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困油齿轮泵侧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困油齿轮泵侧板,在侧板背面设有密封圈槽,在侧板正面的中部设有与边缘相通的两个主卸荷槽,其特征在于在两主卸荷槽之间还设有两个以上的细微卸荷槽,每个细微卸荷槽与各自的主卸荷槽相连,且其面积和深度均小于主卸荷槽。本实用新型可最大限度的消除困油,从而降低齿轮泵的噪音,提高综合性能。
【专利说明】无困油齿轮栗侧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齿轮泵的侧板。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齿轮泵使用要求不断的提高,侧板作为齿轮泵的核心零件,对齿轮泵的性能影响极大。传统的侧板其背面设有密封圈槽,在侧板正面的中部设有与边缘相通的两个主卸荷槽,起到消除困油的作用;但为了工作时高、低压腔不相通,防止产生沟通,达到较高的容积效率,两个主卸荷槽相距不能太近,如此齿轮泵又不能完全消除困油,这在运行时对齿轮泵的噪音及综合性能都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困油齿轮泵侧板,它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齿轮泵的噪音,提高综合性能。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无困油齿轮泵侧板,在侧板背面设有密封圈槽,在侧板正面的中部设有与边缘相通的两个主卸荷槽,其特征在于在两主卸荷槽之间还设有两个以上的细微卸荷槽,每个细微卸荷槽与各自的主卸荷槽相连,且其面积和深度均小于主卸荷槽。
[0005]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两主卸荷槽之间增设有细微卸荷槽,卸荷效果更佳,又避免高、低压腔相通,进一步降低齿轮泵的噪音,提高综合性能;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主卸荷槽均有两细微卸荷槽与之相连,两细微卸荷槽位于各自主卸荷槽的内侧转角处;通过三维运动仿真分析,主卸荷槽的内侧转角处为主困油区,细微卸荷槽设于此处可最大限度的消除困油;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细微卸荷槽的宽度均按由外到内的方向逐渐减小,呈三角形;此渐变设计可实现卸荷的均匀性;
[000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最大限度的消除困油,从而降低齿轮泵的噪音,提高综合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0]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11]图3为图1的右视图。
[0012]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该无困油齿轮泵侧板1,在侧板背面设有密封圈槽2,在侧板正面的中部设有与边缘相通的两个主卸荷槽3,在两主卸荷槽3之间还设有四个细微卸荷槽4,每个主卸荷槽3与各自的两细微卸荷槽4相连,两细微卸荷槽4位于各自主卸荷槽3的内侧转角处,细微卸荷槽4的面积和深度均小于主卸荷槽3,每个细微卸荷槽4的宽度均按由外到内的方向逐渐减小,呈三角形;
[0015]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每个主卸荷槽3的主困油区增设两细微卸荷槽4,卸荷效果更佳,又避免高、低压腔相通,进一步降低齿轮泵的噪音,提高综合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无困油齿轮泵侧板,在侧板背面设有密封圈槽,在侧板正面的中部设有与边缘相通的两个主卸荷槽,其特征在于在两主卸荷槽之间还设有两个以上的细微卸荷槽,每个细微卸荷槽与各自的主卸荷槽相连,且其面积和深度均小于主卸荷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困油齿轮泵侧板,其特征在于每个主卸荷槽均有两细微卸荷槽与之相连,两细微卸荷槽位于各自主卸荷槽的内侧转角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困油齿轮泵侧板,其特征在于每个细微卸荷槽的宽度均按由外到内的方向逐渐减小,并呈三角形。
【文档编号】F04C15/00GK203822625SQ201420145772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杨波, 戴元龙, 陈国全 申请人: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