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排气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77025阅读:574来源:国知局
真空泵排气阀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其包括设有排气口的泵定子、压紧弹簧、排气阀芯,还包括储油盖和油气挡板,所述储油盖固定在泵定子顶部,所述油气挡板固定在储油盖顶部;该储油盖内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位于排气口处并覆盖排气口,排气阀芯和压紧弹簧位于该储油腔内,压紧弹簧的顶端抵靠在储油盖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的成本低,实现了双重密封,密封效果好,又避免了传统的金属型排气阀片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起翘的缺陷,而且能够减少油雾的排出和噪音的产生。
【专利说明】真空泵排气阀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排气阀组件。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来真空泵在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的应用得到飞速发展,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是将气体从进气口吸入,在泵腔中传送和压缩,最终通过排气阀从排气口排出,排气阀的密封性能对获得的真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0003]现有真空泵的排气阀的结构一般为: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排气阀片和限位板,两者依次叠设在泵定子排气口的平台上,其一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泵定子上,另一端则覆盖在泵定子的排气口上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在排气时,泵腔内的高压气体顶开具有弹性的排气阀片进行排气,限位板用于限制排气阀片开启的角度,排气结束后利用排气阀片变形后产生的回复力使排气阀片重新覆盖住排气口而实现密封。这种排气阀结构存在的缺点是:1、当真空泵长期抽除高压强气体时,排气阀片频繁处于极限受力状态,很容易变形起翘,不能很好地贴合在排气口四周,从而导致漏气影响真空度,因此需要经常维修;2、排气阀片在开启和关闭的两个极限位置时,会与和其相连接的零件产生刚性冲击而产生更多的油雾和较大的噪音,油雾一般直接排到大气中,既污染环境又浪费昂贵的真空泵油资源。
[0004]针对上述缺点,中国专利CN201891609U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排气装置的改进结构,包括定子和排气阀,定子的顶部排气孔口设置一圆形封闭沉孔,出气口位于沉孔底部,其上设置排气阀和油气分离板,所述排气阀包括叠加设置在一起的排气阀芯、排气阀弹簧和弹簧座,排气阀芯置于沉孔内,排气阀弹簧置于排气阀芯和弹簧座之间,弹簧座固定在定子的顶部,油气分离板固定在弹簧座顶部。使用时,定子顶部出气口上的沉孔形成一封闭孔,这使得随高压气体一起带出的油始终保持在沉孔内形成一油层,其结合排气阀的阀芯实现双重密封,在排气时高压气顶开弹簧下的阀芯和油层往外排放,结束时利用排气弹簧的回复力使阀芯重新挡住出气口实现密封,同时油层利用其表面张力实现油封。这样的结构,消除了真空泵在长时间使用之后排气阀片回复力失效的问题,双重密封又保证了获得的真空度,而且排出的油气混合物由油气分离板分离,能够减少油雾排出和噪音产生。但在这种结构中,定子顶部排气孔口处的沉孔需要通过精加工等额外手段来获得,增加了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真空泵排气阀组件,能够避免传统的金属型的排气阀片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起翘的缺陷,保持真空泵的真空稳定性,同时能够减少油雾的排出,降低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而且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包括设有排气口的泵定子、压紧弹簧、排气阀芯,所述排气阀芯的底端抵靠在排气口的顶部,顶端连接压紧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油盖和油气挡板,所述储油盖固定在泵定子顶部,所述油气挡板固定在储油盖顶部;该储油盖内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位于排气口处并覆盖排气口,排气阀芯和压紧弹簧位于该储油腔内,压紧弹簧的顶端抵靠在储油盖上。在排气时,泵腔内的高压气体顶开排气阀芯使压紧弹簧压缩进行排气,排气结束后利用压紧弹簧变形后产生的回复力使排气阀芯重新覆盖住排气口而实现密封。
[0008]进一步的,为了优化排气阀芯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泵定子的顶面设置为平面,所述储油盖的底面也设置为平面,储油盖的底面与泵定子的顶面贴合密封,再与排气阀芯配合使得储油腔的底部形成密封腔。排气时随高压气体一起带出的油始终保持在密封腔内形成一油层,排气结束后排气阀芯利用压紧弹簧的回复力紧贴泵定子顶面的同时,该油层利用其表面张力实现油封,由此结合排气阀芯的作用而实现双重密封。
[000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油盖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排气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储油腔。从泵定子排气口排出的气体通过储油盖顶部的出气孔直接排到大气中,或经过排气通道再排到大气中。
[001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气阀芯具有一柱台,压紧弹簧的底端套设在所述柱台上、并抵接在排气阀芯上,所述储油盖内具有一凸台,压紧弹簧的顶端套设在所述凸台上、并抵接在储油盖上。
[001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油盖通过螺钉或耐油胶水固定在泵定子顶部,储油盖的底部还设有一定位搭子,与泵定子顶部一定位孔配合。
[001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油气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储油盖的顶部,油气挡板的截面呈向下弯折状。油气挡板能够对排出的油雾进行有效的油气分离,凝结在油气挡板表面的真空泵油流回油箱重新利用。
[001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气阀芯的材料为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脂或聚醚醚铜。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磨性,不至于产生断裂。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排气阀芯和油封的双重结合,既能够保证真空泵的密封效果,又能避免传统的金属型排气阀片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起翘的缺陷,大幅降低产品的返修率;
[0016]2、油气挡板能够对排出的油雾进行有效的油气分离,凝结在油气挡板表面的真空泵油流回油箱重新利用,节能减排;
[0017]3、结构简单,加工制造的成本低,不需要通过额外的加工手段来获得,同时工作可靠,性能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储油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参考附图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包括非金属的排气阀芯20、压紧弹簧30,排气阀芯20泵的底端抵靠在泵定子10排气口 a的顶部,排气阀芯20的顶端具有一柱台,压紧弹簧30的底端套设在柱台上、并抵接在排气阀芯20上。其中,排气阀芯20的材料采用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脂或聚醚醚铜,压紧弹簧30的弹力和预紧力根据真空泵的抽速、级数以及排气口 a的直径、数量等来确定。
[0023]泵定子10的顶部设有储油盖40,为了方便安装,储油盖40的底部设有一定位搭子41,装配时插入到泵定子10顶部一定位孔进行准确的定位,再通过螺钉或耐油胶水固定。储油盖40内设有储油腔b,储油腔b的位置正对着排气口 a并覆盖排气口 a,排气阀芯20和压紧弹簧30位于该储油腔b内,储油盖40内具有一凸台,压紧弹簧30的顶端套设在凸台上、并抵接在储油盖40上。储油盖40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排气的出气孔C,出气孔c连通储油腔b。
[0024]为了更有效地防止喷油和减少油雾,储油盖40的顶部设有一截面呈向下弯折状的油气挡板50,油气挡板50通过螺钉固定,其能够对排出的油雾进行有效的油气分离,凝结在油气挡板50表面的真空泵油流回油箱重新利用。
[0025]参考附图图1、图2和图3,为了获得更好的真空度,泵定子10的顶面设置为平面,储油盖40的底面也设置为平面,储油盖40的底面与泵定子10的顶面贴合密封,再与排气阀芯20配合使得储油腔b的底部形成密封腔。排气时随高压气体一起带出的油始终保持在密封腔内形成一定高度的油层,该油层会将排气阀芯20与泵定子10的接触面完全密封,再结合排气阀芯20本身的作用实现双重密封。
[0026]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包括设有排气口的泵定子、压紧弹簧、排气阀芯,所述排气阀芯的底端抵靠在排气口的顶部,顶端连接压紧弹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油盖和油气挡板,所述储油盖固定在泵定子顶部,所述油气挡板固定在储油盖顶部;该储油盖内设有储油腔,所述储油腔位于排气口处并覆盖排气口,排气阀芯和压紧弹簧位于该储油腔内,压紧弹簧的顶端抵靠在储油盖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定子的顶面为平面,所述储油盖的底面为平面,储油盖的底面与泵定子的顶面贴合密封,再与排气阀芯配合使得储油腔的底部形成密封腔。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盖的顶部设有多个用于排气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连通储油腔。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芯具有一柱台,压紧弹簧的底端套设在所述柱台上、并抵接在排气阀芯上,所述储油盖内具有一凸台,压紧弹簧的顶端套设在所述凸台上、并抵接在储油盖上。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盖通过螺钉或耐油胶水固定在泵定子顶部,储油盖的底部还设有一定位搭子,与泵定子顶部一定位孔配合。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挡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储油盖的顶部,油气挡板的截面呈向下弯折状。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排气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阀芯的材料为橡胶或聚四氟乙烯或聚氨脂或聚醚醚铜。
【文档编号】F04B39/08GK203670151SQ201420145647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李明增, 叶明 , 李四帅 申请人:浙江振圣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