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冷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28671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冷式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真空泵,特别是一种内冷式真空泵。
背景技术
常规真空泵的冷却机构都设在机体的周边,距离真空泵中央较远,因为冷却机构的作用,摸上去真空泵的机体较凉,可真空泵内的温度就不得而知了,对真空泵内真正需要冷却的部件却未起到作用。真空泵内的转轴需高速运转从而会产生较高的温度;真空泵的转子可能会因热膨胀而卡住,直接影响真空泵工作,更直接影响真空泵的寿命。因此,通过对真空泵内部的冷却从而达到保护真空泵自身及延长真空泵的寿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散热效果好的内冷式真空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冷式真空泵,包括一外壳、 至少一设于所述外壳中的转子、与所述转子的数量相对应且贯穿所述转子的转轴、及一与所述转轴相连接且提供动力给所述转轴的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容置腔、一连通所述容置腔及外界的第一入口孔、和一连通所述容置腔及外界的第一出口孔。本内冷式真空泵通过于所述转轴上设置容置腔,且于所述转轴设有第一入口孔及第一出口孔;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轴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转子绕着所述转轴转动;与此同时,从第一入口孔输入冷却液至所述容置腔中,再由第一出口孔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液输出。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内冷式真空泵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容置腔中且轴向延伸的引导件,所述引导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部分相互间隔,所述引导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散热通道,所述引导件设有一轴向贯穿引导件的贯穿孔、一与所述第一入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二入口孔、及若干连通所述散热通道和贯穿孔的通孔。所述冷却液由第二入口孔输入至所述引导件的贯穿孔中,再由所述通孔流至散热通道中,再由第一出口孔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液输出;从而构成一个回路以有效的将真空泵内部的热量带走。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外壳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入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三入口孔、及一与所述第一出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三出口孔。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第一入口孔、第二入口孔及第三入口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轴线上。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第一出口孔、第三出口孔及通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径向上,在所述引导件的近第二入口孔端,所述引导件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相互贴合。[0011]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转轴包括一转轴主体、及一套设于所述转轴主体的一端、且与所述转轴主体的数量相对应的延长件,所述容置腔贯穿所述转轴主体及延长件,所述引导件延伸至所述延长件的远转轴主体端;所述第一入口孔设于所述延长件的远转轴主体端,所述第一出口孔设于所述延长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孔及所述转轴主体之间。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延长件的近转轴主体端向所述转轴主体延伸形成一环状的卡持部,所述卡持部套设于所述转轴主体上、且所述卡持部的内周面贴设于所述转轴主体的外周面上。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外壳设有一收容所述转子于其中的收容空间、一连通所述第三入口孔及收容空间的连接槽;所述转轴主体部分伸入所述连接槽中,所述延长件收容于所述连接槽中。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内冷式真空泵还包括若干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分别设于所述延长件近转轴主体端的两侧,所述密封件为油封。在上述的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转子为螺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内冷式真空泵中,所述转轴上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容置腔、一连通所述容置腔及外界的第一入口孔、和一连通所述容置腔及外界的第一出口孔;冷却液由第一入口孔输入至所述容置腔中、且由所述第一出口孔输出,从而达到给所述真空泵内部降温的目的;本内冷式真空泵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散热效果好,进而可以延长真空泵的使用
寿命ο

图1是本内冷式真空泵的剖视图。图中,10、外壳;11、第三入口孔;12、第三出口孔;13、收容空间;20、转子;30、转轴;31、转轴主体;32、延长件;322、第一出口孔;323、卡持部;33、容置腔;40、驱动电机; 50、引导件;51、贯穿孔;52、第二入口孔;53、通孔;60、密封件;70、散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请参阅图1,本内冷式真空泵,包括一外壳10、至少一设于所述外壳10中的转子 20、与所述转子20的数量相对应且贯穿所述转子20的转轴30、一与所述转轴30相连接且提供动力给所述转轴30的驱动电机40、一引导件50及若干密封件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20为螺杆;所述密封件60为油封。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转轴30包括一转轴主体31、及一套设于所述转轴主体31的一端、且与所述转轴主体31的数量相对应的延长件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20、转轴 30及延长件32的数量都为两个。所述转轴30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容置腔33,所述容置腔33 轴向贯穿所述转轴主体31及延长件32。所述转轴30上设有一连通所述容置腔33及外界的第一入口孔(图中未示)、和一连通所述容置腔33及外界的第一出口孔322。所述第一入口孔设于所述延长件32的远转轴主体31端。所述第一出口孔322设于所述延长件3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孔及所述转轴主体31之间。所述延长件32的近转轴主体31端向所述转轴主体31延伸形成一环状的卡持部323。所述卡持部323套设于所述转轴主体31 上、且所述卡持部323的内周面贴设于所述转轴主体31的外周面上。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引导件50延伸至所述延长件32的远转轴主体31端。所述引导件50为轴向延伸且收容于所述容置腔33中。所述引导件50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引导件50的贯穿孔51、一与所述第一入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二入口孔52、及若干连通所述散热通道70和贯穿孔的通孔53。所述引导件50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33的内壁部分相互间隔。在所述引导件的近第二入口孔52端,所述引导件50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33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引导件50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33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散热通道 70。所述密封件60分别设于所述延长件32近转轴主体31端的两侧。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外壳10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入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三入口孔 11、一与所述第一出口孔322相互连通的第三出口孔12、一收容所述转子20于其中的收容空间13、及一连通所述第三入口孔11及收容空间13的连接槽(图中未示)。所述转轴主体31部分伸入所述连接槽中,所述延长件32收容于所述连接槽中。所述第一入口孔、第二入口孔52及第三入口孔11分别位于所述转轴30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出口孔322、第三出口孔12及通孔53分别位于所述转轴30的径向上。请继续参阅图1,在使用时,所述驱动电机40驱动所述转轴30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转子20绕着所述转轴30转动,从而于所述真空泵的内部产生了热量。与此同时,所述冷却液由第二入口孔52输入至所述引导件50的贯穿孔51中,再由所述通孔53流至散热通道 70中,再经由第一出口孔322及第三出口孔12将带有热量的冷却液输出;从而构成一个回路以有效的将真空泵内部的热量带走。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冷式真空泵通过于所述转轴30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容置腔33、连通所述容置腔33及外界的第一入口孔、和连通所述容置腔33及外界的第一出口孔 322 ;所述冷却液由第一入口孔输入至所述容置腔33中、且由所述第一出口孔322输出,从而达到给所述真空泵内部降温的目的。本内冷式真空泵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散热效果好,进而可以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内冷式真空泵,包括一外壳(10)、至少一设于所述外壳(10)中的转子(20)、与所述转子00)的数量相对应且贯穿所述转子00)的转轴(30)、及一与所述转轴(30)相连接且提供动力给所述转轴(30)的驱动电机(4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上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容置腔(33)、一连通所述容置腔(3 及外界的第一入口孔、和一连通所述容置腔 (33)及外界的第一出口孔(3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式真空泵还包括一设于所述容置腔(33)中且轴向延伸的引导件(50),所述引导件(50)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33)的内壁部分相互间隔,所述引导件(50)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33)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形的散热通道(70),所述引导件(50)设有一轴向贯穿所述引导件(50)的贯穿孔(51)、一与所述第一入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二入口孔(52)、及若干连通所述散热通道(70)和贯穿孔(51)的通孔(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设有一与所述第一入口孔相互连通的第三入口孔(11)、及一与所述第一出口孔(32 相互连通的第三出口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孔、第二入口孔(52)及第三入口孔(11)分别位于所述转轴(30)的轴线上,在所述引导件(50)的近第二入口孔(52)端,所述引导件(50)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置腔(33)的内壁相互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口孔(322)、第三出口孔(12)及通孔(53)分别位于所述转轴(30)的径向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包括一转轴主体(31)、及一套设于所述转轴主体(31)的一端、且与所述转轴主体(31)的数量相对应的延长件(32),所述容置腔(3 贯穿所述转轴主体(31)及延长件(32),所述引导件(50) 延伸至所述延长件(3 的远转轴主体(31)端;所述第一入口孔设于所述延长件(3 的远转轴主体(31)端,所述第一出口孔(32 设于所述延长件(3 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入口孔及所述转轴主体(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件(3 的近转轴主体 (31)端向所述转轴主体(31)延伸形成一环状的卡持部(323),所述卡持部(32 套设于所述转轴主体(31)上、且所述卡持部(323)的内周面贴设于所述转轴主体(31)的外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设有一收容所述转子00)于其中的收容空间(13)、一连通所述第三入口孔(11)及收容空间(13)的连接槽;所述转轴主体(31)部分伸入所述连接槽中,所述延长件(3 收容于所述连接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冷式真空泵还包括若干密封件(60),所述密封件(60)分别设于所述延长件(3 近转轴主体(31)端的两侧,所述密封件(60)为油封。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所述的内冷式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00)为螺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冷式真空泵,属于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真空泵内部散热的问题。本内冷式真空泵,包括一外壳、至少一设于所述外壳中的转子、与所述转子的数量相对应且贯穿所述转子的转轴、及一与所述转轴相连接且提供动力给所述转轴的驱动电机,所述转轴上设有一轴向延伸的容置腔、一连通所述容置腔及外界的第一入口孔、和一连通所述容置腔及外界的第一出口孔。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散热效果好,进而可以延长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C29/04GK202108731SQ201120160409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9日
发明者李万友, 梁伯顺, 陈海垚 申请人:台州市星光真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