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778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电机,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阻断由风 扇电机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的风扇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通常,风扇电机用于通过旋转多个叶片吸入空气,并包括具有多个叶 片的叶片部分,和用于旋转叶片部分的电机。
风扇电机被用于各种目的,特别被广泛使用在通过吸入含有空气的灰 尘进行清洁的真空吸尘器中。换言之,风扇电机被用作在真空吸尘器中产 生吸力的吸力发生器。在真空吸尘器中使用的风扇电机包括多个叶片径向 布置在其内的叶轮,和用于旋转叶轮的电机。因此叶轮随着电机的旋转而 旋转以吸入空气,并通过电动机将吸入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然而,当风扇电机操作以便吸入和排出空气时产生了很大的噪音。当 从风扇电机产生很大噪音时,使用风扇电机作为吸力发生器的真空吸尘器 也产生很大噪音。因为真空吸尘器通常在室内使用,清洁时产生的很大噪 音使得使用者不适。因此,优选的是真空吸尘器操作时产生很小的噪音。 为此,有效的是降低当风扇电机操作时产生的噪音。
因此,为了降低风扇电机操作时产生的噪音,就出现了对可以有效降 低由从风扇电机排出的空气产生的噪音的方法或设备的不断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和与传统布置相关的其它问题,提出本公开。本公 开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可以使得由排出的空气产生的噪音最小化的风 扇电机壳体。
本发明的前述方面和/或其它特征可以通过提供一种风扇电机壳体大 体上实现,所述风扇电机壳体包括风扇电机;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 整个围绕风扇电机,并形成有在壳体部分上表面的空气流入端口,和在壳
体部分侧表面的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端口;和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
道连接到壳体部分的空气排出端口并沿壳体部分的侧表面形成,从而排出 管道的宽度在空气排出的方向上变宽。
所述排气管可以在空气排出方向上倾斜。特别地,优选的是所述排出 管道在向上方向上倾斜。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排出管道的出口在与空气流入端口相同的方向上 形成。
另外,本发明的前述方面和/或其它特征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风扇电
机壳体大体上实现,所述风扇电机壳体包括风扇电机;下电机壳体,所述 下电机壳体围绕风扇电机的下部、并具有下壳体部分和下排出管道,所述 下壳体部分形成有在下壳体部分的侧表面上的空气排出端口,所述下排出 管道从空气排出端口沿下壳体部分的侧表面形成、并具有在空气排出方向 上变宽的宽度;和上电机壳体,所述上电机壳体围绕风扇电机的上部、且 形成为对应于下电机壳体,并且包括上排出管道和上壳体部分。
优选的是,所述下排出管道和所述上排出管道在空气排出方向上向上 倾斜。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上排出管道的出口在与空气流入端口相同的方 向上形成。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上壳体部分与所述风扇电机之间安装上抛 (buffing)光部件,且在所述下壳体部分与所述风扇电机之间安装下缓 冲部件。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所进行的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 明的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明显。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描述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 将变得明显和更易于理解,附图如下.-
图l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电机壳体的透视图2是图示图1中的风扇电机壳体的分解透视图3是图i中的风扇电机壳体的、沿线ni-III所做的剖面视图4是图示图1中的风扇电机壳体1的透视图,其中上电机壳体被移除;

图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电机壳体中的气流的透视图。 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构件和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图1至3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示范性实施例。
描述中限定的内容,例如其详细的构造和元件,被提供来帮助广泛地 理解本发明。由此,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没有这些限定的内容的情况 下实施。并且,熟知的功能或构造被省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的清楚简洁的描述。
图l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风扇电机壳体的透视图,
图2是图示图 l中的风扇电机壳体的分解透视图,且
图3是图1中的风扇电机壳体的、沿 线III-III所做的剖面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发明的风扇电机壳体1包括风扇电机10、壳体 部分3和排出管道5。
风扇电机10用于产生吸入空气的吸力,且包括叶轮11和电机15,所述 叶轮ll设置有径向布置的多个叶片(没有示出),所述电机15用于旋转叶 轮ll。电机15和叶轮11大体上等同于根据在先技术的风扇电机的电机和叶 轮,由此在此不对它们的详细结构和操作进行描述。
空气入口12形成在风扇电机10的叶轮11的上表面上,且多个空气出口 16形成在电机15的下部的周边表面上。由此,随着叶轮ll的旋转,空气流 入风扇电机10的空气入口12,且被排出电机15下部的多个空气出口16。
壳体部分3整个围绕风扇电机10,并使得空气以多气流的形式从风扇 电机10的多个空气出口16排出,以形成单个空气流。在壳体部分3的侧表 面,形成了用于从其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端口32。在壳体不放那3的上表 面,形成了对应于风扇电机10的空气入口12的空气流入端口23。由此,在 风扇电机10安装在壳体部分3的内部的情况下,空气通过空气流入端口23 被吸入风扇电机10的空气入口12。从空气出口16流出的空气通过空气排出 端口32排出。
排出管道5连通到壳体部分3的空气排出端口32。排出管道5沿壳体部 分3的侧表面形成有预定长度,且排出管道5的宽度在空气排出的方向上逐 渐变宽。排出管道5的高度在它的整个长度上恒定。排出管道5的入口的横 截面积因此小于排出管道5的出口的横截面积。
此外,排出管道5可以沿着从空气排出端口32排出的空气的移动方向 倾斜地安装。此时,优选的是,排出管道5在空气移动方向上向上倾斜。 排出管道5的出口可以形成为,根据风扇电机壳体l安装在其内的设备的结 构,通过排出管道5的空气在壳体部分3的上方向、下方向和侧方向中的一 个方向上排出。在本实施例中,排出管道5的出口26沿着与壳体部分3的空 气流入端口23相同的方向形成。由此,从排气管5的出口26排出的空气在 与流入空气流入端口23的空气平行的方向上被排出。排出管道5可以形成 为与壳体部分3独立的部分,或者可以与壳体部分3—体形成。
图2中示出的风扇电机壳体1是壳体部分3和排出管道5—体形成的壳 体,并包括下电机壳体30和上电机壳体20。
下电机壳体30包括下壳体部分31,所述下壳体部分31与风扇电机10 间隔开预定距离,并形成为围绕风扇电机10的下部;和下排出管道35,所 述下排出管道35沿下壳体部分31的侧表面形成。空气排出端口32形成在下 壳体部分31的侧表面上,且下排出管道35通过空气排出端口32与空间37连 通,所述空间37形成在下壳体部分31与风扇电机10之间。由此,从风扇电 机10的多个空气出口16排出的多个空气流结合成、在风扇电机10与下壳体 部分31之间的空间37内的单个空气流,并通过空气排出端口32移动到下排 出管道35。
下壳体部分31的侧表面的一部分31b形成下排出管道35的侧表面。此 时,优选的是下排出管道35的宽度W在空气排出的方向上逐渐变宽,且下 排出管道35向上倾斜地形成。然后,形成流动通道的下排出管道35形成为 螺旋形状,所述螺旋形状的宽度W如图2中所示在空气被排出的方向上变 宽,从下壳体部分31排出的空气在所述流动通道内流动。
下缓冲部件42安装在其内的缓冲部件凹部33形成在下电机壳体30的
下表面31a的中心,且两个凸起34形成在缓冲部件凹部33附近,从而固定 下缓冲部件42。下缓冲部件42用于防止由风扇电机10产生的振动传递到下 电机壳体30,并形成为圆环的形状。下缓冲部件42由能够吸收振动的材料 例如橡胶制成。此外,插到形成在下电机壳体30处的两个凸起34上的两个 配合部分43,形成在下缓冲部件42的外周边。由此,当下缓冲部件42的两 个配合部分43插入到下电机壳体30的两个凸起34上时,下缓冲部件42被稳 定地固定到下电机壳体30上,由此下缓冲部件42位于缓冲部件凹部33内。
为了将下电机壳体30连接到上电机壳体20,在下电机壳体30的外周边 表面形成了四个下连接凸起39。在四个下连接凸起39中的每一个上加工出 下连接孔39a。优选的是,下连接孔39a形成为螺孔,从而使用紧固元件例 如螺钉将上电机壳体30紧固到下电机壳体20 。
上电机壳体20围绕风扇电机10的上部,并形成为对应于下电机壳体30 的形状。换言之,上电机壳体20由上壳体部分21和上排出管道25组成,所 述上壳体部分21形成为对应于下电机壳体30的下壳体部分31的形状,所述 上排出管道25形成为对应于下排出管道35的形状。上排出管道25因此具有 在空气被排出的方向上逐渐变宽的宽度,且向上倾斜地形成。
通过组装上电机壳体20和下电机壳体30,上壳体部分21和下壳体部分 31形成整个围绕风扇电机10的单个壳体部分3,且上排出管道25和下排出 管道35形成从壳体部分3排出的空气在其内流动的单个排出管道5。
空气流入端口23形成在上壳体部分21的上表面21a上,且空气流入端 口23形成为可以引导流入的空气以平稳地进入风扇电机10的空气入口12 的形状。围绕上壳体部分21的空气流入端口23设置了缓冲部件座(没有示 出),以便安装上缓冲部件41。上缓冲部件41用于防止从风扇电机10产生 的振动传递到上电动机壳体20,并形成为圆环的形状。上缓冲部件41由可 以吸收振动的材料例如橡胶制成。
此外,上排出管道25的出口26形成在上壳体部分21的上表面21a的外 周边上。此时,优选的是,上排出端口25的出口26形成为与上壳体部分21 的上表面21a垂直。换言之,优选的是上排出管道25的出口26的中心轴线 26a形成为与空气流入端口23的中心轴线23a平行。
在对应于下连接凸起39的位置形成了四个上连接凸起29,以便将上电
机壳体20连接到下电机壳体30。在四个上连接凸起29中的每一个处加工上 连接孔29a。优选的是,上连接孔29a形成为通孔,从而当使用例如螺钉的 紧固元件将上电机壳体20紧固到下电机壳体30上时,允许紧固螺钉穿透。
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是形成风扇电机1的壳体部分3和排出管道 5在它们高度的大致中间被切断以形成上电机壳体20和下电机壳体30的壳 体,但这是为了组装方便,且本发明不限于此情形。
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5描述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风扇电机壳体1的操作。
在图5中,上电机壳体20显示为虚线以便清楚地图示风扇电机壳体1内 的空气流。
当风扇电机10的电机15操作时,叶轮ll的多个叶片(没有示出)旋转 以吸入空气。吸入的空气通过形成在上电机壳体20上的空气流入端口23流 入风扇电机10的空气入口12内(箭头A)。
吸入到空气入口 12内的空气通过叶轮ll和电机15,并被如箭头B地排 出到多个空气出口16。排出到多个空气出口16的多个气流(multi-flow) 在电机15与下壳体部分31之间的空间37内结合,以形成单个空气流并围绕 下壳体部分31的内表面转向,然后通过空气排出端口32排出(箭头C)。
从空气排出端口32排出的空气沿由上排出管道25和下排出管道35形 成的排出管道5移动,并通过排出管道5的出口26排出(箭头D)。此时,当 排出管道5形成螺旋形排出流动通道、且所述流动通道具有在空气排出方 向上逐渐变宽的宽度,并且排出管道5倾斜地形成时,由从风扇电机10排 出的空气所产生的噪音被降低。
此外,当风扇电机10操作时产生的振动被支撑风扇电机10的上端和下 端的上、下缓冲部件41、 42阻断,由此也没有被传递到上和下电机壳体20 和30。
在根据本发明的风扇电机壳体的情况下,从风扇电机排出的空气通过 螺旋形排出管道排出,所述螺旋形排出管道具有在空气排出方向上逐渐变 宽的宽度、并且形成有上倾斜部,由此,由于排出的空气导致的噪音被降 低。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风扇电机壳体的情况下,因为由于排出的空气
导致的噪音可以只通过上、下电机壳体被有效地减小,所以构件的数目可 以被最小化。因此,可以降低材料和组装风扇电机壳体的成本。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了解了 基本发明步骤之后,还可以所述实施例做出额外的变化和修改。因此,上 面的实施例以及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都被理解为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电机壳体,包括风扇电机;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整个围绕风扇电机,并形成有在壳体部分上表面的空气流入端口;和在壳体部分侧表面的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端口;和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连接到壳体部分的空气排出端口并沿壳体部分的侧表面形成,从而排出管道的宽度在空气排出的方向上变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电机壳体,其中所述排气管在空气排 出方向上倾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电机壳体,其中所述排出管道在向上 方向上倾斜。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扇电机壳体,其中所述排 出管道的出口在与空气流入端口相同的方向上形成。
5、 一种风扇电机壳体,包括 风扇电机;下电机壳体,所述下电机壳体围绕风扇电机的下部、并具有下壳体部 分和下排出管道,其中所述下壳体部分形成有在下壳体部分的侧表面的空 气排出端口,所述下排出管道从空气排出端口沿下壳体部分的侧表面形 成、并具有在空气排出方向上变宽的宽度;和上电机壳体,所述上电机壳体围绕风扇电机的上部、并形成为对应于 下电机壳体,并且包括上排出管道和上壳体部分。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电机壳体,其中所述下排出管道在空 气排出方向上向上倾斜。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风扇电机壳体,其中所述上排出管道 在空气排出方向上向上倾斜。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电机壳体,其中所述上排出管道的出 口与空气流入端口在相同的方向上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扇电机主体,其中在所述上壳体部分与 所述风扇电机之间安装了上缓冲部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5或9所述的风扇电机主体,其中在所述下壳体部分与所述风扇电机之间安装了下缓冲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阻断由风扇电机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的风扇电机壳体。根据本发明的风扇电机壳体包括风扇电机;壳体部分,所述壳体部分整个围绕风扇电机,并形成有在壳体部分上表面的空气流入端口,和在壳体部分侧表面的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端口;和排出管道,所述排出管道连接到壳体部分的空气排出端口并沿壳体部分的侧表面形成,从而排出管道的宽度在空气排出的方向上变宽。
文档编号F04D29/40GK101196196SQ200710096589
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7日
发明者全京姬, 李俊和, 洪承基 申请人:三星光州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