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密电液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451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密电液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用于油路换向的换向阀。
背景技术
目前的换向阀,只能防滴水,不能用于水下作业,其结构包括用于油路换向的小径滑阀和用于控制小径滑阀的电磁阀。使用时,电磁阀直接推动小径滑阀的换向。这种换向阀在停用一段时间后,滑阀的多道轴与孔之间的油粘层增厚,造成堵塞,使得整个换向阀不能使用。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将整个换向阀拆开,疏通之后方能恢复,使用起来十分麻烦,需要经常对其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此外,在挖深水库和加固堤坝等一些需要在水下作业的场合,由于不能在水下换向,增加了铺设管路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很少需要维护、并可用于水下作业的水密电液换向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水密电液换向阀,包括换向体,换向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电磁阀,换向体中设置有总进油路、总回油路、两个活塞腔和两个回油腔,总进油路向外开口、形成进油口,总回油路向外开口、形成回油口,每个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和与活塞相连的活塞杆,活塞杆上套装有上、下压盘以及弹簧和弹簧座,弹簧座搁置在上、下压盘之间的坑底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弹簧座和上压盘上,活塞上的密封圈、上压盘上的密封圈、弹簧座下的密封圈和下压盘上的密封圈将活塞腔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其中上腔与总进油路相通,下腔与总回油路相通;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两条将总进油路与两个电磁阀的进油口连通的控制油路,两个电磁阀的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活塞腔的顶部开口相通,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两个连通相对应的回油腔和中腔的换向通道,两个换向通道均向外开口、形成两个换向口,每个回油腔的底部通过回油通道与相应活塞腔的底部的开口相通;每个电磁阀中设置有旁油路,所述的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与总回油路相通的旁油通道,旁油通道的入口通过旁油管与旁油路的出口相连通。
所述的换向体为多层分体式结构。
所述的换向体由上片、中片和下片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密电液换向阀为名符其实
的全密封结构,可以承受12MPa的压力,从而可以将其置于水下,在水下实现
油路的换向,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管路的铺设。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磁阀并非用于直接推动油路的换向,电磁阔开通的只是控制油路,控制油路的油压推动活塞杆发生位移,使得相对应的上腔与中腔相通、下腔与回油通道相通,由于控制
油路的内径较细,通常可以达到6MPa的压力,推动活塞杆非常轻松,不会因油路堵塞而影响到换向阀的正常使用,很少需要维护,从而可以大大减小维护成本,大大提高了所述换向阀的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4是图3的C-C向的电磁阀吸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C-C向的电磁阀松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的D-D向的电磁阀松开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6中1、电磁阀,11、进油通道,12、阀芯,13、弹簧,14、出油通道,15、旁油路,16、左密封塞,17、右密封塞,2、电磁阀,21、进油通道,22、阀芯,23、弹簧,24、出油通道,25、旁油路,26、左密封塞,27、右密封塞,31、上片,32、中片,33、下片,34 总进油路,35、总回油路,36、换向通道,37、换向通道,38、密封螺塞,4、旁油管,5、旁油管,6、电,8、油路接头,9、油路接头,40、控制油路,41、左上腔,42、左中腔,43、左下腔,44、旁油通道,45、右回油腔,46、回油通道,50、控制油路,51、右上腔,52、右中腔,53、右下腔,54、旁油通道,55、左回油腔,56、回油通道、61、活塞,62、活塞杆,63、上压盘,64、弹簧,65、弹簧座,66、下压盘,71、活塞,72、活塞杆,73、上压盘,74、弹簧,75、弹簧座,76、下压盘。
此外,P为进油口, T为回油口, A和B为两个换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l、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密电液换向阀,包括换向
体,为了方便加工换向体中内孔的需要,换向体为三层分体式结构,由上片31、中片32和下片33构成,换向体的上片31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电磁阀1和2,电磁阀l包括进油通道ll、阀芯12、弹簧13、出油通道14、旁油路15以及左密封塞16和右密封塞17,电磁阀2包括进油通道21、阀芯22、弹簧23、出油通道24、旁油路25以及左密封塞26和右密封塞27;如图5和图6所示,换向体中设置有总进油路34、总回油路35以及左、右活塞腔和左、右回油腔55和45,总进油路34向外开口、形成进油口P,总回油路35向外开口、形成回油口T,左活塞腔和右回油腔45位于换向体的前部,左回油腔55和右活塞腔位于换向体的后部,左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61和活塞杆62,活塞61与活塞杆62螺纹连接,并通过并帽将活塞61定位在活塞杆62上,活塞杆62上还套装有上、下压盘63和66以及弹簧64和弹簧座65,其中上、下压盘63和66与活塞杆62螺纹连接,并分别用并帽将上、下压盘63和66定位在活塞杆62上,弹簧座65搁置在左活塞腔位于上、下压盘63和66之间的坑底上,弹簧64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弹簧座65和上压盘63上,活塞61上的密封圈、上压盘63上的密封圈、弹簧座65下的密封圈和下压盘66上的密封圈将左活塞腔隔成左上腔41、左中腔42和左下腔43,其中左上腔41与总进油路34相连通,左下腔43与总回油路35相连通;右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71和活塞杆72,活塞71与活塞杆72螺纹连接,并通过并帽将活塞71定位在活塞杆72上,活塞杆72上还套装有上、下压盘73和76以及弹簧74和弹簧座75,其中上、下压盘73和76与活塞杆72螺纹连接,并分别用并帽将上、下压盘73和76定位在活塞杆72上,弹簧座75搁置在右活塞腔位于上、下压盘73和76之间的坑底上,所述弹簧74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弹簧座75和上压盘73上,活塞71上的密封圈、上压盘73上的密封圈、弹簧座75下的密封圈和下压盘76上的密封圈将右活塞腔隔成右上腔51、右中腔52和右下腔53,其中右上腔51与总进油路34相连通,右下腔53与总回油路35相连通;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两条将总进油路34与两个电磁阀1和2的进油口即进油通道11和进油通道21的入口连通的控制油路40和50,两个电磁阀1和2的出油口即出油通道14和24的出口分别与左、右活塞腔的顶部开口相连通,所述的换向体中还设置有连通左回油腔55和左中腔42的换向通道36以及连通右回油腔45和右中腔52的换向通道37,两个换向通道36和37均向外开口、形成换向口A和B,右回油腔45的底部通过回油通道46与左活塞腔的底部开口相连通,左回油腔55的底部通过回油通道56与右活塞腔的底部开口相连通;电磁阀1和2中分别设置有旁油路15和25,换向体中设置有与总回油路35相通的旁油通道44和旁油通道54,旁油通道44的入口通过油路接头8和旁油管4与旁油路15的出口相连通,旁油通道54的入口通过油路接头9和旁油管5与旁油路25的出口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连通总进油路34与左上腔41和右上腔51的通道、连通总回油路35与左下腔43的通道以及回油通道46和56都留有工艺口,每个工艺口均通过螺纹设置有密封螺塞38——参见图3所示;连通总回油路35与右下腔53的通道借用旁油通道54;电磁阀1禾Q 2的电源接线端通过电缆接头6和7与电缆线的一端相连,电缆线的另一端与控制电磁阀1和2通断的控制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如图5、图6所示,当电磁阀1和2中均不加电时,整个换向阀不工作,电磁阀1中的左密封塞16在弹簧13的作用下,堵住20092
进油通道ll的出口,电磁阀2中的左密封塞26在弹簧23的作用下,堵住进油通道21的出口。实际制造时,弹簧13和23的弹性要适中,既要照顾到相应阀芯12或22的正常移动,又要照顾到阀芯12和22上的左密封塞16和26能堵住相应进油通道11和21的出口。这里,以电磁阀1及其控制的油路为例来描述其工作过程当电磁阀l不工作时,由于弹簧13的弹性疲劳或其他原因导致弹性不足,导致进油通道ll的出口不能完全密封,存在少量漏油,漏油沿着旁路通道15、旁油管4和旁油通道44回流到总回油路35中,最终由回流口T流出,经过外部的回流管回流到油箱中;当电磁阀l加电时,如图4所示,电磁阀1吸合,电磁阀1中的阀芯12压紧弹簧13向右位移,使得阀芯12中的右密封塞17阻塞了油通过旁油路15回流至油箱的途径,同时增大了油由进油通道ll进入的流量,流量增大,使得出油通道14中的压力陡增,推动左活塞腔中的活塞61带着活塞杆62以及活塞杆62上的上、下压盘63和66向下往移,使得左上腔41和左中腔42接通、左下腔43与回油通道46接通,油箱中的油经进油口 P进入到总进油路34,并由总进油路34经过左上腔41、左中腔42进入到换向通道36中,并由换向通道36的换向口 A进入到所要驱动的油马达的进油口中,然后,油马达的回油口中的油经过换向口B进入到右回流腔45中,由回油通道46流入左下腔43中,再由左下腔43流入总回油路35中,最后由回油口T流回油箱中。这是油由换向口A输出、由换向口B回流的工作过程,如需要换向,即将油的流向变为由换向口B输出、由换向口A回流时,首先要关闭电磁阀l,这时,出油通道14中的油沿着旁路通道15、旁油管4和旁油通道44泄放到总回油路35中,最终由回流口T流出,经过外部的回流管回流到油箱中,从而让出油通道14中的油压迅速下降,确保活塞61在弹簧64的作用下迅速复位;然后,打开电磁阀2,接下去的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水密电液换向阀,包括换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电磁阀,换向体中设置有总进油路、总回油路、两个活塞腔和两个回油腔,总进油路向外开口、形成进油口,总回油路向外开口、形成回油口,每个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和与活塞相连的活塞杆,活塞杆上套装有上、下压盘以及弹簧和弹簧座,弹簧座搁置在上、下压盘之间的坑底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弹簧座和上压盘上,活塞上的密封圈、上压盘上的密封圈、弹簧座下的密封圈和下压盘上的密封圈将活塞腔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其中上腔与总进油路相通,下腔与总回油路相通;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两条将总进油路与两个电磁阀的进油口连通的控制油路,两个电磁阀的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活塞腔的顶部开口相通,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两个连通相对应的回油腔和中腔的换向通道,两个换向通道均向外开口、形成两个换向口,每个回油腔的底部通过回油通道与相应活塞腔的底部开口相通;每个电磁阀中设置有旁油路,所述的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与总回油路相通的旁油通道,旁油通道的入口通过旁油管与旁油路的出口相连通。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水密电液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体为多 层分体式结构。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密电液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体由上 片、中片和下片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很少需要维护、并可用于水下作业的水密电液换向阀,包括换向体,换向体的顶部设置有两个电磁阀,换向体中设置有总进油路、总回油路、两个活塞腔和两个回油腔,每个活塞腔中设置有活塞和活塞杆,并且被隔成上腔、中腔和下腔;换向体中设置有两条将总进油路与两个电磁阀的进油口连通的控制油路,两个电磁阀的出油口分别与两个活塞腔的顶部开口相通,换向体中的回油腔和中腔一一对应连通,每个回油腔的底部与相应活塞腔的底部开口相通;电磁阀中设置有旁油路,换向体中还设置有与总回油路相通的旁油通道,旁油通道的入口通过旁油管与旁油路的出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挖深水库、航道和加固堤坝等场合中的油路换向。
文档编号F15B13/02GK201368075SQ20092003767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8日
发明者郑宗勇 申请人:唐万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