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072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基础立式泵,尤其是指一种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双基础泵在业内是经常用到的,如图1所示,双基础立式泵一般划分为电机层110(也称为维修层)与泵层120。电机层110固定于上层基础111上,泵120固定于下基础121上。电机层110与泵层120之间是距离较大的泵组130,泵组130的传动轴132与电机层110的泵联轴器112及泵层120的转轴连接,由于两层之间跨距太大,两层之间仅靠一根传动轴支撑无法满足两基础之间的支撑要求,必须设置传动轴中间支撑结构,而该支撑结构的支撑方式一直是业内考虑的难题。现有常用的支撑结构为:在传动轴132的中间设置一个传动轴中间轴承座133(图1中虚线框内),作为传动轴中间的支撑机构,传动轴中间轴承座133置于一根固定横梁134的中央,在电机层110与泵层120之间搭建一个支撑基础131,固定横梁134的两端固定于该支撑基础131上。这种传统支撑结构的好处是轴承支撑方式简单,泵传动轴支撑刚性好,可以解决泵传动轴跨距不足的问题。但现场安装轴承座时对中不方便,并需要在双层基础之间有一距离较近的混凝土高墙作为支撑基础。高墙上须预留固定螺栓孔和预埋钢板,并要求预留钢板的精度高。横梁的拆卸安装复杂,增加了泵组安装的难度。图1中填料函积水盘122:因泵运行时其流体经泵的做功,使泵内流体的压力增大,高压的流体会从“动” “静”结合处发生泄漏,采用填料密封泵内流体,但填料的密封效果随着磨损的增加而变差,所以设计该积水盘122把泄漏的水收集起来并统一排泄掉。填料函中安装填料,填料与泵层120的转轴紧贴配合。填料函积水盘122置于泵层120顶部,并通过螺栓与泵层120下面的出水管(未图示)连接紧固。图1中电机层110的手孔113是便于泵联轴器112上的螺栓拆装,该孔开在固定支撑电机的电机座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对中、维护方便,并能够满足双基础之间大跨距支撑需求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所述双基础立式泵包含:电机层,固定于上层基础上;泵层,固定于下基础上;以及处于电机层与泵层之间的泵组;其中,泵组的传动轴与电机层的泵联轴器及泵层的转轴连接,泵层的顶部设有填料函积水盘,其中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含:上支撑管,套于所述传动轴外,其顶部用螺纹紧固在所述上层基础的电机座下法兰平面上,其底部外圈设有法兰;[0011]下支撑管,套于所述传动轴外,其顶部外圈设有法兰,其顶部法兰上有内、外2圈按圆周均布的螺栓孔,其通过外侧一圈螺栓孔与所述上支撑管(231)的底部法兰螺栓连接紧固,下支撑管的下端插入所述填料函积水盘中,所述填料函积水盘的盘壁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安装一个对中调节螺栓,每个对中调节螺栓的根部与插入填料函积水盘中的下支撑管接触;球轴承支座,置于上支撑管与下支撑管连接部位的传动轴上,并通过所述下支撑管顶部法兰中内侧一圈的螺栓孔用螺栓固定于下支撑管顶部法兰。所述上支撑管与电机座下法兰接口处采用止口配合。所述下支撑管的顶部法兰与上支撑管的底部法兰接口处采用止口配合。所述下支撑管插入所述填料函积水盘中的长度为30-40mm。所述上支撑管上设有检查球轴承支座的上部手孔。所述下支撑管上设有更换填料函积水盘中填料的下部手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针对现有的双基础立式泵用一根轴承在两层之间已无法满足双基础之间大跨距的支撑需求,采用了上、下支撑管及球轴承支座一起支撑,满足了双基础之间大跨距的支撑需求。同时由于下支撑管底部用三个对中调节螺栓调整其径向位置,能够达到调整球轴承支座对中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对中、维护方便。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参见图2。所述双基础立式泵包含:电机层210与泵层220,电机层210固定于上层基础211上,泵层220固定于下基础221上,电机层210与泵层220之间是距离较大的泵组230,泵组230的传动轴233与电机层210的泵联轴器212及泵层220的转轴连接,电机层210中固定支撑电机的电机座上设有手孔213,泵层220的顶部设有填料函积水盘222,并通过螺栓与泵层220下面的出水管连接紧固。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具体包含:上支撑管231,套于所述传动轴233外,其顶部用螺纹紧固在上层基础211的电机座下法兰214平面上,两者接口处采用止口配合,上支撑管231的底部外圈为法兰。下支撑管232,套于所述传动轴233外,其顶部外圈设有法兰,下支撑管顶部法兰上有内、外2圈按圆周均布的螺栓孔,其通过外侧一圈螺栓孔与所述上支撑管231的底部法兰的螺栓孔用螺栓相互连接紧固,两者接口处234采用止口配合,下支撑管232的下端采用轴向松连接,即:下支撑管232下端不采用任何轴向固定的方式与泵层220中的填料函积水盘222连接,而是将下支撑管232的长度设计成能插入填料函积水盘222中适当距离,此距离为30-40mm为宜,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可以抵消两层之间距离的略微偏差或者零件的累积误差。本实用新型中的填料函积水盘222直径比现有技术增大100-120mm),并在填料函积水盘222的盘壁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螺纹通孔(间隔120度),每个螺纹通孔内安装一个对中调节螺栓223,每个对中调节螺栓223的根部与插入填料函积水盘222中的下支撑管232接触,在下支撑管232插入填料函积水盘222中后,用三个对中调节螺栓223调整下支撑管232的径向位置,达到调整下面提到的球轴承支座235对中的目的。球轴承支座235 (图2中虚线框内),作为传动轴中间的支撑机构,其置于上、下支撑管连接部位的传动轴233上,并通过所述下支撑管顶部法兰中内侧一圈的螺栓孔用螺栓固定于下支撑管顶部法兰。本申请针对现有的双基础立式泵用一根轴承在两层之间已无法满足双基础之间大跨距的支撑需求,采用了上、下支撑管及球轴承支座一起支撑,满足了双基础之间大跨距的支撑需求。在上、下支撑管上分别设有上部手孔236及下部手孔237,分别用于对球轴承支座235进行检查及对填料函积水盘222中填料进行更换。本实用新型中取消了现有支撑结构中的混凝土高墙,可有效降低土建成本。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水泵的安装和检修。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所述双基础立式泵包含:电机层(210),固定于上层基础(211)上;泵层(220),固定于下基础(221)上;以及处于电机层(210)与泵层(220)之间的泵组(230);其中,泵组(230)的传动轴(233)与电机层(210)的泵联轴器(212)及泵层(220)的转轴连接,泵层(220)的顶部设有填料函积水盘(222),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含: 上支撑管(231),套于所述传动轴(233)外,其顶部用螺纹紧固在所述上层基础(211)的电机座下法兰(214)平面上,其底部外圈设有法兰; 下支撑管(232 ),套于所述传动轴(233 )外,其顶部外圈设有法兰,其顶部法兰上有内、外2圈按圆周均布的螺栓孔,其通过外侧一圈螺栓孔与所述上支撑管(231)的底部法兰螺栓连接紧固,下支撑管(232)的下端插入所述填料函积水盘(222)中,所述填料函积水盘(222)的盘壁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螺纹通孔,每个螺纹通孔内安装一个对中调节螺栓(223),每个对中调节螺栓(223)的根部与插入填料函积水盘(222)中的下支撑管232接触; 球轴承支座(235),置于上支撑管(231)与下支撑管(232)连接部位的传动轴(233)上,并通过所述下支撑管顶部法兰中内侧一圈的螺栓孔用螺栓固定于下支撑管顶部法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撑管(231)与电机座下法兰(214)接口处采用止口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支撑管(232)的顶部法兰与上支撑管(231)的底部法兰接口处(234)采用止口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支撑管(232)的插入所述填料函积水盘(222)中的长度为30-40_。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撑管(231)上设有检查球轴承支座(235)的上部手孔(23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支撑管(232)上设有更换填料函积水盘(222)中填料的下部手孔(237)。
专利摘要一种双基础立式泵的中间支撑结构,涉及双基础立式泵,解决现有支撑结构安装、对中不便的问题,双基础立式泵包含电机层,泵层及处于该两层之间的泵组;中间支撑结构包含上、下支撑管,均套于泵组传动轴外,相互法兰连接,上支撑管顶部紧固在电机层的电机座上,下支撑管下端插入泵层的填料函积水盘中,其填料函积水盘的盘壁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三个对中调节螺栓结构,每个对中调节螺栓与下支撑管接触;球轴承支座,置于上、下支撑管连接部位的传动轴上,并固定于下支撑管顶部。本支撑结构采用了上、下支撑管及球轴承支座一起支撑,满足双基础间大跨距支撑的需求,下支撑管底部用三个对中调节螺栓对中,本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3009357SQ20122064637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邹继国, 闵思明 申请人: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