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轴向力平衡深井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井泵,特别涉及到一种轴向力平衡深井泵。
深井泵是电机在井上,泵潜没在井下水中,电机的扭矩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递给泵中叶轮的一种提水机具。由于传动轴要从井上电机轴端一直延伸至井下泵中,因此该传动轴不仅很长,而且要有一定的直径以便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因此深井泵的转子(包括传动轴与叶轮)重量很重;此外,还有泵内液体作用于叶轮上的压力差,特别在高扬程的深井泵中这种压力差的合力是很大的。由于泵的转子的重力方向和压力差的方向都是沿轴向垂直向下的,因此这两种力的叠加使作用在泵轴线方向的轴向力更大,轴向力大会使传动轴变长,由于其伸长量不易掌握,给泵的安装和调整带来很多困难,如动静部件间的轴向间隙小了,将产生机械摩擦与碰撞,这不仅消耗动力,而且会引起泵的剧烈振动,甚至使部件很快损坏;如动静部件间的轴向间隙大了,则增大了叶轮进口的回流量,引起泵的流量与效率下降。其次较大的轴向力使得轴向推力轴承难以承受,直接影响泵的使用可靠性。除此之外,转子的重量、泵内液体作用于叶轮上的压力差、静止部件(如输水管、电机、导流壳等)的重量都通过泵座作用在井壁上,井壁要承受由引起的巨大作用力,使个别井壁难以承受出现变形、坍塌甚至报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采用水力学的平衡原理对泵的结构进行改进,不采用任何平衡装置,就能使泵内液体作用于叶轮上的压力差、转子的重力在轴向达到基本平衡,不仅能大大减轻或基本消除推力轴承所承受的轴向力,而且可控制或减小传动轴的伸长;减小动静部件间的机械磨擦、碰撞以及由此引起的磨损与振动,从而提高泵的效率,提高泵与井的使用可靠性及寿命。
图1是现有深井泵的井上部分结构图,图2是现有深井泵的泵体部分结构图。井上部分
图1包括电动机1、电机支架2、泵座6、联轴器3、轴承箱体4、传动轴7等,起提供动力、承受轴向力、支承输水管和泵体的重量作用。泵体部分图2主要由叶轮12、导流壳13、泵轴11和吸水管10组成,起吸水与提水作用。连接井上部分
图1与泵体部分图2的是传动轴7与输水管9等,起传递动力和引导水流的作用。
电机1的扭矩通过传动轴7传给井下泵内叶轮12,旋转的叶轮12进口处形成真空,经吸水管10把井水吸入泵内,再经叶轮12施加作用力,其压力、速度同时增加,然后经导流壳13引入下一级叶轮进口,这样逐级经过所有的叶轮12与导流壳13,水流的压力也逐级增加,经输水管9引到地面。
现有深井泵的主要特征是液流的流动方向是从泵最下端的吸水管10进入泵内,经所有的叶轮12、导流壳13由下至上逐级输送至泵最上端的输水管9。叶轮12的进口方向是沿轴线垂直向下的,与此相适应导流壳13的进口方向也是向下的。吸水管10出口是沿轴线垂直向上的。
图3是轴向力平衡深井泵的泵体结构图,其井上部分与现有深井泵的井上部分
图1完全相同。其泵体部分如图3所示分为两部分,双向进水节14上端的为上泵、下端的为下泵。上泵的叶轮12、导流壳13的进口方向是沿轴线垂直向下的;下泵的叶轮15、导流壳16的进口方向是沿轴线垂直向上。电机1的扭矩经联轴器3、传动轴7、泵轴11同时传给上泵叶轮12和下泵叶轮15。上泵的结构、工作原理与现有泵的完全相同,液流从双向进水节14进入上泵叶轮12,经叶轮12施加作用力后,送入上泵导流壳13,离开导流壳13的液流再进入其上方的下一级叶轮,这样液流在上泵内由下至上逐级输送,直至送入泵出水总管19。从双向进水节14进入下泵的液流,经下泵旋转叶轮15施加作用力,其压力、速度增加。离开叶轮15的液流进入下泵导流壳16,导流壳16收集来自叶轮15的液体,并使其在内减速、扩压,然后引入其下方的下一级叶轮进口。这样液流在下泵内由上至下的逐级输送,直至下泵末级导流壳17,在末级导流壳17内减速、扩压后,送入出水分管18,出水分管18或将液流直接送入出水总管19,或送入双向进水节14内的上泵进水口,经上泵再一次输送,然后送入出水总管19。出水分管18位于与泵轴线相平行紧贴泵壳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特征是从双向进水节14处把泵分为上泵和下泵两部分,上泵的结构与现有深井泵的完全相同,下泵的叶轮15、导流壳16的进口方向与上泵的正好相反,液流在上泵内是从双向进水节14开始逐级垂直向上输送;液流在下泵内是从双向进水节14开始逐级垂直向下输送,在上下泵中液流的流动方向正好相反。上下泵有各自的进出水口,上下泵的进水口位于双向进水节14内;上泵的出水口在泵顶端出水总管19下方,下泵的出水口位于末级导流壳17的出口处。离开下泵的液流经出水分管18或送入上泵进水口,或送入出水总管19,出水分管18是位于泵壳外侧紧贴泵壳外表面的流道。本实用新型相当于使用一台潜水电机驱动的两台泵串并联使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平衡轴向力。因为上泵与下泵的叶轮设置方向正好相反,所以上下泵产生的轴向力(包括转子的重力)可控制到基本平衡。
2、减轻井口压力。由于轴向力可大大减小或消除,因此就减轻了井口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3、不采用平衡装置。由于轴向力能达到基本平衡,故没有采用平衡装置的必要。
4、减轻轴向推力轴承的负载。由于轴向力平衡,可大大减轻或消除轴向推力轴承所承受的轴向力。
5、安装、调整方便。由于轴向力达到基本平衡,因此避免了由于轴向力引起的传动轴变长,给泵的安装、调整带来了很大方便。
6、减小了振动、磨损、可提高泵效率。由于减小了传动轴的伸长,可减轻动静部件间的机械磨损、碰撞以及由此引起的振动,还可提高泵的效率。
下面结合
图1与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实施例说明。
图1所示的井上部分,主要起提供动力、承受轴向力、支承输水管和泵体的重量作用。参照图3,双向进水节14把泵体分为两部分,在双向进水节14中部以上为上泵,以下为下泵。上泵与现有的深井泵相同,下泵的叶轮15、导流壳16进的口方向与上泵的正好相反。电机1的扭矩经传动轴7、泵轴11同时作用于上下泵的叶轮12、15。电机轴与传动轴7之间用联轴器3连接,传动轴之间,传动轴7与泵轴11之间用联轴节8连接,叶轮12、15与泵轴11用键或锥形套连接。从双向进水节14进入上泵的液流经叶轮12、导流壳13逐级向上输送,直至送入泵出水总管19。从双向进水节14进入下泵的液体经叶轮15、导流壳16逐级向下输送,直至末级导流壳17。从末级导流壳17排出的液流经泵外侧的出水分管18或直接送入出水总管19,或送入上泵进水口,经上泵再一次输送后排入出水总管19。导流壳之间、导流壳与双向进水节14之间用螺钉、螺纹或卡子连接。
附图主要标号说明1是电动机电动机为立式电动机,与卧式电动机结构相同;起提供动力的作用。
2是电机支架起支承电动机的作用;并起连接电动机、泵座与轴承箱体的作用,一般由铸铁制造。
3是联轴器起着连接电动机轴与传动轴的作用,图3中使用的联轴器为弹性联轴器。
4是轴承箱体用来承受转子的重量及泵工作中产生的轴向力和径向力,轴承箱体内的轴承是由单列向心球轴承及单列向心推力球轴承组成,轴承箱体位于电机支架内。
5是出水管起导水作用,在井上把液流引出输水管。
6是泵座起支承全部井下部分重量的作用。一般由铸铁制造,泵座用地角螺栓固定在井口基础上。
7是传动轴起传递动力的作用,用冷轧中碳钢制造。由若干等长的分段组成,传动轴之间用联轴节连接。
9是输水管是输送液体的通道,起支承和连接泵体的作用,由若干等长的分段钢管连接而成,连接方式有螺纹与法兰连接两种。
11是泵轴起把扭矩传给叶轮的作用,与叶轮之间用键或锥形套连接,用不锈钢制造或采用中碳钢加工后镀铬。
12是上泵叶轮其作用是把动力机的机械能转变成液体的动能与压能,由金属或塑料制成。
13是上泵导流壳作用是收集来自叶轮的液体,并使其在内减速、扩压,转向并引入其下一级叶轮进口。导流壳之间用螺钉、螺纹或卡子连接,用金属或塑料制成。
14是双向进水节其内有隔板与导叶,其作用是把液流分别引入上下泵,用金属或塑料制造,与导流壳之间用螺钉、螺纹或卡子连接。
15是下泵叶轮与上泵叶轮相同,在泵中与上泵叶轮12的进口方向相反。
16是下泵导流壳与上泵导流壳相同,在泵中与上泵导流壳13进口方向相反。
17是末级导流壳其作用是收集来自末级叶轮的液流,然后送入出水分管18,末级导流壳是后端面封闭的腔体,侧面与出水分管18相通。
18是出水分管其作用是把离开末级导流壳17的液体或引入出水总管19,或引入双向进水节14内的上泵进水口,一端与末级导流壳17相连,另一端或与出水总管,或与上泵进水口相接。
19是出水总管其作用是汇集上下泵的液流并送入输水管。
权利要求1.轴向力平衡深井泵包括一进水节与位于进水节上下两端的泵体,泵体上配置有可与传动轴(7)相连接的泵轴(11)、以及出水管,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说的进水节为一双向进水节(14),与双向进水节(14)的两出口分别配置有若干叶轮(12)、(15),叶轮(12)上面均配置了导流壳(13),叶轮(15)下面均配置了导流壳(16),导流壳(13)的末级出口与出水总管(19)相通,末级导流壳(17)出口通过泵壳外侧的出水分管(18)或与上泵进水口相通,或与出水总管(19)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泵,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叶轮(12)、导流壳(13)的进口方向与叶轮(15)、导流壳(16)、(17)的进口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井泵,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双向进水节(14)为轴向出口且出口方向相反的流道,其间配置有隔板、导叶。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深井泵,其特征在于,双向进水节(14)位于进口方向相反且相邻的两导流壳(13)、(1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深井泵,其特征在于,一端连接泵最下端末级导流壳(17)出口的出水分管(18)位于泵壳外侧,另一端或与出水总管(19),或与上泵进水口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深井泵,其特征在于,处于泵最下端的末级导流壳(17)是后端面封闭的腔体,侧面与出水分管(18)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双向进水节、双向进水节上下两端的泵体,与传动轴相连接的泵轴、水管,液流可经双向进水节分别进入上下泵体,上下泵之间可并联或串联使用,其优点是能使转子的自重与轴向力达到基本平衡,能减轻推力轴承负载,减小传动轴的伸长,方便泵的安装、调整,可提高泵与井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D13/06GK2168104SQ9224055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5日
发明者郭自杰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