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554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风扇模组,尤指一种可大幅增加至少一横流风扇的气流量并减少风扇模组体积外,还可提升散热效能并有效改善公知风扇叶片因过长所造成的振动与异音现象的风扇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产业不断的进步,各类晶片(如中央处理器、执行单位等)的电晶体密度日益增加,虽然资料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消耗的功率以及产生的热量相对地增加; 为了使中央处理器能稳定运作,高效率的散热单元已成为目前重要的课题。为了维持高效率的散热功能,散热单元的体积与重量亦不得不随之越大越重,然而在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型手机、智能手持电子装置等的设计中,空间上的限制一直是设计上最大的瓶颈。请参阅图1,为公知传统风扇模组1,包括一离心式风扇10、一热导管11及一散热单元12,传统的风扇模组1利用离心式风扇10带动空气流动,进而带走所述散热单元12的热量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而离心式风扇10的风压、风量的大小及散热单元热交换的面积, 即决定此风扇模组1的效能;若散热单元12的热交换面积越大,如散热鳍片的鳍片长度越长,虽然散热单元12可将热量排出的效果较佳,但会因鳍片长度增长而造成风扇模组整体的体积过大;此与笔记型电脑所追求的轻、薄、短、小的精神诉求相违背。从事相关行业的业者为了达到上述轻、薄、短、小的精神诉求,于是尽可能的将各部元件缩至最小化,因此也将该离心式风扇的尺寸微型化,但由于体积的缩小,造成离心式风扇的流量也相对越来越小,导致所排出的热量效果大受影响,且微型化的离心式风扇会因扇叶厚度薄、面积大而产生更多的振动与异音。因此如何在尽量不增加散热单元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散热单元的效能,成为许多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以上所述,公知具有下列的缺点1.体积较大;2.散热能力较差;3.易产生振动与异音。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至少一横流风扇设置于一风扇模组内,可大幅增加横流风扇的气流流量并缩减体积的风扇模组。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可提升散热效能且有效改善因叶片过长造成偏摆而产生的振动与异音现象的风扇模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导热单元、一散热单元及至少一横流风扇,所述导热单元一端贴设于一热源上,该散热单元与该导热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设, 且具有一入风口及一连通该入风口的出风口,所述横流风扇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所述框体设有一对接该入风口的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所述入风侧开设在所述框体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连通该出风侧及入风侧,且用以容设该离心扇叶组。通过前述的风扇模组的设计,于空间的受限下,仍可有效大幅增加横流风扇的气流流量,还可减少风扇模组的体积;除此之外,更可有效改善公知风扇因叶片过长产生的偏摆量所造成的振动与异音的现象。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导热单元,其一端贴设于一热源上;一散热单元,与相对该导热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及一连通该入风口的出风口 ;及至少一横流风扇,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所述框体设有一对接该入风口的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所述入风侧开设在所述框体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连通所述出风侧及入风侧,且用以容设该离心扇叶组。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框体两端还具有一第一隔板及一第二隔板,该第一、二隔板分别设有一轴心孔。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离心扇叶组具有一轴心及多个扇叶轮,所述轴心穿设所述扇叶轮并贯设所述轴心孔。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扇叶轮分别具有多个扇叶片,其环设于该轴心的周侧并相对容设于所述容纳凹槽内。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导热单元还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贴设于所述热源上,该散热单元与该散热部相接设。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横流风扇还具有至少一侧板,其设置于所述出风侧位置处。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散热单元可为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或具散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导热单元可为热管或热板或具导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散热单元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一导流道,并该导流道连通所述入风口及出风口。优选的是,所述的风扇模组,所述横流风扇更设有一马达,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其中任一。本发明相较于公知具有下列优点1.大幅缩减体积;2.减少振动与异音的产生;
3.增加散热效能。


图1是公知风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2A是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B是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A是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B是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风扇模组2导热单元20吸热部201散热部202散热单元21散热鳍片211导流道212入风口213出风口 214横流风扇22框体 221入风侧2211出风侧2212框部2213容纳凹槽2213a容设空间2214第一隔板2215第二隔板2216轴心孔2217侧板2218离心扇叶组222轴心2221扇叶轮2223扇叶片 2223a马达23热源2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请参阅图2A、图2B,为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风扇模组2,包括一导热单元20、一散热单元21及至少一横流风扇22, 所述导热单元20具有一吸热部201及一散热部202,该吸热部201贴设于一热源24(如中央处理器、南北桥晶片、绘图晶片或执行单元等)上,并该吸热部201的功能为吸附热源M 所产生的热量,且传递至该散热部202上;而该导热单元20可为热管或热板或具导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于本实施例以热管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散热单元21与相对该导热单元20的散热部202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 213 及一连通该入风口 213的出风口 214 ;该散热单元21可为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或具散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于本实施例以散热鳍片组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该散热单元21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11,且所述散热鳍片211彼此之间形成有一导流道212,并该导流道212 连通所述入风口 213及出风口 214。另者前述的横流风扇22与该散热单元21相对设置,该横流风扇22具有一框体 221及一离心扇叶组222,所述框体221设有一对接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 213的出风侧 2212、多个入风侧2211及多个框部2213,所述入风侧2211开设在所述框体221彼此之间, 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2212,并所述框部2213具有一容纳凹槽2213a,所述容纳凹槽2213a 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2214,该容设空间2214连通所述出风侧2212及入风侧 2211,而容设空间2214用以容设所述离心扇叶组222。再者,前述的离心扇叶组222具有一轴心2221及多个扇叶轮2223,所述扇叶轮 2223分别具有多个扇叶片2223a,其环设于该轴心2221的周侧并相对容设于所述框部2213 的容纳凹槽2213a内;所述框体221的两端还具有一第一隔板2215及一第二隔板2216,该第一、二隔板2215、2216分别具有一轴心孔2217,前述的轴心2221穿设所述扇叶轮2223并贯设所述轴心孔2217。 此外,前述的横流风扇22更设有一马达23,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2215或第二隔板2216任一位置处,且与该离心扇叶组222相连接,其用以驱动该离心扇叶组222转动;故通过前述的风扇模组2的发明,当该横流风扇22的马达23驱使该离心扇叶组222进行转动时,首先会将外面流体经由所述入风侧2211导入至所述容纳凹槽2213a内,接着流体通过所述扇叶轮2223再经由该出风侧2212排出至相对的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 213内,而排出的流体再通过所述散热鳍片211的导流道212向所述出风口 214的方向流动,而流体会将所述散热部202传导至所述散热鳍片211上的热量一并由该出风口 214排出,以增加散热效能并达到散热效果。此外,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可于受限的空间下,所述离心扇叶组222及轴心2221 仍可以往横向延伸,并藉由该横流风扇22大幅增加气流的流量进以提升散热效能外,还可有效缩减风扇模组2的体积;再者,可改善公知风扇模组为了要增加散热效能而将其叶片增长产生的偏摆量所造成的振动与异音的现象。请参阅图3A、图;3B,为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所述的风扇模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风扇模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风扇模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横流风扇22还具有至少一侧板2218, 所述侧板2218设置于所述出风侧2212位置处,并相对设于所述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 213处;故当该横流风扇22的马达23驱动该离心扇叶组222转动时,会将外面流体经由所述入风侧2211导入至所述容纳凹槽2213a内,接着流体通过所述扇叶轮2223排出至相对的散热单元21的入风口 213内,而流体会通过所述散热鳍片211的导流道212朝该出风口 214 方向流动,而于同时,流体会将热量带往该出风口 214进行排出动作,进以增加散热功效并达到散热效果。最后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风扇模组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所述的风扇模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风扇模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风扇模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所述横流风扇22可同时多个并排在一起,同样可令流体将热量带往所述散热单元21的出风口 214进行排出动作,进而达到散热的效能;而于本实施例是以两个横流风扇22并排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公知具有下列优点1.大幅缩减体积;2.减少振动与异音的产生;3.增加散热效能。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单元,其一端贴设于一热源上;一散热单元,其与相对该导热单元的另一端相接设,且具有一入风口及一连通该入风口的出风口 ;及至少一横流风扇,其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所述框体设有一对接该入风口的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所述入风侧开设在所述框体彼此之间,且连通相对的出风侧,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彼此连通并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该容设空间连通所述出风侧及入风侧,且用以容设该离心扇叶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两端还具有一第一隔板及一第二隔板,该第一、二隔板分别设有一轴心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扇叶组具有一轴心及多个扇叶轮,所述轴心穿设所述扇叶轮并贯设所述轴心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叶轮分别具有多个扇叶片,其环设于该轴心的周侧并相对容设于所述容纳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单元还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该吸热部贴设于所述热源上,该散热单元与该散热部相接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扇还具有至少一侧板,其设置于所述出风侧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可为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或具散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单元可为热管或热板或具导热性的元件其中任一。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一导流道,并该导流道连通所述入风口及出风口。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流风扇还设有一马达,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隔板或第二隔板其中任一。
全文摘要
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导热单元、一散热单元及至少一横流风扇,所述散热单元具有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所述横流风扇与该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并具有一框体及一离心扇叶组,该框体设有一出风侧、多个入风侧及多个框部,并所述框部具有一容纳凹槽且彼此共同界定一容设空间用以容设该离心风扇组;通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可大幅增加横流风扇的气流量并减少风扇模组占用的体积外,还可提升散热效能的效果。
文档编号F04D29/42GK102573426SQ2012100225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日
发明者张柏灏, 张良吉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