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7244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多个压缩机构部分别包括具有气缸室的气缸、被收容在气缸室内并接受旋转轴的旋转而作偏心运动的滚子、及抵接于所述滚子作往复运动并将所述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的叶片部,所述叶片部具有第1叶片及第2叶片,所述第2叶片沿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叶片重叠地配置于所述轴承侧,并且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1叶片短。
【专利说明】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具备该旋转式压缩机而构成冷冻循环(cycle)回路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先前,提出有具备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此种旋转式压缩机中,作为驱动部的电动机经由旋转轴连结于压缩机构部。
[0003]压缩机构部具备:气缸(cylinder),形成气缸室;滚子(roller),在气缸室内作偏心运动;以及叶片(vane),抵接于滚子,将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对于I个滚子,使用I片叶片,叶片的前端滑接于滚子周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8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由于叶片的前端部滑接于滚子,因此会发生磨损。因此,要求抑制叶片的前端部的磨损。
[0008]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case);驱动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多个压缩机构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旋转轴,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将所述驱动部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压缩机构部;以及轴承,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
[0009]所述多个压缩机构部分别包括:气缸,具有气缸室;滚子,被收容在所述气缸室内,接受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作偏心运动;以及叶片部,抵接于所述滚子进行往复运动,将所述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所述叶片部包括--第I叶片;以及第2叶片,沿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I叶片重叠地配置在所述轴承侧,并且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I叶片短。
[0010]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蒸发器;以及制冷剂管,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蒸发器。
[0011]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的磨损的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略图。
[0013]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压缩机的第I气缸室及其附近的平面图。
[0014]图3是将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冷冻循环装置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1、第2气缸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0015]附图标记:
[0016]1:密闭壳体
[0017]2:电动机部(驱动部)
[0018]3:压缩机构部
[0019]4:旋转轴
[0020]4a:旋转轴的中间部
[0021]4b:旋转轴的下端部
[0022]5a:第 I 气缸
[0023]5b:第 2 气缸
[0024]6:中间分隔板
[0025]7:主轴承
[0026]8:副轴承
[0027]9a:第 I 滚子
[0028]9b:第 2 滚子
[0029]1a:第I气缸室
[0030]1b:第2气缸室
[0031]11、13:喷出消音器
[0032]12a、12b:喷出阀机构
[0033]16a、16b:螺旋弹簧
[0034]17a、17b:槽
[0035]18a、18b:叶片背室
[0036]19a、19b:弹簧收容孔
[0037]20:冷凝器
[0038]21:膨胀装置
[0039]22:蒸发器
[0040]23:储液器
[0041]25:吸入用孔
[0042]26:喷出孔
[0043]30a:螺旋弹簧安装槽
[0044]41:第I偏心部
[0045]42:第2偏心部
[0046]51:第I叶片部
[0047]51a、52a:第 I 叶片
[0048]5lb、52b:第 2 叶片
[0049]52:第2叶片部
[0050]60:冷冻循环装置
[0051]70:螺栓
[0052]C1、C2:中心线
[0053]F31、F32:范围
[0054]H1UH21:第I叶片的高度
[0055]H12、H22:第2叶片的高度
[0056]K:旋转式压缩机
[0057]P:制冷剂管
[0058]R:冷冻循环回路
[0059]X:第I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中心
[0060]Y:第2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使用图1至图3来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与冷冻循环装置。图1是表示冷冻循环装置60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冷冻循环装置60具备旋转式压缩机K、冷凝器20、膨胀装置21、蒸发器22、储液器(accumulator) 23及制冷剂管P。制冷剂管P依记载的顺序连通这些装置。
[0062]旋转式压缩机K是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具备两个气缸的双气缸型。图1中示出表示旋转式压缩机K的剖面图。旋转式压缩机K具备密闭壳体1、电动机部2、压缩机构部3、旋转轴4、主轴承7及副轴承8。
[0063]电动机部2被收容在密闭壳体1,且配置于密闭壳体I的上部。压缩机构部3被收容在密闭壳体1,且配置于密闭壳体I的下部。密闭壳体I的下部被润滑油充满,压缩机构部3的大部分位于润滑油中。
[0064]电动机部2与压缩机构部3彼此经由旋转轴4而连结。旋转轴4将电动机部2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部3。通过电动机部2驱动旋转轴4旋转,从而压缩机构部3如后所述般吸入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且喷出。
[0065]所述压缩机构部3在上部具备第I气缸5a,在下部具备第2气缸5b。在上述第I气缸5a与第2气缸5b之间,介隔着中间分隔板6。
[0066]在第I气缸5a的上表面,重叠配置有主轴承7。主轴承7被安装于密闭壳体I内周壁。在第2气缸5b的下表面,重叠配置有副轴承8。副轴承8与第2气缸5b及中间分隔板6 —同藉由螺栓(bolt) 70而固定于第I气缸5a。
[0067]旋转轴4的中间部4a旋转自如地枢接于主轴承7。旋转轴4的下端部4b旋转自如地枢接于副轴承8。旋转轴4贯穿第I气缸5a、中间分隔板6与第2气缸5b。
[0068]旋转轴4具备第I偏心部41及第2偏心部42。第I偏心部41被收容在第I气缸5a的第I气缸室1a内。第2偏心部42被收容在第2气缸5b的第2气缸室1b内。第I偏心部41与第2偏心部42具有同一直径,并且具有大致180°的相位差而彼此偏离地配置。
[0069]嵌合于第I偏心部41的周面上的第I滚子9a被收容在第I气缸5a的第I气缸室1a内。嵌合于第2偏心部42的周面上的第2滚子9b被收容在第2气缸5b内的第2气缸室1b内。
[0070]第I滚子9a及第2滚子9b伴随旋转轴4的旋转,各自周壁的一部分沿着第I气缸室1a及第2气缸室1b的周壁而接触,同时作偏心运动。
[0071]第I气缸室1a是第I气缸5a内侧的空间,由主轴承7与中间分隔板6封闭地形成。第2气缸室1b是第2气缸5b内侧的空间,由中间分隔板6与副轴承8封闭地形成。
[0072]第I气缸室1a与第2气缸室1b的直径及沿着旋转轴4的轴向的长度即高度尺寸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第I滚子9a被收容在第I气缸室1a内,第2滚子9b被收容在第
2气缸室1b内。
[0073]在主轴承7上,安装有一对喷出消音器(muffler) 11。这一对喷出消音器11呈双重地重叠。在各喷出消音器11上设有喷出孔。喷出消音器11覆盖主轴承7中所设的喷出阀机构12a。在副轴承8上安装有喷出消音器13。喷出消音器13覆盖副轴承8中所设的喷出阀机构12b。在喷出消音器13上未设有喷出孔。
[0074]主轴承7的喷出阀机构12a连通至第I气缸室10a,在伴随压缩作用而第I气缸室1a内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压力值时开放,将经压缩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喷出消音器11内。副轴承8的喷出阀机构12b连通至第2气缸室10b,在伴随压缩作用而第2气缸室1b内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值时开放,将经压缩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喷出消音器13。
[0075]遍及副轴承8、第2气缸5b、中间分隔板6与第I气缸5a及主轴承7而设有喷出气体引导路径。该喷出气体引导路径将经第2气缸室1b压缩并经由喷出阀机构12b而喷出至喷出消音器13的气体制冷剂引导至上部侧的双重喷出消音器11内。
[0076]在第I气缸5a中设有第I叶片部51。在第I叶片部51中,具备沿着旋转轴4的轴向即第I气缸5a的高度方向彼此配置的第I叶片51a及第2叶片51b。第2叶片51b相对于第I叶片51a而配置在主轴承7侧即图示上侧。
[0077]如后所述,I个螺旋弹簧16a的一端部抵接于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部。此处所述的后端部,是指在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相对于第I滚子9a为相反侧的端部。
[0078]螺旋弹簧16a以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前端部抵接于第I滚子9a的方式,朝向第I滚子9a对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施力(赋能)。对于螺旋弹簧16a相对于第I叶片5la、第2叶片51b的安装结构,后文将作具体说明。
[0079]在第I气缸5a中,设置有朝第I气缸室1a内开放的叶片槽17a。进而,在第I气缸5a中,在叶片槽17的后端部设置有叶片背室18a。
[0080]在叶片槽17a中,往复运动自如地收容有沿第I气缸5a的高度方向配置的所述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前端部相对于第I气缸室1a内而突出并后退自如,后端部向叶片背室18a内突出并后退自如。另外,此处所述的前端部是指第I滚子9a侧的端部。
[0081]叶片背室18a朝密闭壳体I内开放。因此,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作用于第I叶片5la、第2叶片51b的后端。
[0082]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前端部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这些叶片的前端部在突出至第I气缸室1a的状态下,在俯视时,无论第I滚子9a的旋转角度如何,均与圆形状的第I滚子9a的周壁形成线接触。
[0083]进而,在第I气缸5a的外周壁,设置有弹簧收容孔19a。弹簧收容孔19a经由叶片背室18而设置到第I气缸室1a的跟前为止。
[0084]螺旋弹簧16a被收容在弹簧收容孔19a内。并且,当螺旋弹簧16a作为压缩机构部3而组装时,螺旋弹簧16a的一端部抵接于密闭壳体I的内周壁。螺旋弹簧16a的另一端部与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均抵接,同时按压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而朝向第I滚子9a施力(赋能)。
[0085]在第2气缸5b中,设置有第2叶片部52。第2叶片部52具备沿着旋转轴4的轴向即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而配置的所述第I叶片52a及第2叶片52b。第2叶片52b相对于第I叶片52a而配置在副轴承8侧即图示下侧。
[0086]如后所述,I个螺旋弹簧16b的一端部抵接于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部。此处所述的后端部是指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中相对于第2滚子9b为相反侧的端部。螺旋弹簧16b以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前端部抵接于第2滚子9b的方式,朝向第2滚子9b对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施力(赋能)。对于螺旋弹簧16b相对于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安装结构,后文将作具体说明。
[0087]在第2气缸5b中,设置有朝第2气缸室1b开放的叶片槽17b。进而,在第2气缸5b中,在叶片槽17b的后端部设置有叶片背室18b。
[0088]在叶片槽17b中,往复运动自如地收容有沿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配置的所述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前端部相对于第2气缸室1b内而突出并后退自如,后端部向叶片背室18b内突出并后退自如。另外,此处所述的前端部是指第2滚子9b侧的端部。
[0089]叶片背室18b朝密闭壳体I内开放。因此,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作用于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
[0090]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前端部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这些叶片的前端部在突出至第2气缸室1b的状态下,在俯视时,无论第2滚子9b的旋转角度如何,均会与圆形状的第2滚子9b的周壁形成线接触。
[0091]进而,在第2气缸5b的外周壁,设置有弹簧收容孔19b。弹簧收容孔19b经由叶片背室18b而设置到第2气缸室1b的跟前为止。
[0092]螺旋弹簧16b被收容在弹簧收容孔19b内。并且,当螺旋弹簧16b作为压缩机构部3而组装时,螺旋弹簧16b的一端部抵接于密闭壳体I的内周壁。螺旋弹簧16b的另一端部与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均抵接,同时按压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而朝向第2滚子9b施力(赋能)。
[0093]在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低的状态下,仅以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无法将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充分按压至第I滚子9a,因此,无法将第I气缸室1a内划分成吸入侧与压缩侧,在此情况下,为了辅助施力而设置有螺旋弹簧16a。螺旋弹簧16b也同样如此。
[0094]喷出用的制冷剂管P连接于密闭壳体I的上端部。冷凝器20、膨胀装置21与蒸发器22及储液器23以依次连通于该制冷剂管P的方式而设置。
[0095]从储液器23延伸出2根吸入用的制冷剂管P、P,该制冷剂管P、P贯穿旋转式压缩机K的密闭壳体I而连接于第I气缸室1a及第2气缸室10b。这样,构成冷冻循环装置的冷冻循环回路R。
[0096]图2是表示第I气缸室1a及其附近的平面图。第2气缸室1b的平面形状及其附近也同样,因此在图2中,用括号表示配置在第2气缸室1b及其附近的结构的符号,并与第I气缸室1a及其附近的结构的符号并列记载,从而也将图2用于第2气缸室1b及其附近的结构的说明。
[0097]如图2所示,从密闭壳体I与第I气缸5a的外周壁遍及第I气缸室1a而设有吸入用孔25。同样,从密闭壳体I与第2气缸5b的外周壁遍及第2气缸室1b而设有吸入用孔25。
[0098]从储液器23分支的吸入用的制冷剂管P插入并固定于两吸入用孔25。在第I气缸5a、第2气缸5b中,隔着第I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与槽17a、17b而在第I气缸5a、第2气缸5b的圆周方向一侧设置有吸入用孔,在另一侧设置有连通于喷出阀机构12a、12b的喷出孔26。
[0099]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K在对电动机部2通电而旋转轴4受到旋转驱动时,在第I气缸室1a中,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与螺旋弹簧16a的施力作用于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弹性地抵接于第I滚子9a的周壁,并且第I滚子9a进行偏心运动。
[0100]同样,在第2气缸室1b中,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与螺旋弹簧16b的施力作用于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弹性地抵接于第2滚子9b的周壁,第2滚子9b进行偏心运动。
[0101]伴随第I滚子9a、第2滚子9b的偏心运动,气体制冷剂从吸入用的制冷剂管P被吸入至由第I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所划分的第I气缸室10a、第2气缸室1b的吸入侦U。进而,气体制冷剂朝向由第I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所划分的第I气缸室10a、第2气缸室1b的压缩侧移动并受到压缩。当压缩侧的容积变小而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时,气体制冷剂从喷出孔26喷出至喷出阀机构12a、12b。
[0102]在压缩机构部3的上部侧重叠配置的2个喷出消音器11内,从第I气缸室1a喷出的气体制冷剂与从第2气缸室1b喷出的气体制冷剂汇流。然后,该汇流的气体制冷剂被放出至密闭壳体I内。
[0103]放出至密闭壳体I内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在构成电动机部2的零件彼此间所设的气体引导路径而充满密闭壳体I上端部,并从制冷剂管P喷出至旋转式压缩机K的外部。
[0104]而且,经压缩而变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在第I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中,作用于第I叶片5la、第2叶片51b与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导至冷凝器20而冷凝,变成液体制冷剂。该液体制冷剂被导至膨胀装置21而隔热膨胀,并被导至蒸发器22而蒸发,从而变成气体制冷剂。在蒸发器22中,从周围的空气夺取蒸发潜热,起到冷冻作用。
[0105]旋转式压缩机K被搭载于空调机中,起到冷气作用。进而,也可在冷冻循环中的旋转式压缩机K的喷出侧设置四向切换阀以构成热泵(heat pump)式冷冻循环回路。若采用切换四向切换阀而将制冷剂的流动切换为反向,将从旋转式压缩机K喷出的气体制冷剂直接导向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则起到暖气作用。
[0106]而且,通过旋转式压缩机K的运转,随着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变高,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对第I滚子9a的按压力变大。同样,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对第2滚子9b的按压力变大。
[0107]此处,对螺旋弹簧16a相对于第I叶片部51的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安装结构与螺旋弹簧16b相对于第2叶片部52的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安装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0108]图3是将第I气缸5a、第2气缸5b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对第I叶片部51中的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高度Hll、H12进行说明。
[0109]第I叶片51a的高度Hll是第I叶片51a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1b的高度H12是第2叶片51b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1b的高度H12小于第I叶片51a的高度H11,为H12 < Hll0
[0110]换言之,第I叶片5la、第2叶片51b中配置在支撑旋转轴4的主轴承7侧的叶片的高度比配置在其他侧的叶片的高度低。
[0111]如在图3中的范围F31内放大所示,对第I叶片部51的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进行施力(赋能)的螺旋弹簧16a以其中心线Cl较第I气缸5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X而位于第2叶片51b侧的方式而配置。另外,范围F31是将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安装螺旋弹簧16a的部分放大表示。
[0112]在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以螺旋弹簧16a的一端嵌入的方式而形成的螺旋弹簧安装槽30a。当螺旋弹簧16a嵌入螺旋弹簧安装槽30a内时,螺旋弹簧16a的中心线Cl相对于第I气缸5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X而偏靠第2叶片51b侧地配置。
[0113]因此,弹簧收容孔19a以螺旋弹簧16a配置在上述位置的方式而形成,但即使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高度尺寸不同,也能够用卷径小的I根螺旋弹簧16a来稳定地施力(赋能)。
[0114]接下来,对第2叶片部52中的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高度H21、H22进行说明。
[0115]第I叶片52a的高度H21是第I叶片52a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2b的高度H22是第2叶片52b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2b的高度H22小于第I叶片52a的高度H21,为H22 < H21。
[0116]换言之,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中配置在支撑旋转轴4的副轴承8侧的叶片的高度比配置在其他侧的叶片的高度低。
[0117]如图3中的范围F32内放大所示,对第2叶片部52的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进行施力(赋能)的螺旋弹簧16b以其中心线C2较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的中心Y而位于第2叶片52b侧的方式而配置。
[0118]另外,在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以螺旋弹簧16b的一端嵌入的方式而形成的螺旋弹簧安装槽30b。当螺旋弹簧16b嵌入螺旋弹簧安装槽30b内时,螺旋弹簧16b的中心线C2相对于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的中心Y而偏靠第2叶片52b侧地配置。
[0119]因此,弹簧收容孔19b以螺旋弹簧16b配置在上述位置的方式而形成,但即使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高度尺寸不同,也能够用卷径小的I根螺旋弹簧16a来稳定地施力(赋能)。
[0120]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K中,可抑制在第I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中配置于轴承侧的第2叶片51b (主轴承侧)及第2叶片52b (副轴承侧)的磨损程度比配置在另一侧(反轴承侧)的第I叶片51a及第I叶片52a严重的现象。
[0121]下面具体说明此点。
[0122]由于第I气缸5a、第2气缸5b的结构等各种因素,当沿气缸的高度方向设置有2个叶片时,配置在轴承侧的叶片会局部接触至滚子,因此,存在磨损程度比另一侧(反轴承侦U的叶片严重的倾向。
[0123]本实施方式中,在第I气缸5a中,配置在主轴承7侧的第2叶片51b的高度H12比另一第I叶片51a的高度Hll低。因此,作用于第2叶片51b的朝向第I滚子9a的按压力比作用于第I叶片51a的朝向第I滚子9a的按压力小。
[0124]这是因为,通过使高度H12低于高度H11,从而第2叶片51b后端的面积小于第I叶片51a后端的面积。通过面积变小,从而密闭壳体I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所作用的面积变小,因此,作用于第2叶片51b的按压力比作用于第I叶片51a的按压力小。
[0125]通过使作用于第2叶片51b的按压力比作用于第I叶片51a的按压力小,从而即使第2叶片51b如上所述般局部接触第I滚子9a,由于作用于该局部接触部分的负荷变小,因此仍能够抑制磨损的产生。
[0126]换言之,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在第2气缸5b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可抑制在第2气缸5b中配置于副轴承8侧的第2叶片52b的磨损程度相对于第I叶片52a更严重的现象。换言之,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
[0127]而且,为了在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尚未上升的状态下将第I叶片部51的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按压至第I滚子9a,而使用I个螺旋弹簧16a,但由于共用I个螺旋弹簧16,因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同样,在第2叶片部52中,也对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共用I个螺旋弹簧16b,由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
[0128]而且,在第I叶片部51中,螺旋弹簧16的中心线Cl相对于第I气缸5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X而偏靠第2叶片51b侦1|。
[0129]由此,即使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高度尺寸不同,也能够利用卷径小的I根螺旋弹簧16a来稳定地施力(赋能)。
[0130]这样,能够抑制第2叶片51b的磨损程度相对于第I叶片51a更严重的现象。
[0131]在第2叶片部52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在第2叶片部52中,能够抑制第2叶片部52b的磨损程度相对于第I叶片52a更严重的现象。
[0132]本实施方式中,朝密闭壳体I内开放的叶片背室18a是将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导至第I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相对于第I滚子9a为相反侧端部的压力供给单元的一例。同样,朝密闭壳体I内开放的叶片背室18b是将密闭壳体I内的压力导至第I叶片52a、第2叶片52b中相对于第2滚子9b为相反侧端部的压力供给单元的一例。
[0133]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部为驱动部的一例。
[0134]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的旋转式压缩机。
[0135]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壳体; 驱动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 多个压缩机构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 旋转轴,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将所述驱动部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多个压缩机构部;以及 轴承,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 所述多个压缩机构部分别包括: 气缸,具有气缸室; 滚子,被收容在所述气缸室内,接受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作偏心运动;以及 叶片部,抵接于所述滚子进行往复运动,将所述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 所述叶片部包括: 第I叶片;以及 第2叶片,沿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I叶片重叠地配置在所述轴承侧,并且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I叶片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I根螺旋弹簧,抵接于所述第I叶片、所述第2叶片的后端部,以所述第I叶片、所述第2叶片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滚子的方式朝所述滚子方向对所述第I叶片、所述第2叶片施力, 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中心而位于所述轴承侧。
3.—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及2中任一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装置; 蒸发器;以及 制冷剂管,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蒸发器。
【文档编号】F04C29/00GK104074767SQ201410066990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菊川元嗣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