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蜗壳电机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102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蜗壳电机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流体叶片泵,特别涉及一种双蜗壳电机泵。
现有的流体泵的使用是与电机配套使用。其缺陷是动力传递环节多,电机轴和泵轴用联轴器连接,二者之间的同心度得不到保证,电机的温升和水泵的泄露等问题均不能得到解决。水泵叶轮的轴向力、径向力不能完全消除,本人在92年申报并已授权的专利号为92106102.1的多用异步电机离心泵和98年申报的申请号为98114442.X的多用电机泵虽然解决了上述大部分问题,但泵轴的径向力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影响泵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蜗壳电机泵,该泵不但具备上述发明专利与申请的全部特征,还解决了叶轮的径向力问题,消除了叶轮对泵轴的径向推力,从而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由泵体、空心转子体和泵壳三个模块构成。泵体为双层筒体,两层筒体之间径向和轴向分别均匀布有径向和轴向支撑筋,用于固定内外筒体,并形成泵体的流道,泵体的底部开有吸入口,内筒体上设有定位止口,带线圈的定子铁心固定在泵体的内筒中并用高分子绝缘密封材料封装,泵体的吸入端设有滑动轴承;空心转子体由转子轴、转子、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叶轮等构成,转子轴与叶轮轴联成一体,由轴向支承筋将叶轮轴固定在转子轴输出端的中央轴线上,转子轴的吸入端为空心筒状,其输出端为喇叭口形,转子轴的内腔为中心流道,转子轴上装有转子和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用键将叶轮固定在叶轮轴上,被具有内螺纹的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紧固。在叶轮轴上有和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整个空心转子体是在吸入端和输出端的滑动轴承的支承下悬浮在定子腔内,泵体的上部有用螺栓固定的压盖,压盖的顶端设有输出口,压盖为上、下两层,中间由径向均匀分布的板状支撑筋联结,并构成放射状流道,其作用是将泵体的流道中的液体与空心转子体流道中的液体汇聚后进入叶轮入口;泵壳与泵体通过凸凹止口联结,并用螺栓坚固,泵壳内设有双蜗壳压出室,呈180°对称布置,泵壳的中心设有滑动轴承,双蜗壳压出室的两个出口流道呈向心轴向布置,在泵的轴线上汇成了一个共同的流道出口,从而使双蜗壳电机泵的吸入口和输出口同处在一个轴线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成功地消除了叶轮对泵轴的径向推力,改善了泵轴的工作状态,减轻了轴承的磨损程度。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本人前2项发明的优点,实现了泵类产品的模块化和多种功能的高度集成化,体积小,结构简单而且还有效地消除了泵的径向力,从而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向视图4为本实用新型泵体的俯视图。
图中1泵体,2吸入端滑动轴承,3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4转子,5定子,6转子轴,7压盖,8泵体口环,9叶轮,10键,11泵壳口环,2防缓垫,13带内螺纹的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14输出端滑动轴承,15泵壳。
如图所示,双蜗壳电机泵的泵体1、压盖7、叶轮9、泵壳15均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通过浇铸、焊接、装配或注塑、模压等方式制成。泵体的吸入端有一个带法兰的吸入口,吸入口内依次设有泵体流道、吸入端滑动轴承2,在泵体1内用压力将下好线圈的定子铁心压至内筒体的定位止口位置,然后用高分子绝缘密封材料将定子铁心和线圈做防水、防潮、防腐、防震、高度绝缘的技术处理。再将压盖7压入泵体的内环止口,装上泵体口环8,用园柱螺钉固定。至此形成泵体模块。空心转子体的转子轴6、叶轮9、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3可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通过浇铸、焊接、装配或注塑、模压等方式制成,空心转子体的装配过程是先依次将转子铁心4、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3从转子轴的吸入端压装到预定位置。然后在输出端的转子轴上依次装好键10、叶轮9、防缓垫12紧固带内螺纹的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13,将防缓垫12作防缓处理,至此空心转子体模块组装完毕。双蜗壳泵壳内设有滑动轴承室和口环室,将输出端滑动轴承14装入轴承室,把泵壳口环11压入口环室内,用园柱螺钉固定后,即完成了泵壳模块的组装。
总装本实用新型的双蜗壳电机泵是先将空心转子体模块放入泵体模块的内腔,转子轴的吸入端进入吸入端滑动轴承2的内腔,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3与吸入端滑动轴承2的推力摩擦面密贴,将密封垫放入泵体模块的止口内,把泵壳模块和泵体模块通过凸凹止口连接,使空心转子体模块的叶轮轴进入输出端滑动轴承14的内腔,带内螺纹的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13与输出端滑动轴承14的推力摩擦面密贴,然后将露出于泵壳之上的8个螺孔的螺栓用螺帽紧固。至此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全部完成。空心转子体模块在吸入端滑动轴承2和输出端滑动轴承14的支承下,悬浮在泵体模块和泵壳模块构成的与外界隔绝的密闭腔体内。当线圈内有电流通过产生旋转磁场时,空心转子体模块即可旋转工作,输送流体介质,实现流体叶片泵工作的目的。
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应使泵内充满流体介质,然后启动,空心转子体模块转动后,在吸入端产生低压区,在叶轮所处的双蜗壳压出室的周边流道则形成高压区。流体介质不断地从吸入口通过泵体流道、空心转子体流道在叶轮入口处汇合后进入叶轮,经叶轮流道的出口,从双蜗壳的两个输出流道进入输出口而排出泵外。
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环境下,可应用不同的使用要求,实现不同用途的应用。可以潜入液下应用,也可在地面应用;可作立式泵用,也可作卧式泵用,还可作为舰船运输工具的动力推进装置一喷射泵用。
权利要求1.一种双蜗壳电机泵,它包括泵体、空心转子体和泵壳三个模块,其特征在于泵体为双层筒体,两层筒体之间径向和轴向分别均匀布有径向和轴向支持筋,成为泵体的流道,泵体的底部开有吸入口,带线圈的定子铁心固定在泵体的内筒中并用高分子绝缘密封材料封装,泵体的吸入端设有滑动轴承;空心转子体由转子轴、转子、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叶轮等构成,转子轴与叶轮轴联成一体,由轴向支承筋将叶轮轴固定在转子轴输出端的中央轴线上,转子轴的吸入端为空心筒状,其输出端为喇叭口形,转子轴的内腔为中心流道,转子轴上装有转子和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用键将叶轮固定在叶轮轴上,并用带内螺纹的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紧固,整个空心转子体是在吸入端和输出端的滑动轴承的支承下悬浮在定子腔内;泵体的上部有用螺栓固定的压盖,压盖的顶端设有输出口,压盖为上下两层,中间由径向均匀分布的板状支撑筋联结,并构成放射状流道;泵壳与泵体通过凸凹止口联结,并用螺栓紧固,泵壳内设有双蜗壳压出室,呈180°对称布置,泵壳的中心设有滑动轴承,双蜗壳压出室的两个出口流道呈向心轴向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壳电机泵,其特征在于泵体底部的吸入口带法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壳电机泵,其特征在于泵体的内筒体上设有定位止口和滑动轴承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壳电机泵,其特征在于压盖上面装有口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壳电机泵,其特征在于在叶轮轴上有和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的内螺纹相对应的外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壳电机泵,其特征在于叶轮轴上用于固定叶轮的键和带内螺纹的推力滑动轴承摩擦副之间装有防缓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蜗壳电机泵,其特征在于其双蜗壳泵壳内设有滑动轴承室和口环室。
专利摘要一种双蜗壳电机泵,由泵体、空心转子体和泵壳三个模块构成,该电机泵的特点是其泵壳内设有双蜗壳压出室,呈180°对称布置,泵壳的中心设有滑动轴承,双蜗壳压出室的两个出口流道呈向心轴向布置,该双蜗壳电机泵有效地消除了叶轮对泵轴的径向力,从而延长了泵的寿命,本实用新型可在不同环境下实现不同用途的应用,可以潜入液下,也可在地面应用;可作立式泵用,也可作卧式泵用,还可作喷射泵用。
文档编号F04D13/06GK2385111SQ9922457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3日
发明者付英杰, 付艳秋 申请人:付英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