设在支撑梁8c1和连接部8b4之间。槽8e的外端变得很窄并连通至端板8b3侧。引线10通过该槽8e的开口部而得以接合并保持。
四个支撑梁8c1-8c4中的每一个的一端都联接到风扇外框架部8b对应于连接端板8b3相邻角的一侧的中心(在图2中为点A),且另一端从该位置向风扇电机4的转动中心延伸,从而联接到电机支撑部8a上。支撑梁8c1-8c4为带状板,该带状板具有很小的厚度和预定的宽度。
风扇电机4具有定子和印刷电路板6,该定子和印刷电路板6安装到圆柱支撑部8a1的外周表面上,且该定子的线圈焊接到印刷电路板6的焊盘(land)上。轴承装置固定到圆柱支撑部8a1的内圆周表面上并支撑一轴。该轴具有包括叶轮2的转子。驱动用的磁体通过轭而设在转子的内圆周上,且该磁体与定子相对。印刷电路板6电连接到引线10的一端以连接到外部电源,引线10的另一端通过槽8e向风扇外框架部8b一侧引出。尽管在本示例中该引线10具有两根线,但它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控制电路或引线而具有一根或三根或更多根线。当电流从外部电源通过引线10供应到定子时,通过在定子和驱动磁体之间磁性相互作用而产生驱动力矩,从而使转子旋转且叶轮2吸入空气以产生空气流。产生的空气流沿风扇电机4的轴向通过风扇外框架部8b和支撑梁8c1-8c4之间的空间。
下面,将介绍上述引线保持部9。引线保持部9包括臂部9a,其从电机支撑部8a的切口8a2的其中一个侧端向风扇外框架部8b侧延伸;和尖端部9b,它从臂部9a的尖端向支撑梁8c1侧弯曲。臂部9a具有板状形状,其厚度大致与支撑梁8c1-8c4相同,其宽度比支撑梁8c1-8c4小,其长度大致为支撑梁8c1-8c4的一半。臂部9a在电机支撑部8a上具有一基部,该基部比尖端部厚。引线保持凹口9b1的宽度与臂部9a大致相等,其长度略小于臂部9a。引线保持凹口9b1的厚度为臂部9a的两倍并向叶轮2侧突出,其中一凹口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该引线保持凹口9b1的深度和宽度很接近,从而两根引线10可以充分容纳于其中。引线保持凹口9b1、切口8a2和槽8e大致位于同一条线上。引线保持凹口9b1大致位于电机支撑部8a和风扇外框架部8b之间的中部。
引线10定位成使得连接到印刷电路板6的部分从切口8a2露出。引线10从切口8a2通过引线保持凹口9b1并向槽8e引导,从而被引出端板8b3的侧表面。当引出引线10时,在引线保持凹口9b和切口8a2之间形成开口8a3是很有用的。例如,当将引线10的一端焊接到事先固定到电机支撑部8a上的印刷电路板6时,引线10从开口8a3和切口8a2插入以进行焊接操作,从而印刷电路板6被完全连接到引线10上。另外,将通过连接器连接到引线10的印刷电路板6安装到圆柱支撑部8a1上,而后当引线10从开口8a3向引线保持凹口9b1侧引导,从而即使引线10在一端具有连接器其也能被容易地拉出时,引线10的连接器侧从电机支撑部8a的底侧(图2中纸的前侧)引出。
此外,拉出引线10的方向大体垂直于引线保持凹口9b1。由于开口在槽8e的外端较窄,因此即使当引线10从开口插入到槽8e时移动,引线10也不会在槽8e附近脱离。另外,引线保持凹口9b1的底表面沿壳体8的轴向比这样的平面更加向外定位,该平面通过其中形成有印刷电路板6与引线10的连接部且槽8e的底表面通过其中的平面(图3中所示的壳体8的底侧)。因此,引线10在引线保持凹口9b1处的摩擦阻力增大,从而使引线10难以运动。
风扇装置1具有以下特征。即,引线10不通过支撑梁8c1-8c4,而是通过支撑梁8c1-8c4和电机支撑部8a之间的空间。因此,支撑梁的宽度(在现有技术中该宽度必须很大以包括槽)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同时可以尽可能地减小。而且,流过该空间的空气的空气阻力可以降低,从而可以改善鼓风性能。
另外,引线保持部9设在电机支撑部8a上,并设在电机支撑部8a和风扇外框架部8b之间的空间的内侧。由于通过该空间内侧的空气流具有低于通过该空间外侧的空气流的流速,因此即使空气流碰到障碍(引线保持部9),流动损失也很小。注意,尽管引线保持部9引起了空气阻力,但它具有从电机支撑部8a突出的形状而不具有连接到风扇外框架部8b上的、类似支撑梁8c1-8c4的结构。因此,成为空气流阻碍的区域(平面中与轴向相对的区域)很小,且引线保持部9的空气阻力非常小。同样地,尽管引线10成为了空气阻力,但其暴露在该空间中的区域与支撑梁为了包括槽而变宽的情况相比较仍然相当小。因此,引线10的空气阻力还是很小。引线保持部9和引线10对空气阻力影响很小。
每个支撑梁8c1-8c4的一端都连接到风扇外框架部8b的点A附近,从而壳体8模制为难以变形并具有很高的模制精度。其原因将参考图7所示的参考图加以说明。
图7所示的壳体80的结构为使本实施例中的壳体8的四个支撑梁8c1-8c4沿周向移动45度(图7中所示的四个支撑梁用80c1-80c4表示)。当该壳体80通过注射模塑由合成树脂模制成时,该壳体80的圆柱部80b1可以具有带有端板80b2和80b3的点B的厚部和没有端板80b2和80b3的点A的薄部,它们沿圆周方向混合设置。该壳体80在圆柱部80b1的点B附近与在点A附近相比较可大大收缩。因此,圆柱部80b1的点A附近通过向内倾斜的应力(如箭头y2所示)的作用拉向两侧的点B(如箭头y1所示),从而圆柱部80b1可能模制成很差的圆度。因此,在具有该壳体80的风扇装置中,考虑到模制时的变形量,叶轮82的外径必须很小,从而叶轮82的外端与圆柱部80b1的内周表面不接触。这样,可能会损害叶轮的鼓风性能。另外,叶轮82和圆柱部80b1之间的空间变得很大,从而可能增加从该空间的空气泄漏。因此,该风扇装置不具有良好的鼓风效能。
相反,在本实施例的壳体8中,四个支撑梁8c1-8c4连接到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所有点A上,如图2中所示。因此,支撑梁8c1-8c4相互支撑以吸收当树脂硬化时产生的应力,从而可以抑制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变形。因此,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可以模制出良好的圆度,从而叶轮2的外径可以设为接近该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内径。这样,由于增大了叶轮2的外径,因此可以改善叶轮2的鼓风性能。另外,由于可以将叶轮2和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之间的空间设定为一很小的值,因此可以减小从该空间的空气泄漏。因此,该风扇装置1可以实现很高的鼓风效能。
另外,每个支撑梁8c1-8c4的风扇外框架部8b侧连接到风扇外框架部8b的点A附近,从而没有支撑梁的连接部形成在风扇外框架部8b的四个角的倾斜表面上。因此,空气流在该倾斜表面平滑流动,从而可以改善鼓风效能。
此外,尽管从上述可模制的角度看支撑梁8c1-8c4的设置是有利的,但如果采用引线通过如作为参考图的图8所示的四个支撑梁之一(图8中的81c1)而引出的结构,则引线可能会落到壳体81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办公设备等之中设置该风扇装置时,必须保证通过风扇装置的上侧部用于拉出该引线的间隙,该引线置于该风扇装置的上侧部。这将成为设计该办公设备的一个限制因素。
相反,在本实施例中,引线10通过使用如图2所示的限制装置9而向端板8b3的角部引出。因此,用于保持引线10的槽8e可以设到端板8b3上而不会使其尺寸增大。另外,引线10可以被保持而不会落到壳体8的外侧。此外,支撑梁8c1-8c4都不具有用于引线的引导槽,因此支撑梁不会成为空气阻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1可以通过提高模制壳体8的精度以增大叶轮2的外径且由于支撑梁8c1-8c4不会成为吹入空气的阻碍而实现高效能鼓风。另外,引线10可以通过增大壳体8的外径被引出而不会增大鼓风的阻力。
注意,尽管每个支撑梁8c1-8c4的一端都位于相邻角的中部(点A),但其可以从点A移动一点,只要它是在点A附近用于获得相同效果的大体相同部分即可。壳体8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一对端板8b2和8b3设在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两个开口端上。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其中端板设在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两个开口端中一个上或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的中部。由于产生了收缩因素的相同差异,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支撑梁8c1-8c4几乎不会产生变形。尽管由于螺纹孔(通孔8b5)设在四个角上使得端板8b2和8b3具有方形外缘,但从安装的角度看螺纹孔还可以设在两个或更多的角上,且外缘并不限于方形。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变形,优选地将支撑梁设为远离螺纹孔附近。
下面,将参考图4主要介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壳体的仰视图,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2中相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之间的区别在于引线保持部。第一实施例的引线保持部9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引线保持凹口9b1设在一个臂部9a的尖端部,而本实施例中的引导部29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两个臂部29a1和29a2从电机支撑部8a的切口8a2的两侧端向风扇外框架部侧突出。臂部29a1和29a2的尖端部通过引线保持凹口29b1联接。引线保持部29和切口8a2的边缘限定了开口8a2’。引线保持凹口29b1设有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凹口。引线(未示出)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通过引线保持凹口29b1向风扇外框架部引出。如果印刷电路板安装到圆柱支撑部(未示出)上,那么引线的连接工作就通过将引线通过开口8a2’插入而进行。如果将通过连接器连接到引线上的印刷电路板安装到圆柱支撑部上,那么优选地在将连接器通过开口8a2’引出之前将印刷电路板安装到圆柱支撑部上。
在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中,引线不通过支撑梁8c1-8c4,而是通过在支撑梁8c1-8c4和电机支撑部8a之间的空间引出。另外,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风扇装置相同的特征,即引线保持部29设在电机支撑部8a侧。具体地,由于引线保持凹口29b由两个臂部29a1和29a2支撑,因此引线保持部29具有高刚度并牢固地固定到电机支撑部8a上。这样,即使某一障碍与引线保持部29发生碰撞,壳体8自身或整个风扇装置也能防止被破坏。
下面,将参考图5主要介绍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图5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壳体的仰视图,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2中相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之间的区别在于引线保持部。第一实施例的引线保持部9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它安装到电机支撑部8a上,从而向风扇外框架部侧突出,而本实施例中的引线保持部39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臂部39a安装到风扇外框架部8b上从而向电机支撑部8a侧突出。引线保持凹口39b设为从臂部39a的尖端部向支撑梁8c1侧弯曲。一凹口形成在引线保持凹口39b中并位于连接切口8b2和槽8e的直线上。引线(未示出)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通过引线保持凹口39b1而向风扇外框架部8b引出。
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风扇装置相同的特征,即引线并不通过支撑梁8c1-8c4,而是通过在支撑梁8c1-8c4和电机支撑部8a之间的空间。
下面,将参考图6主要介绍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图6示出了第四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壳体的仰视图,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图5中相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与第三实施例的风扇装置的区别在于引线保持部。第三实施例的引线保持部39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引线保持凹口39b1设在一个臂部39a的尖端,而本实施例的引线保持部49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两个臂部49a1和49a2安装到风扇外框架部8b上从而向电机支撑部8a侧突出。臂部49a1和49a2的尖端部通过引线保持凹口49b1来联接。这样,臂部49a1和49a2以及风扇外框架部8b限定了开口。引线保持凹口49b1设有类似于第三实施例的凹口。引线(未示出)以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通过引线保持凹口49b1向风扇外框架部8b引出。
在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中,引线并不通过支撑梁8c1-8c4,而是通过在支撑梁8c1-8c4和电机支撑部8a之间的空间引出。本实施例的风扇装置具有与第三实施例的风扇装置相同的特征,即引线保持部49设在风扇外框架部侧。然而,特别地两个臂部49a1和49a2支撑该引线保持凹口49b,从而引线保持部49具有高刚度并牢固地固定到电机支撑部8a上。这样,即使某一障碍与引线保持部49发生碰撞,壳体8自身或整个风扇装置也能防止被破坏。
尽管上面介绍了用于实现本发明风扇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并且在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内可以有各种修改。
例如,尽管每个实施例中的壳体8都具有包括端板8b2和8b3的结构,但是它也可以仅仅是没有端板的风扇外框架圆柱部8b1。另外,尽管四个支撑梁8c1-8c4沿着平行于端板8b2和8b3外缘的方向延伸,但是在电机支撑部8a侧的端部也可以变为倾斜于而不平行于圆周方向。另外,引线保持部9、29、39和49的引线保持凹口和臂部的截面优选地形成为曲面,以进一步减小引线保持部9、29、39和49的空气阻力。另外,尽管引线保持部9、29、39和49的每个引线保持凹口都设有凹口,但是如果引线10并不向叶轮2侧运动,那么引线保持凹口的形状就不限于凹口。即,可以设置这样的结构在一侧设有侧壁的结构、具有倾斜表面的结构、设有平坦表面以增加引线10和平坦表面之间的接触阻力而不是凹口的结构或者使用固定件来保持固定件和引线保持凹口之间的引线10的结构。
另外,尽管上述每个实施例中都以所谓的轴流风扇装置为例,其中空气沿风扇电机4的轴向流动,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离心式风扇装置或交叉流动型风扇装置。
本发明的风扇装置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即,由于在本发明的风扇装置中的引线不是通过支撑梁,而是通过电机支撑部和风扇外框架部之间的空间,因此以前必须很宽以包括引线保持部的支撑梁的宽度可以在足以保证必要强度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减小。由于可以降低流过该空间的空气的空气阻力,因此可以改善鼓风特性。引线的运动方向由引线保持部限制,因此引线不会运动到叶轮侧而接触叶轮。引线保持部设为从电机支撑部向风扇外框架部侧突出,或从风扇外框架部向电机支撑部侧突出。引线保持部不具有类似于支撑梁的结构,即将电机支撑部联接到风扇外框架部,因此该引线保持部不增加空气阻力。特别是,如果引线保持部设在电机支撑部上从而向风扇外框架部侧突出,那么该引线保持部具有较小的空气阻力,这是因为与引线保持部碰撞的空气流具有很小的流速。
另外,本发明的风扇装置具有一个引线保持部的臂部,从而引线保持部很小,且引线保持部设在空气流的流速很小的电机支撑部侧。这样,可以降低空气阻力。
如果引线保持部具有其中两个臂部支撑引线保持凹口的结构,那么引线保持部就可以刚性地设在电机支撑部上。另外,由于引线保持部设在空气流的流速很小的电机支撑部侧,因此可以降低空气阻力。
当引线保持部具有其中两个臂部支撑引线保持凹口的结构时,引线保持部就可以刚性地设到风扇外框架部。
本发明的风扇装置的结构具有良好的鼓风特征,即固定端板部设在通过注射模塑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外缘上。另外,由于在模制壳体时的变形很小,因此可以减小壳体和叶轮之间的空间,从而可以改善鼓风特性。
尽管已经参考附图以示例的方式完整地描述了本发明,但应该理解,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除非这样的变化和修改脱离了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它们都将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发明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装置,包括风扇电机,其包括转子部分和定子部分,该转子通过从外部电源经引线供应到定子的电力而围绕电机的转动轴线转动;叶轮,其固定到转子部分上从而当电机转动时生成空气流;以及壳体,它包括风扇外框架部;盘状电机支撑部,其从位于电机转动轴线上的大体中心沿转动方向向外延伸,从而固定风扇电机;至少三个支撑梁,用于将电机支撑部固定地连接到风扇外框架部上;引线保持部,用于保持引线,该引线保持部包括臂部和引线保持凹口,该臂部的一端固定到电机支撑部上,该引线保持凹口设在臂部的另一端,且来自风扇电机的引线通过引线保持部和风扇外框架部被引出风扇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由至少一个支撑杆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印刷电路板固定到电机支撑部上,且引线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引线保持部和风扇外框架部向风扇装置的外侧引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要通过注射模塑由包括合成树脂的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四个支撑梁,所述风扇外框架部包括一个包围风扇电机的风扇外框架圆柱部和四个固定端板部,该固定端板部形成在风扇外框架圆柱部的外圆周表面上,以使得在俯视图中风扇外框架部形成方形形状,每个支撑梁的一端都联接到固定端板部相邻两个角的大体中心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引线保持部延伸方向布置的所述壳体的固定端板部包括用于保持引线的槽部,且引线通过该槽部向风扇装置的外侧引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印刷电路板固定到电机支撑部上,且引线连接到该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引线保持部和槽部而向风扇装置的外侧引出。
8.一种风扇装置,包括风扇电机,其包括转子部分和定子部分,该转子通过从外部电源经引线供应到定子的电力而围绕电机的转动轴线转动;叶轮,其固定到转子部分上从而当电机转动时生成空气流;以及壳体,它包括风扇外框架部;盘状电机支撑部,其从位于电机转动轴线上的大体中心沿转动方向向外延伸,从而固定风扇电机;至少三个支撑梁,用于将电机支撑部固定地连接到风扇外框架部上;引线保持部,用于保持引线,该引线保持部包括臂部和引线保持凹口,该臂部的一端固定到风扇外框架部上,该引线保持凹口设在臂部的另一端,且来自风扇电机的引线通过引线保持部和风扇外框架部而被引出风扇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部由至少一个支撑杆构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印刷电路板固定到电机支撑部上,且引线连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引线保持部和风扇外框架部向风扇装置的外侧引出。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主要通过注射模塑由包括合成树脂的材料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四个支撑梁,所述风扇外框架部包括一个包围风扇电机的风扇外框架圆柱部和四个固定端板部,该固定端板部形成在风扇外框架圆柱部的外周表面上,以使得在俯视图中风扇外框架部形成方形形状,每个支撑梁的一端都联接到固定端板部的邻近的两个角的大体中心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引线保持部延伸方向布置的所述壳体的固定端板部包括用于保持引线的槽部,且引线通过该槽部而向风扇装置的外侧引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控制风扇电机的印刷电路板固定到电机支撑部上,且引线连接到该印刷电路板上并通过引线保持部和槽部而向风扇装置的外侧引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引出导线的风扇装置的结构。引线通过引线保持部向风扇外框架部引出,该引线保持部设在固定风扇电机的壳体的电机支撑部上,从而向风扇外框架部侧突出,或设在壳体的风扇外框架部上,从而向电机支撑部侧突出。该引线保持部位于邻近的支撑梁之间,以将电机支撑部固定到风扇外框架部上。
文档编号F04B35/04GK1603630SQ200410080740
公开日2005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日
发明者高桥秀二, 井上朋之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