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87920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压缩机,尤其涉及往复活塞式空 气压缩机,具体地说是活塞式空气压缩机气缸和活塞结构的改 进。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压縮空气的气压发生源,它是将原动机的机 械能转换成压缩空气压力能的装置,压缩空气因其安全、无污 染等优势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其应用领域不仅涉及化工、纺 织、食品、冶金、制瓶、油田气钻等多个方面,而且随着各种 机械装置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压缩空气越来越多地被用于 传递能量和实现远程控制。
现有的往复活塞式空气压缩机,包括有气缸、活塞及气阀, 气缸和活塞共同组成压缩容腔。其在气缸的气缸体上制有等径 工作孔,而活塞工作面则是与之相应的等外径圆柱面,等径柱 面活塞滑动地位于等孔径的气缸孔内,活塞将气缸孔封闭或分 隔成一个或两层压缩腔。在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具有等径 活塞在等径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完成进气、压缩、排气等过程, 并由吸、排气阀控制气体进入与排出气缸,从而实现气体的压 缩。
然而,目前具有等径气缸、活塞的空气压缩机,即使是两
级的空气压缩机排气压力最高也只能达到0.7Mpa,难以满足高 排气压力的应用要求,像比较常用的VF—9/7空压机,最高排气压力仅为0. 7Mpa;要获得较高的排气压力,则只能采用串联更 多气缸、活塞的办法来提高空压机的排气压力,否则将出现空 气压缩机过热,以至大大降低压缩机效率,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严重制约着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的应用范围。虽然采用多缸串联的多级空气压缩机能起到提高压缩机的 排气压力的作用,但这种结构型式不仅使压缩机变得十分笨重 和庞大,结构繁复,制造成本高,而且使用、维护及其转移均 极为不便。为此,人们急需开发一种体积小、效率高、排气压 力高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径双作用 活塞式压缩机,它既有较高的最终排气压力,又具有体积小, 结构紧凑的优点,而且制造使用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 机,包括气缸、活塞、连杆、吸气阀以及排气阀,所述气缸缸体上的缸孔为台阶孔,所述活塞的工作面为台阶柱面;所述滑 动对应的气缸台阶孔壁和活塞台阶柱面间有高压压缩腔,该高 压压缩腔与高压吸气口和高压排气口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气缸的缸孔为台阶孔,活塞的工作 面为台阶柱面,且滑动对应的气缸台阶孔壁和活塞台阶柱面之 间构成了一高压压缩腔,这样就在不增加气缸、活塞等空气压 缩机关键部件的情况,又增加了一个高压压缩腔,充分发挥了 现有气缸和活塞等部件的效能和利用率,在同样具有多级压缩 功能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空气压缩机的体积,使得压缩机的4结构更加紧凑。也由于采用台阶孔和台阶柱面结构,大部分空
气压缩机部件仍采用通用或标准部件,同时可以通过设计不同 的台阶径差,而获不同压缩比,这不仅使得结构简单,制造、 使用和维修均变得较为方便,而且能根据不同使用情况,设计 出不同排气压力。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这种的台阶孔和台 阶柱面结构,工作时,活塞的往复行程均为工作行程,而不存
在空回程;这样既能大大提高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又能有 效地降低空压机转速,继而降低空气温度,空气温度的降低对于 提高空气压缩机工作效率、降低压缩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能有效地减少惯性力,大幅度降低振动,运转更加平稳。 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并且节省能耗。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变径双作用活
塞式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一种具体实施 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l所示结构中的气缸零件图。
图3是图l所示结构中的活塞零件图。
图4是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缸空气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缸空气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又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两缸空气压缩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中,气缸1用球墨 铸铁制成,气缸1的缸体外侧面设有风冷散热翼片,在气缸1
的顶部固连有气缸盖2,在气缸盖2上装有吸气阀4和排气阀3。 如图2所示,气缸1缸体上设有缸孔,该缸孔为一贯通的台阶 孔,该台阶孔包括相邻两段具有不同孔径的圆孔,上段圆孔的 孔径大于下段圆孔的孔径。如图3所示,活塞7的工作柱面同 样也为相邻两段具有不同外径的圆柱面,该两段圆柱面外径尺 寸与气缸1对应的孔径相应而滑动配合,在活塞7的两段圆柱 面端部位置分别设有活塞环6的安装槽。如
图1示,活塞7滑 动地置于气缸1的缸孔内,具有不同孔径台阶孔的孔壁和不同 外径活塞柱面间构成高压压缩腔8,该高压压缩腔8借助活塞1 的上、下两段处密封环6进行密封。在气缸1的外侧面上还设 置有高压排气口 9和高压吸气口 12,该高压排气口 9和高压吸气 口 12均与高压压缩腔8相连通,高压排气口 9上装有高压排气 阀(图中未画出),高压吸气口 12上装有高压吸气阀(同样也 未画出)。连杆11通过支架13和活塞销10铰接在活塞7上, 以驱动活塞7在气缸1内往复运动。在上述结构中,气缸1和 活塞7实际上构成了低压压缩腔5和高压压缩腔8两个空气压 缩腔,低压压缩腔5位于活塞7顶面与气缸盖2之间,而高压 压缩腔8则如上所述位于活塞7的两密封环6之间。工作时, 一个压缩腔吸入空气,则另一个压缩腔压缩空气,反之也然,活 塞7的往复行程均处于工作状态。改变气缸1台阶孔的两段孔 径和活塞7的两段工作圆柱面,即可改变高压压缩腔8的压缩 比,从而得不同排气压力和排气量。图4示出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的 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的空压机包括一单作用气缸和本实用新型 的变径双作用气缸。因外界空气经变径双作用气缸上的吸气阀4 将空气吸入低压压缩腔5,经该低压压缩腔5压缩后由排气阀 3排出,排出的带压、带温气体依次经过冷却器、油水分离器、 单作用气缸的吸气阀进入单作用气缸的压缩腔,压缩后再依次 经过单作用排气阀、冷却器、油水分离器重新回到变径双作用 气缸的高压压缩腔8,并经过与高压压缩腔8相连通的排气阀供给用户。图5示出了另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 机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的空压机同样包括一个单作用气缸和 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变径双作用气缸。外界空气经单作用气缸压 缩后经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和吸气阀4进入低压压缩腔5,压缩 后的压缩空气再经排气闽3、另一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重新回到 变径双作用气缸的高压压缩腔8中,经过压缩后的高压气体由 排气阀供给用户。图6示出了又一种应用本实用新型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 机的结构示意图。该结构的压缩机包括了两组变径双作用气缸。 外界空气吸入第一组变径双作用气缸的低压压缩腔5,压缩后经 排气阀3、冷却器、油水分离器以及第二组变径双作用气缸吸气 阀4,进入第二组的低压压缩腔。第二组压缩气缸压缩后,再经 排气阀、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回到第一组的高压压缩腔8,压缩 后的空气,又经冷却器、油水分离器回到第二组的高压压缩腔, 压缩后的高压气体经高压排气闽排出而供用户使用。在该结构中,空气实际上经过了四级压缩,因而在保持原有排气量的情 况下得到了较髙的排气压力,而该压缩机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四 级压缩机体积大为减小,结构大幅简化。
上述仅仅举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但本实 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基本原理的情况下, 还可以作出许多变换和改进。如本实用新型中的气缸台阶和活 塞的台阶柱面,既可以是两阶的,也可以是三阶、四阶等多阶
的。气缸既可以是整体铸造,也可以是内装缸套;既可以是开 式,也可以是闭式。既可以是卧式、立式、对称式结构,也可 以是对称式或角度式结构,等等。因此,只要是气缸具有台阶 缸孔和活塞具有台阶工作柱面,都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包括气缸(l)、活塞(7)、 连杆(11)、吸气阀(3 )以及排气阀(4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 )缸体上的缸孔为台阶孔,所述活塞(7)的工作面为台阶柱面; 所述滑动对应的气缸(1)台阶孔壁和活塞(7)台阶柱面间有高压 压缩腔(8 ),该高压压缩腔(8 )与高压吸气口 (12)和高压排气 口 ( 9 )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 于所述气缸(1 )台阶孔为相邻两段具有不同孔径的圆孔,所述活 塞(7 )台阶柱面为相邻两段具有不同外径的圆柱面,该两段圆柱面 上分别设置有密封环(6 );所述高压压缩腔(8 )位于两密封环(6 )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 于低压压缩腔(5 )位于活塞(7 )顶面和气缸盖(2 )之间,所 述气缸盖(2 )上设有吸气阀(3 )和排气阀(4 )。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 )为单个。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吸气口 (12)上固装有高压吸气阀,高压排气 口(9)上固装有高压排气阀。
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 )为多个串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径双作用活塞式压缩机,它包括气缸、活塞、连杆、吸气阀以及排气阀,所述气缸缸体上的缸孔为台阶孔,所述活塞的工作面为台阶柱面;所述滑动对应的气缸台阶孔壁和活塞台阶柱面间有高压压缩腔,该高压压缩腔与高压吸气口和高压排气口相连通。所述气缸台阶孔为两段具有不同孔径的圆孔,所述活塞台阶柱面为两段具有不同外径的圆柱面,该两段圆柱面上分别设置有密封环;所述高压压缩腔位于两密封环之间。该压缩机排气量大,排气压力高并能平稳地连续工作,零部件通用性好,且体积小,结构紧凑,而且使用、维护,制造方便。
文档编号F04B39/00GK201155440SQ20072003692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0日
发明者徐成军, 李玉根 申请人:李玉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