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1494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压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棒结构,特别是一种在外管底端延长形成有一套 固段,可增加外管与中管相套固的长度而提高稳定性的气压棒结构。
背景技术
气压棒为一种具有缓冲、定位、拉撑等效果的构件,因此应用范围相当广 泛,大部分使用于办公桌椅的升降装置,或经常作相对运动的二物件间,如汽 车后车厢门等等,利用气压棒内的活塞杆组移动时所产生的阻尼效果,使得连
结于气压棒的构件移动时得到缓冲,以确保机件的长久使用,而气压棒近来也 加以应用于橱柜及门片铰链的构件,而运动健身器材的使用即为大众所熟知, 如踏步机、划船器等,都是应用气压棒作为阻力元件的常见型态。
上述的气压棒,请参考图4以及图5所示,该气压棒主要具有一中管4, 并将一活塞5的轴承51、固定件52装设于中管4的底端,而中管4的内部套 设有一外管6,外管6的内部套设有第一管体61,第一管体61的内部套设有 第二管体62,再将活塞5装设于第二管体62的内部,并于外管6的底端固设 有一橡胶制成的缓冲体63,以降低外管6与轴承51间的碰撞力。
然而,上述的气压棒在实际使用的时候,若是气压棒在将外管自中管的顶 端拉出而增加长度的情况下,外管仅有底端套固于中管内,导致外管的稳定性 不足而难以维持直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棒结构,该气压棒结构于外管底端延长形成有一套固段,可在外管自中管的顶端拉出时增加外管与中管相套固的长 度,以提高外管的稳定性,且外管不会与活塞的轴承发生碰撞,以避免产生噪 音甚至于造成轴承的损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压棒结构,其主要具有一中 管,中管的内部固设有一活塞,并于中管的内部套设有一外管,外管的内部套 设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内部套设有第二管体,且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 顶端与底端分别接设有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再将活塞装设于第二密封 件,而第一密封件则装设有控制阀,并于外管的底端延长形成有套固段,可在 外管自中管的顶端拉出时增加外管与中管相套固的长度而提高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棒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该中管开设有穿孔,且该 活塞设有固定件,固定件装设于该中管的穿孔。
上述的气压棒结构,其中,该外管设有缓冲体。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气压棒结构具有以下的特点及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底端延长形成有一套固段,可在外管自中管的顶端 拉出时增加外管与中管相套固的长度,从而提高外管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缓冲体,可在外管下降时靠置于活塞的轴承,使得 外管不会与活塞的轴承发生碰撞,以避免产生噪音甚至于造成轴承的损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视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一使用状态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二使用状态图4为现有的其一使用状态图5为现有的其二使用状态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现有
1中管11底板
12穿孔2外管
21第一管体22第二管体
221第一气室222第二气室
23第一密封件24第二密封件
25控制阀26第三密封件
27套固段28缓冲体
3活塞31止油环
32活塞杆33轴承
34固定件
4中管5活塞
51轴承52固定件
6外管61第一管体
62第二管体63缓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 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l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棒结构包括一中管l、 一外管
2及一活塞3,其中
该中管1的底端横设有一底板11,底板11的中央处开设有一穿孔12,以 供装设该活塞3的轴承33、固定件34;
该外管2的内部套设有一第一管体21,第一管体21的内部套设有一第二 管体22,并于第一管体21与第二管体22的顶端与底端处分别接设有一第一 密封件23与一第二密封件24而成一体,且第一密封件23装设有一控制阀25,控制阀25可在第一密封件23间进行铅直方向的运动,以供控制外管2内的气 体在第一管体21与第二管体22之间流动,而第二密封件24则用以装设该活 塞3,且于外管2的接近底端处装设有一第三密封件26,以确保外管2内部的 密封效果,而外管2在第三密封件26的底端延长形成有一套固段27,可在外 管2自该中管1的顶端拉出时增加外管2与该中管1相套固的长度,再于第三 密封件26的底端固设有一缓冲体28,例如一橡胶垫,可于外管2下降时靠置 于该活塞3的轴承33;
该活塞3的周缘套设有一止油环31,可与该外管2的内壁相接触而令该 外管2达到一定的密封程度,且活塞3的底端垂直延伸有一活塞杆32,活塞 杆32的底端接设有一轴承33与一固定件34,固定件34为一插梢,可将活塞 杆32装设于该中管l的穿孔12而直立于该中管1的底板ll。
在实施组装时,请参考图1以及图2,其为将活塞3卡入外管2之第二管 体22中,使得第二管体22的内部受到活塞3的分隔而形成上方的第一气室 221与下方的第二气室222,且活塞3底端的活塞杆32自外管2的第二密封件 24、第三密封件26穿设而出,再将活塞3底端的轴承33、固定件34装设于 中管1的穿孔12而令活塞杆32直立于中管1的底板11,并将外管2套设于 中管1的内部,使得外管2可自中管1的顶端縮入或伸出。
在实施使用时,请参考图2以及图3所示,可先于外管2的控制阀25顶 端施力而将控制阀25向下压,使得第一气室221内的气体可依序经由控制阀 25与第一密封件23之间、第一管体21与第二管体22之间而流入第二气室222, 此时即可于外管2施力而将外管2自中管1的顶端压入或拉出,以将外管2 与中管1调整至所需的长度,若是将外管2自中管1的顶端拉出而增加长度的 情况下,外管2可自中管1的顶端拉出至活塞3与外管2的第二密封件24相 抵靠为止,使得外管2仅有底端套固于中管1内,但由于外管2的底端延长形 成有一套固段27,可于外管2自中管1的顶端拉出时增加外管2与中管1相 套固的长度,以提高外管2的稳定性,而在将外管2自中管1的顶端压入而縮减长度的情况下,外管2可自中管1的顶端压入至缓冲体28靠置于活塞3的 轴承33为止,使得外管2不会与活塞3的轴承33发生碰撞,以避免产生噪音 甚至于造成轴承33的损坏,且外管2底端的套固段27恰可容纳活塞3底端的 轴承33,待长度调整完毕之后,再将外管2的控制阔25恢复原位而再次封设 于第一密封件23,使得第一气室221与第二气室222内的气体不再流动,即 可将外管2与中管1维持于此一长度。
由上述的元件组成与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比之下,具 有以下的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外管底端延长形成有一套固段,可在外管自中管的顶端 拉出时增加外管与中管相套固的长度,以提高外管的稳定性。
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密封件底端固设有一缓冲体,可在外管下降时靠置 于活塞的轴承,使得外管不会与活塞的轴承发生碰撞,以避免产生噪音甚至于 造成轴承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 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气压棒结构,具有中管,中管内固设有活塞,并于中管内套设有外管,再将活塞装设于外管内,其特征在于外管的底端延长形成有套固段。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压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管开设有穿孔, 且该活塞设有固定件,固定件装设于该中管的穿孔。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压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管设有缓冲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压棒结构,其主要于中管的内部固设有一活塞,并于中管的内部套设有一外管,外管的内部套设有第一管体,第一管体的内部套设有第二管体,且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顶端与底端分别接设有第一密封件与第二密封件,再将活塞装设于第二密封件,而第一密封件则装设有控制阀,并于外管的底端延长形成有套固段,可在外管下降时容纳活塞底端的轴承,且外管自中管的顶端拉出时可增加外管与中管相套固的长度而提高稳定性。
文档编号F15B15/00GK201273314SQ20082013892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4日
发明者黄山萍 申请人:万得富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