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封闭型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1600阅读:7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置封闭型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发动机润滑又防止漏油的外置封闭型 机油泵。
背景技术
以往的外置式机油泵,其结构包括泵体、泵盖、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泵体与 泵盖上各有2个卸荷槽,泵体、泵盖与主动齿轮轴、被动齿轮轴配合的轴孔是贯通的,能保 证发动机的润滑功能;因为泵盖上与主被动齿轮轴相对应处原先有通孔,在泵体上与被动 齿轮轴相对应处原先也有通孔,防止由于压差关系而发生抱轴故障,但这种机油泵在运行 时其高压油会通过轴孔漏油,由于外置式机油泵漏出的机油不能流回油箱,这样会一方面 造成机油的浪费,另方面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发动机润滑又防止漏油的外 置封闭型机油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针对原有外置式机油泵,当机油泵轴转动时,其泵内的 高压油会通过轴孔向泵外泄漏,这种机油泵虽然可以保证泵轴转动时与泵体、泵盖间的润 滑,减少泵轴及泵体、泵盖轴孔的摩损,但由于会从轴孔处往外泄漏机油,为了减少机油的 泄漏,通常的办法是减少泵轴与泵体、泵盖轴孔的间隙,但这种办法存在的隐患是容易造成 抱轴故障的发生;如何才能让机油泵不从泵轴轴孔处泄漏机油呢?如果把泵的轴孔封闭起 来,也就是把泵体、泵盖的轴孔做成盲孔,虽然解决了机油的泄漏问题,但带来新的问题是 泵体、泵盖的轴孔做成盲孔后,盲孔区的气体不能排出,由于压差的关系,机油不能有效地 流入孔轴的间隙中去进行润滑,也会造成抱轴故障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泵体 上设计了回油孔道结构,回油孔道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因吸油腔内为低压,这样就可以使泵 内的机油通过泵内的压油腔产生高压使机油流向孔轴进行润滑并通过回油孔道流回吸油 腔形成流动润滑。达到既保证泵轴转动时与泵体、泵盖间的润滑,又不会向泵外泄漏机油而 污染环境的目的。回油孔的结构是在泵盖与泵体上与吸油腔相对应的卸荷槽内各钻有回油孔;该回 油孔使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形成润滑油回路;在泵体、泵盖上与主、 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相对应处是盲孔成封闭式。所说的泵盖内腔上与主、被动齿轮轴相对应处形成环形槽;所说的泵体内腔上与 被动齿轮轴相对应处也形成环形槽。所说的泵盖上与吸油腔相对应的卸荷槽内钻有2个回油孔,一个回油孔通向被动 齿轮轴轴孔末端,另一个回油孔通向主动齿轮轴轴孔末端;所说的泵体上与吸油腔相对应 的卸荷槽内钻有一个回油孔,该回油孔通向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在泵体、泵盖上设置的卸荷槽内钻有回油孔与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形成润滑油回路通道使轴孔末端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加上泵体与泵盖的内 腔上与齿轮轴轴孔末端空隙构成的环形槽,形成润滑油回路,从而保证了轴的可靠润滑,也 解决了抱轴问题;同时在泵体、泵盖上与主、被动齿轮轴轴孔相对应处,将原有的通孔做成 盲孔,使泵成为封闭式,从而解决了漏油问题。

图1是机油泵泵体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2是机油泵泵盖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泵盖的侧向视图。图4是卸荷槽与齿轮轴轴孔末端回油孔道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1-被动齿轮轴、2-主动齿轮轴、3_螺母、4_键、5_泵 体组件、6-泵盖组件、7-轴孔、8-盲孔。如图1所示,泵体5上安装主、被动齿轮轴的轴孔与 泵内腔是贯通的,轴孔7表示齿轮轴与泵体5连接处有空腔。如图2所示,泵盖6上与安装 主、被动齿轮轴轴孔相对应处原来是通孔,现改进为盲孔8,使泵盖成封闭式。如图5所示, 主动齿轮轴2与被动齿轮轴1是啮合连接的,泵体5上与被动齿轮轴1轴孔末端相对应的 A处部位原先是通孔,现改为盲孔,同理在泵盖6与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相对应部位的2 个A处原先是通孔也改为盲孔,使整个机油泵制成封闭式。从图中还看出,泵体5内腔上与 被动齿轮轴1相对应处,由于被动齿轮轴1与泵体5安装时留有空隙,被动齿轮轴1上还套 有轴套,形成环形槽;同理在泵盖6内腔上与主动齿轮轴2和被动齿轮轴1相对应处,也形 成环形槽,主动齿轮轴2上也套有轴套。在泵体5上的2个卸荷槽中,一个与压油腔(高压 区)相通,另一个与吸油腔(低压区)相通,与吸油腔相通的卸荷槽内钻有一个回油孔,该 回油孔通向被动齿轮轴1轴孔末端。如图3所示,轴的润滑结构是在图中的B处钻出润滑孔道,使轴孔末端与泵的吸油 腔相通,形成润滑回路,保证了轴的可靠润滑。从图中看出,泵盖6内腔上原先就有2个卸 荷槽,左边的卸荷槽与压油腔(高压区)相通,右边的卸荷槽与吸油腔(低压区)相通,右 边的卸荷槽B处指示出回油孔的走向,也就是泵盖6上与吸油腔相对应的卸荷槽内钻有2 个回油孔,一个通向被动齿轮轴1轴孔末端,另一个回油孔通向主动齿轮轴2轴孔末端。如图4,是图3中B处的一个局部剖视图。从图中看出,I处就是卸荷槽,B处则是 卸荷槽与轴孔末端回油孔走向情况,使轴孔末端与卸荷槽相通,从而与吸油腔相通。回油孔 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因吸油腔内为低压,这样泵内的机油就可以通过泵内的压油腔产生的 高压使机油流向孔轴进行润滑,并通过回油孔流回吸油腔形成流动润滑,从而防止了抱轴 故障。
权利要求外置封闭型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泵体与泵盖上各有2个卸荷槽,泵体、泵盖与主、被动齿轮轴配合的轴孔是贯通的,其特征是所说的泵盖与泵体上与吸油腔相对应的卸荷槽内各钻有回油孔;该回油孔使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形成润滑油回路;在泵体、泵盖上与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相对应处是盲孔成封闭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外置封闭型机油泵,其特征是所说的泵盖内腔上与主、被动 齿轮轴相对应处形成环形槽;所说的泵体内腔上与被动齿轮轴相对应处也形成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外置封闭型机油泵,其特征是所说的泵盖上与吸油腔相对应 的卸荷槽内钻有2个回油孔,一个回油孔通向被动齿轮轴轴末端,另一个回油孔通向主动 齿轮轴轴孔末端;所说的泵体上与吸油腔相对应的卸荷槽内钻有一个回油孔,该回油孔通 向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发动机润滑又防止漏油的外置封闭型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主动齿轮轴和被动齿轮轴,泵体与泵盖上各有2个卸荷槽,泵体、泵盖与主、被动齿轮轴配合的轴孔是贯通的,其特征是所说的泵盖与泵体上与吸油腔相对应的卸荷槽内各钻有回油孔;该回油孔使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形成润滑油回路;在泵体、泵盖上与主、被动齿轮轴轴孔末端相对应处是盲孔成封闭式。使轴孔末端与泵的吸油腔相通,形成润滑油回路,保证了轴的可靠润滑,而且不会往泵外泄漏机油,从而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也有效地防止了抱轴故障。
文档编号F04C2/18GK201582113SQ20092020268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5日
发明者周宗华, 章青朗, 赵祯年, 陈贤建, 陈贤明 申请人:浙江平柴泵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