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元件,尤指一种在真空泵转子内部设置热管以协助转子冷却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
背景技术:
真空泵被应用于制造真空的环境,其作用方式为内部的螺旋转子利用自身的旋转将空气挤压出真空泵之外,以制造出真空的状态,故真空制造效果的好坏与转子有密切的关系,故转子亦被称为真空泵的心脏,除了影响真空泵的效能,亦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及成本。真空泵转子在运转时会产生热能,若此时不能有效的将热能散去,则有可能会造成转子的损坏,或者转子叶片因热膨胀在运转时发生影响的情况,一般在现有技术中,冷却 转子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借由在转子外部通过气体进行冷却,另一种则是以水冷的方式将转子热量移除,前者所使用的方式其效果有限,只能针对转子的外壳表面进行散热,累积在转子内部的热能则无法快速导出,后者以水冷方式移除热量,虽然散热效果较佳,但转子内部需通入冷却水,严重影响动平衡,且转子加工不易,故,若不能同时解决两种散热方式的缺陷,则不管对制程甚至器材的成本都会有相当巨大的影响。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依据多年研究的经验累积,并搭配自身的创意及不断的尝试下,进而研发出一种可有效改善上述现有技术中所提及的缺陷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其为在转子内设置热管,通过热管具有高热传导的特性,有效的从转子内部进行散热。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包括一马达;一前端板,连接于该马达,并在其内部流通有一冷却流体;一泵壳体,连接于该前端板;一后端板,连接于该泵壳体,并在其内部亦流通有一冷却流体;—主动转子,设置于泵壳体内部,并具有一第一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该主动转子的内部中心,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主动转子外并连接于前端板内部,并通过前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一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及一第二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主动转子的中心内部,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主动转子外并连接于该后端板内部,并通过后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二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及一从动转子,设置于泵壳体内部,并与主动转子相互配合,且具有[0016]一第三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该从动转子的内部中心,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从动转子外并连接于前端板内部,并通过前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三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及一第四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从动转子的中心内部,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从动转子外并连接于该后端板内部,并通过后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四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如上所述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其中,该冷却流体为水。如上所述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其中,该第一热管、该第二热管、该第三热管及该第四热管为可拆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I.通过在转子内部设置具有高导热性质的热管,可加速转子内部热能的散出。2.为了提升热管的散热效率,分别在冷凝段接触的前后端板内流通一冷却流体, 带走热管从转子内部所导出的热能,以持定蒸发段与冷凝段的温差,以提升热管的导热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的侧视剖面图;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的俯视剖面图。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马达2 :前端板3 :泵壳体31 :主动转子31A :第一热管31IA :冷凝段312A:蒸发段31B :第二热管31IB :冷凝段312B :蒸发段32 :从动转子32A :第三热管32IA :冷凝段322A :蒸发段32B:第四热管32IB :冷凝段322B:蒸发段4 :后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请同时参阅图I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的侧视剖面图及俯视剖面图。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包含一马达I、一前端板2、一泵壳体3、一后端板4、一主动转子31及一从动转子32,其中,该主动转子31内更具有一第一热管31A及一第二热管31B,该从动转子32内更具有一第三热管32A及一第四热管32B ;该前端板2连接于该马达1,并在其内部流通有一冷却流体;该泵壳体3连接于该前端板2 ;该后端板4,连接于泵壳体3,并在其内部亦流通有一冷却流体;该主动转子31设置于泵壳体3内部,并具有一第一热管31A,其一蒸发段312A设置 于该主动转子31的内部中心,其一冷凝段311A延伸出主动转子31外并连接于前端板2内部,并通过前端板2内的该冷却流体将第一热管31A的热量快速导出泵本体;及一第二热管31B,其一蒸发段312B设置于主动转子31的中心内部,其一冷凝段311B延伸出主动转子31外并连接于该后端板4内部,并通过后端板4内的该冷却流体将第二热管31B的热量快速导出泵本体;该第一热管31A和第二热管31B为可拆装装置,即其与主动转子31为可拆卸连接,可依照散热效率的需求做拆卸及更换。该从动转子32设置于泵壳体3内部,并与主动转子31相互配合,且具有一第三热管32A,其一蒸发段322A设置于从动转子32的中心内部附近,其一冷凝段32IA延伸出从动转子32外并连接于前端板2内部,并通过前端板2内的冷却流体将第三热管32A的热量传递出泵本体;及一第四热管32B,其一蒸发段322B设置于从动转子32的中心内部附近,其一冷凝段321B延伸出从动转子32外并连接于该后端板4内部,并通过后端板4内的该冷却流体将第四热管32B的热量传递出泵本体。该第三热管32A和第二热管32B为可拆装装置,即其与从动转子32为可拆卸连接,可依照散热效率的需求做拆卸及更换。上述内容已针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连接方式做一详细的说明,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方式做一说明,当主动转子31及从动转子32运转时会产生热能,本实用新型将热管的蒸发段设置于主动转子31及从动转子32内部,通过蒸发段会产生吸热反应,将主动转子31及从动转子32内部的热能吸收至热管内,并因热管具有高导热性,可将热能迅速传导至冷凝段,此时冷凝段会将热管的热能散出,如图2所示,当第一热管31A及第三热管32A分别将主动转子31及从动转子32内的热能传导至冷凝段(311A、321A)时,由于冷凝段(311A、321A)连接于前端板2内,故会与内部的冷却流体接触,协助将冷凝段(311A、321A)的热能散去,由于冷凝段(311A、321A)的热能被散去时会温度会降低,此时利用热管的特性,即当热管两端的温差大时,其导热性会较两端的温差小时来的好,如此一来,便可维持第一热管31A及第三热管32A的散热效率,同理,第二热管31B的冷凝段311B及第四热管32B的冷凝段321B亦会接出后端板4内的冷却流体,维持第三热管32A及第四热管32B的散热效率。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马达; 一前端板,连接于该马达,并在其内部流通有一冷却流体; 一泵壳体,连接于该前端板; 一后端板,连接于该泵壳体,并在其内部亦流通有一冷却流体; 一主动转子,设置于泵壳体内部,并具有一第一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该主动转子的内部中心,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主动转子外并连接于前端板内部,并通过前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一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及一第二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主动转子的中心内部,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主动转子外并连接于该后端板内部,并通过后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二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及一从动转子,设置于泵壳体内部,并与主动转子相互配合,且具有 一第三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该从动转子的内部中心,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从动转子外并连接于前端板内部,并通过前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三热管热量快速导出;及一第四热管,其一蒸发段设置于从动转子的中心内部,其一冷凝段延伸出从动转子外并连接于该后端板内部,并通过后端板内的该冷却流体协助该第四热管热量快速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冷却流体为水。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热管、该第二热管、该第三热管及该第四热管为可拆装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真空泵转子冷却元件,包括一马达;一前端板,连接于该马达;一泵壳体,连接于该前端板;一后端板,连接于该泵壳体;一主动转子,设置于泵壳体内部,并具有一第一热管及一第二热管;及一从动转子,也设置于泵壳体内部,并与主动转子相互配合,且具有一第三热管及一第四热管。
文档编号F04C29/04GK202520560SQ2011203406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3日
发明者刘明信, 杨儒宜, 陈俊宏 申请人: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