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油领域中所用的抽油泵,尤其是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
技术背景 在油田采油领域中,有杆柱塞泵抽油是世界石油工业传统的举升方式之一,也是 迄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人工举升方式。有杆泵抽油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衬套式柱塞泵, 第二阶段为整筒式柱塞泵,新阶段为液压自封柱塞泵。然而液压自封柱塞泵弹性胶套和密 封环在油中溶胀,受温度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载荷增大、卡泵等现象,严重制 约生产。同时液压自封柱塞泵承受外力不均时,导致密封环单侧磨损,使柱塞和泵筒存在偏 磨,严重影响泵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液压自封柱塞泵弹性胶套及密封环在油中溶胀和密封环单侧磨损 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即可消除 弹性胶套及密封环溶胀造成卡泵现象,又可解决密封环单侧磨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包括柱塞芯两端分别连接的 接头,柱塞芯外通过引导环连接有弹性胶套,弹性胶套对应的柱塞芯上轴向有环形凹槽,凹 槽外上下端间轴向至少连接有3个支撑筋;引导环外置有与泵筒相接触的初始密封圈;接 头外置有扶正器。
上述方案中的凹槽深度为0. 5-1毫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由于采用在柱塞芯外轴 向开环形凹槽结构,因而有效的解决了弹性胶套和密封环高温下在油中溶胀推动密封环紧 压泵筒而导致载荷增大,甚至卡泵的问题。同时因在凹槽外上下端间轴向连接有支撑筋,这 样有效的解决了初始安装及密封环定位问题。再因采用在引导环外设置有与泵筒相接触的 初始密封圈,由此解决了泵初封问题,即使泵在没有液压的作用下,也可正常抽汲工作,同 时初始密封圈还可以起到防砂、排除杂质作用。最后因采用在接头外增加扶正器,从而解决 密封环由于受力不均引起的单侧磨损,造成柱塞与泵筒之间的偏磨,从而导致易漏失,泵使 用寿命减少的问题。综上所述,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即可消除弹性胶套及密封环溶胀 造成卡泵现象,又可解决密封环单侧磨损的问题。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柱塞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塞芯,2-接头,3-引导环,4-弹性胶套,5-凹槽,6-支撑筋,7_初始密封 圈,8-扶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附图所示,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包括柱塞芯1两端分别连接的接头2,柱塞 芯1外通过上下端引导环3连接有弹性胶套4,弹性胶套4外套置有密封环,弹性胶套4对 应的柱塞芯1中部轴向有环形凹槽5,凹槽5深度为0. 8毫米,凹槽5长度约等于弹性胶套 4长度三分之二,凹槽5外上下端间轴向至少连接有3个支撑筋6,由于采用在柱塞芯1外 轴向开环形凹槽5结构,也就是在柱塞芯1与弹性胶套4间留有一定间隙,因柱塞芯1与弹 性胶套4间留有一定间隙,使摩擦载荷不会过大,因而有效的解决了弹性胶套4和密封环高 温下在油中溶胀推动密封环紧压泵筒而导致载荷增大,甚至卡泵的问题。同时因在凹槽5 外上下端间轴向连接有支撑筋6,这样有效的解决了初始安装及密封环定位问题。引导环3 外环形的凹槽内填充有与泵筒相接触的初始密封圈7,因采用在引导环3外设置有与泵筒 相接触的初始密封圈7,由此解决了泵初封问题,即使泵在没有液压的作用下,也可正常抽 汲工作,同时初始密封圈7还可以起到防砂、排除杂质作用。接头2外置有扶正器8,因采用 在接头2外增加扶正器8,从而解决密封环由于受力不均引起的单侧磨损,造成柱塞与泵筒 之间的偏磨,从而导致易漏失,泵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综上所述,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 泵即可消除弹性胶套及密封环溶胀造成卡泵现象,又可解决密封环单侧磨损的问题。
权利要求一种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包括柱塞芯(1)两端分别连接的接头(2),柱塞芯(1)外通过引导环(3)连接有弹性胶套(4),其特征在于弹性胶套(4)对应的柱塞芯(1)上轴向有环形凹槽(5),凹槽(5)外上下端间轴向至少连接有3个支撑筋(6);引导环(3)外置有与泵筒相接触的初始密封圈(7);接头(2)外置有扶正器(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凹槽(5)深度为0. 5-1 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主要解决现有液压自封柱塞泵弹性胶套及密封环在油中溶胀和密封环单侧磨损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弹性胶套(4)对应的柱塞芯(1)上轴向有环形凹槽(5),凹槽(5)外上下端间轴向至少连接有3个支撑筋(6);引导环(3)外置有与泵筒相接触的初始密封圈(7);接头(2)外置有扶正器(8)。该多支撑液压自封柱塞泵既可消除弹性胶套及密封环溶胀造成卡泵现象,又可解决密封环单侧磨损的问题。
文档编号F04B47/02GK201461345SQ20092010060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李俊亮, 李娟 , 李晓东, 王学来, 郝成志, 韩修廷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