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443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贯流风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贯流风轮叶片的形状,具体的说是用含有小凹坑的叶片代替原来的无齿叶片。
背景技术
贯流风轮是空调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装配方式及基本工作过程是在室内机的壳体前面设置吸入格栅与排出格栅,它们通过壳体内的通风通路连通;位于通风通路的室内侧热交换器下风侧设置贯流风轮,使得从吸入格栅吸入壳体内的空气在室内侧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后,再由贯流风轮从排出格栅向室内再次送风,由此构成冷、暖空调。参见图1 图3,为贯流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现有贯流风轮的叶片1 均为整齐而齐平的形状,当风机正常运转时,气流流经叶片后缘时会产生漩涡,并且这些漩涡周期性地从叶片后缘脱落,形成卡门涡街(在二维流场中,放置一非流线型形体,称为阻流体,又称钝体;在钝体流动方向后部,产生流体振动,形成两排交替生成的旋涡,叫做卡门涡街,简称涡街)。这样,不但会影响风机的效率,而且会产生振动和噪声。目前,对贯流风轮性能的优化主要从叶片的安装角度、叶片内外直径的变化及破坏叶片周向夹角的均勻布等方面考虑,但都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可提高风机的效率及减小风机振动和噪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包括左、右端板O),固定在一转轴上;多片叶片(1),所述叶片(1)缘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所述左、右端板( 之间,所述叶片(1)的后缘和/或所述叶片(1)的前缘分布有系列叶片小凹坑(11)。较优地,所述叶片小凹坑(11)为多组,每组均勻分布在所述叶片(1)的后缘和/ 或所述叶片(1)的前缘。较优地,所述叶片小凹坑(11)为圆形或方形。较优地,所述叶片(1)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横截面缘纵向弯成曲线状。较优地,所述叶片(1)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横截面缘纵向弯成圆弧状。较优地,所述叶片(1)厚度自叶片根部到叶片尾部逐渐缩小。较优地,所述左、右端板( 之间设置有环形分隔板(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贯流风轮用含有小凹坑的叶片代替原来的无齿叶片,可取得显著的有益技术效果,具体而言叶片的表面分布有小凹坑,这些小凹坑可使空气形成一层紧贴叶片表面的薄薄的紊流边界层,减小在叶片尾部产生的漩涡,可使得平滑的气流顺着叶片多往后走一些;同时,叶片后缘的小凹坑可以有效的减小空气流过叶片时的漩涡,同时将气流流经叶片后缘时产生的漩涡打碎;这样,凹坑叶片结构可以降低空气阻力,减少振动和噪声,从而提高风机气动和噪声性能。
图Ia是贯流风轮的一段叶轮结构的左视图;图Ib是贯流风轮的一段叶轮结构的前视图;图2是贯流风轮的气动流动形式图,气体是径向流进、径向流出叶轮;图3a是现有贯流风轮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北是图3a的A向示意图;图如是本实用新型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的叶片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3a的B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核心是用叶片小凹坑形结构代替原来叶片结构,以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重新组织空气流经叶片时的流动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4,并同时结合图1、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小凹坑形叶片贯流风轮的一较优实施例。该带小凹坑形叶片的贯流风轮(以下简称贯流风轮),包括左、右端板(图中仅示出一端)2和多片叶片1,其中左、右端板2分别固定在一转轴(图未示出)上;所有叶片 1,它们分别缘转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左、右端板2之间,且每片叶片1的后缘13分布有系列叶片小凹坑11,这些小凹坑11可为圆形、方形等。如图4所示,叶片1垂直于转轴的横截面缘纵向弯成曲线状(优选为弯成圆弧状),且叶片1厚度自叶片根部到叶片尾部逐渐缩小,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气动特性和较好的结构强度。气流在旋转叶轮的作用下由叶片1的前缘(图4中小凹坑形叶片的左侧)进入; 当气流流经叶片1的后缘时,在叶片小凹坑11的作用下减小叶片尾部的漩涡,同时将原先的整体气流打碎,从而增加了气流的扰动;这样就将气流流过叶片后产生的大漩涡分割为小漩涡,由此减少了阻力、振动和噪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叶片小凹坑11位于叶片后缘13处,显然也可作一定的替换,兹举例说明例如,同时在每片叶片1的前缘12设置有若干叶片小凹坑11,通过小凹坑结构将叶片后缘13产生的漩涡打碎;同时,叶片小凹坑11也可以很好地将气流流经叶片前缘时产生的漩涡。又如,仅在叶片1的前缘12设置有叶片小凹坑11 ;工作原理与前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总之,这些替换方式都是利用叶片小凹坑11重新组织空气流经叶片的流动方式, 因而皆为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之内。同样地,一切未作本质上改变的贯流风轮小凹坑结构都将视为侵权。上述实施例的叶片小凹坑结构可取得显著的技术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小叶片尾部的漩涡,同时可将叶片后缘产生的漩涡打碎;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减少振动,从而提高风机的效率和降低噪声。大量实验证明该结构简单易行,效果明显,成本投入低,因而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此外,本实用新型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可进行一定的改进,例如可在左、右端板2之间等间隔设置有若个环形分隔板3,以便形成多节轮;这样,可方便地改变贯流风轮的整体长度,有利于提高叶片1的安装精度和稳定度,提高风机送风性能。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包括左、右端板O),固定在一转轴上;多片叶片(I),所述叶片(1)缘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所述左、右端板( 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1)的后缘外侧表面和/或所述叶片(1)的前缘外侧表面分布有系列叶片小凹坑(II)。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小凹坑(11) 为多组,每组均勻分布在所述叶片(1)的后缘外侧表面和/或所述叶片(1)的前缘外侧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小凹坑(11) 为圆形或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横截面缘纵向弯成曲线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垂直于所述转轴的横截面缘纵向弯成圆弧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1)厚度自叶片根部到叶片尾部逐渐缩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端板(2)之间设置有环形分隔板(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叶片带小凹坑的贯流风轮,包括左、右端板(2),固定在一转轴上;多片叶片(1),所述叶片(1)缘所述转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所述左、右端板(2)之间,所述叶片(1)的后缘外侧表面和/或所述叶片(1)的前缘外侧表面分布有系列叶片小凹坑(11)。本实用新型用叶片小凹坑结构代替原有叶片结构,可以很好地将气流流经叶片后缘时产生的漩涡打碎,从而有效地减少流阻,减少振动和噪声,提高贯流风轮的效率。
文档编号F04D29/66GK202082146SQ201120139919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万忠民, 尹吉成, 许文明, 郑祖义, 金听祥, 陈水荣 申请人:佛山市东丽塑胶有限公司,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