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5313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量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泵,一种变量叶片泵。
现有的变量叶片泵中都使用中等粘度介质(如50℃时粘度为17~38cst)工作,若使用低粘度介质(如50℃时粘度小于6cst)则将造成泄漏增加,容积效率和总效率大大下降,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径向力不平衡,轴承负荷大,使用低粘度介质工作时,油膜又难以形成,轴承寿命很低,从而降低了泵的寿命。申请号为85200887号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描述的叶片泵仅解决了定量叶片泵使用低粘度介质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变量叶片泵使用低粘度介质的问题。
为了能使变量叶片泵在低粘度或中等粘度介质下都具有高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及高的使用寿命,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的变量叶片泵的剖视图;图2、衬套及配流板的另一种结构形式。
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其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变量叶片泵,见附图1所示,它包括泵体〔1〕,泵盖〔2〕,压力侧板〔3〕,主轴〔6〕,轴端密封装置〔9〕,辅助阀〔16〕,侧板〔23〕,具有相同高度和厚度的叶片〔24、25〕,转子,具有相同高度和内表面曲面的定子〔36、37〕,变量机构(图中未画出),压力侧板〔3〕和侧板〔23〕之间依次置有定子〔36〕、配流板〔20〕、定子〔37〕,定子〔36、37〕的外圆置有衬套〔39、38〕,配流板〔20〕两侧面的主轴〔6〕上置有各装有叶片〔24、25〕的转子〔27、28〕,衬套〔39、38〕的高度相等,且分别大于定子〔36、37〕的高度,但基本尺寸相同,转子〔27、28〕具有相同的高度、槽宽、槽数,转子〔27、28〕的高度分别不少于叶片〔24、25〕的高度而不大于定子〔36、37〕的高度,但基本尺寸相同。配流板〔20〕各封油区上开有一个以上的补偿孔〔35〕,使配流板〔20〕两侧各对应封油腔〔33、34〕连通,补偿孔〔35〕的孔径不大于叶片〔24、25〕的厚度。
压力侧板〔3〕、转子〔27〕、配流板〔20〕、转子〔28〕、侧板〔23〕与主轴〔6〕间分别具有间隙〔7、8、29、30、31〕并依次连通而与吸油腔不连通。压力侧板〔3〕和侧板〔23〕上分别开有两段吸油区腰形槽〔4〕和两段压油区腰形槽〔11〕,配流板〔20〕上开有两段吸油区腰形槽孔〔32〕和两段压油区腰形槽孔〔26〕,吸油区腰形槽〔4〕和吸油区腰形槽孔〔32〕与吸油区叶片根部连通,压油区腰形槽〔11〕和压油区腰形槽孔〔26〕与压油区叶片根部连通。压力侧板〔3〕上开有不小于两个使吸油区腰形槽〔4〕与间隙〔7〕连通的吸油槽孔〔5〕,还开有不小于两个使压油区腰形槽〔11〕与压油腔连通的压油槽孔〔10〕。泵体〔1〕上开有与间隙〔7〕连通的低压槽孔〔12〕,还开有与压油腔连通的高压槽孔〔13〕。辅助阀〔16〕进口与高压槽孔〔13〕连通,出口与低压槽孔〔12〕连通,辅助阀〔16〕若不装在泵体〔1〕上,则可以用进口油道〔15〕和出口油道〔14〕与泵体〔1〕相连,辅助阀出口可装一压力表〔17〕以显示叶片根部压力。
定子〔36、37〕外圆一定位置上分别铣有轮齿〔18、21〕(或其它结构),衬套〔38、39〕外圆一定位置上分别开有缺口〔22、19〕,(也可开成其他形状),以便连接变量机构。定子〔36、37〕与压力侧板〔3〕、配流板〔20〕、侧板〔23〕间有一定位装置(附图中未画出),保证匹配工作。配流板〔20〕与压力侧板〔3〕、侧板〔23〕间具有相匹配的端面油槽结构,保证配流板〔20〕的两侧各对应油腔连通,从而使配流板〔20〕两侧两半泵各组件匹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变量叶片泵具有双作用变量结构和叶片根部小泵结构。压力侧板〔3〕与配流板〔20〕间置有转子〔27〕、定子〔36〕、叶片〔24〕,配流板〔20〕与侧板〔23〕间置有转子〔28〕、定子〔37〕、叶片〔25〕,定子〔36、37〕的外圆上装有衬套〔39、38〕,压力侧板压在衬套上,压力侧板、配流板、侧板上均设有两个压油窗口和两个吸油窗口,并相对于转子对称配置,两个定子亦具有相应的腰形内表面,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两次,两个转子外圈径向液压力平衡,主轴只承受扭矩,从而使轴承负荷大大减轻,使泵在低粘度介质工作时易形成油膜,保证轴承的寿命和泵的寿命。两个定子与压力侧板、配流板、侧板间有一定位装置,两个定子以一定位置装在它们之间,两个定子可在一定范围内绕轴线转动,定子外圆一定位置上铣有轮齿〔18、21〕(或其他结构),变量机构(由变量油缸和操纵部分组成)在变量力作用下通过定子上的轮齿使两个定子作反向同步转动,改变了两个定子内表面各段曲面与吸压油窗口的相对位置,即改变了叶片吸压油径向运动行程,从而改变了吸压油容积,达到了改变排量的目的。由于吸压油窗口之间的封油区上叶片、定子、转子与压力侧板、配流板、侧板间形成的各封油腔内会产生困油或吸空现象,,因而在配流板各封油区一定位置上开有若干补偿孔〔35〕使配流板两侧各对应封油腔连通,从而使各对应封油腔的困油与吸空容积互相补偿,保证了流量平稳,噪音和压力脉动小。补偿孔的孔径不大于叶片的厚度,保证既达到补偿的目的又不引起吸压油腔穿通、容积效率损失及压力脉动等不良影响,上述结构称为双作用变量结构。下面是对叶片根部小泵结构的描述压力侧板和侧板端面上分别有两段吸油区腰形槽和压油区腰形槽,配流板上有两段吸油区腰形槽孔和两段压油区腰形槽孔,处于吸油区的叶片根部通过配流板上的吸油区腰形槽孔、侧板和压力侧板上的吸油区腰形槽、吸油槽孔与主轴四周间隙连通。处于压油区的叶片根部通过配流板上的压油区腰形槽孔、侧板和压力侧板上的压油区腰形槽、压油槽孔与压油腔连通,压油腔通过辅助阀与主轴四周间隙相通。工作时,叶片根部在吸油区时,吸进漏向主轴四周间隙的介质;在压油区时,把介质压到压油腔,使叶片根部起小泵作用,从而提高了泵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叶片根部压力由辅助阀控制,出口可装有压力表以显示叶片根部的压力,辅助阀由流量阀与止通阀并联(仅低压时,止通阀接通)或采用流量阀或采用减压阀。轴端密封装置〔9〕是耐压和耐磨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变量叶片泵的衬套及配流板的另一种结构,见附图2,使用配流板〔40〕、衬套〔42〕代替配流板〔20〕、衬套〔38、39〕,其他结构不变,见附图1、附图2所示,压力侧板〔3〕、侧板〔23〕之间依次置有定子〔36〕、配流板〔40〕、定子〔37〕,定子〔36、37〕的外圆上置有衬套〔42〕,配流板〔40〕的两侧面的主轴〔6〕上置有各装有叶片〔24、25〕的转子〔27、28〕,衬套〔42〕的高度大于定子〔36、37〕和配流板〔40〕三者的叠合高度,但基本尺寸相同。衬套〔42〕的外圆一定位置上开有缺口〔41、43〕,也可开成其他形状,以便连接变量机构。配流板〔40〕各封油区一定位置上开有不小于一个的补偿孔〔35〕使配流板〔40〕两侧各对应封油腔〔33、34〕连通,配流板〔40〕上开有两段吸油区腰形槽孔〔32〕和两段压油区腰形槽孔〔26〕。定子〔36、37〕与压力侧板〔3〕、配流板〔40〕、侧板〔23〕间有一定位装置(附图中未画出),保证匹配工作。配流板〔40〕与压力侧板〔3〕、侧板〔23〕间具有相匹配的端面油槽结构,保证配流板〔40〕的两侧各对应油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由于具有双作用变量结构和叶片根部小泵结构,对于各种不同粘度的介质(如50℃时粘度为1~38cst),如低粘度油、中等粘度油、高水基介质等,都具有高的寿命、高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该泵适用于各种液压系统,尤其适用于以低粘度介质工作的液压传动系统和各种节能系统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变量叶片泵,它包括泵体[1],泵盖[2],压力侧板[3],主轴[6],辅助阀[16],侧板[23],具有相同高度和厚度的叶片[24、25],转子,具有相同高度和内表面曲面的定子[36、37],变量机构,吸油区槽[4]通过吸油槽孔[5]、间隙[7]、低压槽孔[12]与出口油道[14]连通,压油区槽[11]通过压油槽孔[10]、压油腔、高压槽孔[13]与进口油道[15]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压力侧板[3]和侧板[23]之间依次置有定子[36]、配流板[20]、定子[37]、定子[36、37]的外圆置有衬套[39、38],配流板[20]的两侧面的主轴[6]上置有各装有叶片[24、25]的转子[27、28],配流板[20]各封油区上开有一个以上的补偿孔[35],使配流板[20]两侧各对应封油腔[33、34]连通,间隙[7、8、29、30、31]依次连通,吸油区槽[4]和吸油区槽孔[32]与吸油区叶片根部连通,压油区槽[11]和压油区槽孔[26]与压油区叶片根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叶片泵,其特征是,衬套〔39、38〕的高度相等,且分别大于定子〔36、37〕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叶片泵,其特征是,转子〔27、28〕具有相同的高度、槽宽、槽数,其高度分别不小于叶片〔24、25〕的高度,而不大于定子〔36、37〕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量叶片泵,其特征是,补偿孔〔35〕的孔径不大于叶片〔24、25〕的厚度。
5.一种变量叶片泵,它包括泵体〔1〕,泵盖〔2〕,压力侧板〔3〕,主轴〔6〕,辅助阀〔16〕,侧板〔23〕,具有相同高度和厚度的叶片〔24、25〕,转子,具有相同高度和内表面曲面的定子〔36、37〕,变量机构,吸油区槽〔4〕通过吸油槽孔〔5〕、间隙〔7〕、低压槽孔〔12〕与出口油道〔14〕连通,压油区槽〔11〕通过压油槽孔〔10〕、压油腔、高压槽孔〔13〕与进口油道〔15〕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压力侧板〔3〕和侧板〔23〕之间依次置有定子〔36〕、配流板〔40〕、定子〔37〕、定子〔36、37〕的外圈置有衬套〔42〕,配流板〔40〕的两侧面的主轴〔6〕置有各装有叶片〔24、25〕的转子〔27、28〕,配流板〔40〕各封油区上开有一个以上的补偿孔〔35〕,使配流板〔40〕两侧各对应封油腔〔33、34〕连通,间隙〔7、8、29、30、31〕依次连通,吸油区槽〔4〕和吸油区槽孔〔32〕与吸油区叶片根部连通,压油区槽〔11〕和压油区槽孔〔26〕与压油区叶片根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量叶片泵,其特征是,衬套〔42〕的高度大于定子〔36、37〕和配流板〔40〕三者的叠合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量叶片泵,其特征是,转子〔27、28〕具有相同的高度、槽宽、槽数,其高度分别不小于叶片〔24、25〕的高度,而不大于定子〔36、37〕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量叶片泵,其特征是,补偿孔〔35〕的孔径不大于叶片〔24、25〕的厚度。
专利摘要一种变量叶片泵,具有双作用变量结构和叶片根部小泵结构,对于各种不同粘度的介质(如50℃时粘度为1~38cst),如低粘度油、中等粘度油、高水基介质等,都具有高的寿命、高的容积效率和总效率,该泵适用于各种液压系统,尤其适用于以低粘度介质工作的液压传动系统和各种节能系统中。
文档编号F04C2/352GK2050887SQ8920817
公开日1990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29日
发明者蒋敏, 刘金欣, 胡凯, 周庆耕, 陈振虎, 吴府卿, 吴伟平 申请人:蒋敏, 刘金欣, 胡凯, 周庆耕, 陈振虎, 吴府卿, 吴伟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