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异齿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容积泵,特别涉及一种异齿泵。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容积泵在现有技术中有盖得泵即旋片泵、罗茨泵、克以乃泵即滑阀泵、 齿轮泵、柱塞泵、隔膜泵、螺杆泵等种类繁多。就种类而言已是日臻完善,各具特点,各有利 弊,总体来说存在有的效率低、有的震动大、有的磨损大、有的压缩比小、有的加工难度大 等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在本发明人申请的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旋片定量泵ZL02 2 51394. 9、双模数齿轮机ZL 03 2 13501. 7、残齿齿轮机ZL2005 2 0089117. 8基础上设计 的改进,目的是为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率、性能优良的异齿泵。本实用新型异齿泵内容简述本实用新型异齿泵,是由泵体、端盖、异齿齿轮、传动轴、转轴、键、销钉和螺栓构 成,其特征在于由2个异齿齿轮组成异齿齿轮对,在异齿齿轮对的齿圈上,布置有1 4个 高齿为工作齿,其余矮齿为传动齿,工作齿和传动齿采用具有相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 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或具有不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 齿厚系数、齿廓曲线的齿,要保证有一种以上的上述参数不同,工作齿高于传动齿。异齿齿轮对中每个工作齿采用比传动齿大的模数,或采用不同的压力角、齿顶高 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及齿廓曲线。本实用新型异齿泵,克服了现有机械容积泵存在的效率低、震动大、磨损大、压缩 比小、加工难度大等缺陷,由于工作齿所封闭的工作腔容积增大了,提高了齿轮泵工作性能 和加工性能,即适用于液体介质、又适用于气体介质,还可应用于马达及内燃机。
附图1是异齿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泵体、2是端盖、3是异齿齿轮、4是异齿齿轮、5是传动轴、6是转轴、7是 键、8是销钉、9是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异齿泵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见图1,本实用新型 异齿泵,是由泵体1、端盖2、异齿齿轮3、异齿齿轮4、传动轴5、转轴6、键7、销钉8和螺栓 9构成,由异齿齿轮3和异齿齿轮4组成异齿齿轮对,在异齿齿轮对的齿圈上,布置有1 4个高齿为工作齿,其余矮齿为传动齿,工作齿和传动齿可以是具有相同的模数、压力角、齿 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亦可以具有不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但要保证有一种以上的上述参数不同,确保工作齿高于传动 齿。异齿齿轮对中每个高齿采用比矮齿大的模数,或采用不同的压力角、齿顶高系数、 变位系数、齿厚系数及齿廓曲线,以保证异齿泵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加工性能。当传动轴5,通过键7带动异齿齿轮3逆时针转动时,异齿齿轮4则在与异齿齿轮 3的啮合传动下进行顺时针转动,由于高齿的齿圈顶圆与泵体1机体内表面为间隙密封,异 齿齿轮对的两端面与端盖2为间隙密封,齿轮的啮合处为间隙密封,工作齿和传动齿将泵 体1内腔分割为高压与低压腔,将流体介质由泵体1的入口 A带到泵体1的出口 B排出泵 体,由此周而复始,便实现了泵的工作过程。如果流体介质有入口 A的压力大于出口 B,则将 实现泵的逆过程,即马达。本实用新型异齿泵,即适用于液体介质,亦适用于气体介质,还可 应用于泵、马达及内燃机。
权利要求1.一种异齿泵,是由泵体(1)、端盖(2)、异齿齿轮(3)、异齿齿轮(4)、传动轴(5)、转 轴(6)、键(7)、销钉(8)和螺栓(9)构成,其特征在于由异齿齿轮(3)和异齿齿轮(4)组成 异齿齿轮对,在异齿齿轮对的齿圈上,布置有1 4个高齿为工作齿,其余矮齿为传动齿,工 作齿和传动齿采用具有相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 或具有不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的齿,要保证有一 种以上的上述参数不同,以保证工作齿高于传动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齿泵,其特征在于异齿齿轮对中每个工作齿采用比传动 齿大的模数,或采用不同的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及齿廓曲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容积泵,特别涉及一种异齿泵,其特征在于由2个异齿齿轮组成异齿齿轮对,在异齿齿轮对的齿圈上,布置有1~4个高齿为工作齿,其余矮齿为传动齿,工作齿和传动齿采用具有相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或具有不同的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变位系数、齿厚系数、齿廓曲线的齿,要保证有一种以上的上述参数不同,工作齿高于传动齿。本实用新型异齿泵,克服了现有机械容积泵存在的效率低、震动大、磨损大、压缩比小、加工难度大等缺陷,由于工作齿所封闭的工作腔容积增大了,提高了齿轮泵工作性能和加工性能,即适用于液体介质、又适用于气体介质,还可应用于马达及内燃机。
文档编号F04C2/18GK201925159SQ20112003778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4日
发明者崔永泉 申请人:崔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