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51272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当带有能量的液体PQ进入主进油口到下内耗腔到主出油口流出,其吸收能量y与流量Q线性增大,与下内耗腔间隙δ成三次方数量级增大,控制油路△P△Q进入控制进油口到上稳压腔,当压力能够克服锥伐弹簧的预紧力时锥伐芯右移将打开控制出油口,使控制液体流经控制出油口—控制油路回油管道—油箱。只要保持这种流动状态,则上稳压腔的压力为一个恒定值,该恒定值克服下内耗腔的压力及弹性支撑力,从而控制下内耗腔间隙δ变化,每调整一次调节手柄上稳压腔内的压力就可变为另一个恒定值,又使下内耗腔间隙δ再次变化,通过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的比较运算后输出△I3△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进入控制用计算机,由控制用计算机发出电脉冲信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输入伺服步进电机,由伺服步进电机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从而控制调节手柄完成整个控制过程。
【专利说明】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特别是带有计算机控制模拟量的液压能量吸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广泛采用的能量吸收器,其原理是利用液体流经小孔时会产生较大的损失,作为依据而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能量吸收装置。其主要的问题是,在工作时由于小孔的直径不会改变,故不能按事先约定的程序进行控制,更不能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调整约定程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可以按事先约定的程序进行控制,也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调整约定程序。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能量吸收壳体(I)、弹性支撑(2)、密封条(3)、上盖(4)、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前后端盖(6)、控制阀壳体(7)、移动支撑垫片
(8)、锥阀芯(9)、锥阀弹簧(10)、调节手柄(11)、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油箱(13)、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4)、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用计算机(17)、电位差比较器(18)、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能量吸收壳体(I)与前后端盖(6)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带有内槽的长方体,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为长方体在该长方槽内形成动配合,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四周有密封条(3)进行密封,弹性支撑(2)的上方与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下面接触,弹性支撑(2)的下方与能量吸收壳体(I)的地面接触,形成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下面与能量吸收壳体(I)的内底部形成了下内耗腔,下内耗腔的高度即下内耗腔间隙(S)、下内耗腔宽度(L)、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上面与上盖(4)形成了上稳压腔,通过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上的上下腔连接孔(E)使上稳压腔(D)与下内耗腔(C)接通,上下腔连接孔(E)的位置处在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纵向中心线前半部,靠近前后端盖(6),在前后端盖(6)上分别有主进油口(a)、主出油口(b),主进油口(a)、主出油口(b)处于前后端盖(6)的纵向中心线上,同时与能量吸收壳体(I)的底面靠近,并在下内耗腔(C)之内,在能量吸收壳体(I)的两侧面上端有控制进油口(K1)、控制出油口(K2),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K2)处在上稳压腔⑶之内,锥阀弹簧(10)左端压在锥阀芯(9)上、右端压在移动支撑垫片(8)上,使锥阀芯(9)将控制出油口(K2)堵死,调整调节手柄(11)可调节锥阀芯(9)堵塞控制出油口(K2)的压力,锥阀芯(9)与移动支撑垫片(8)与控制阀壳体(7)动配合,移动支撑垫片(8)固定在能量吸收壳体(I)的右侧面控制出油口(K2)处,而调节手柄(11)由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由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比较运算后输出Λ I3 Λ 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进入控制用计算机(17),由控制用计算机(17)发出电脉冲新信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伺服步进电机(16),由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调节手柄(11)。
[0005]其特征是:控制阀壳体(7)内有圆形移动支撑垫片(8)与之动配合,移动支撑垫片(8)左端面与预压锥阀弹簧(10)接触,锥阀弹簧(10)的左端面与锥阀芯(9)接触,移动支撑垫片(8)的右端面与调节手柄(11)接触,转动调节手柄(11)可调节锥阀弹簧(10)的预紧力,控制阀壳体(7)的内腔通过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与油箱(13)接通,而调节手柄
(11)与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轴所产生的扭矩转角ω连接,伺服步进电机(16)与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连接,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与控制用计算机(17)连接,控制用计算机(17)与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连接,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与电位差比较器(18)连接,电位差比较器(18)与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连接,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与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4)连接,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与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连接。
[0006]其特征是:能量吸收壳体(I)为U字型长方体,左右两侧的内壁面要平行,要有较高的光洁度,在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有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Κ2),底部有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根据特征I所述的上盖(4)为长方体板,内面有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
(14)。
[0007]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装置结构,当带有能量的液体PQ进入主进油口到由下内耗腔的高度即下内耗腔间隙(S)和下内耗腔的宽度(L)形成的过流断面下内耗腔到主出油口流出,通过该装置的主能量吸收过程计算,其函数式为
[0008]y = f ( Q / δ3)
[0009]其中,y为液体流进该能量吸收装置的损失能量(也就是该装置的吸收能量);
[0010]Q为液体流进该能量吸收装置的流量,当Q增大y也线性增大;
[0011]δ为液体流进该能量吸收装置的间隙量(下内耗腔间隙),当减小时使y成三次方数量级增大;所有的能量损失都转换为热能;
[0012]主能量吸收过程:当带有能量的液体PQ进入主出油口到由下内耗腔的高度就下内耗腔间隙(S )和下内耗腔宽度L形成的过流断面下内耗腔到主出油口流出,通过计算液体流进该装置时所损失的能量y与Q线性增大,与下内耗腔间隙(S)成三次方数量级增大;模拟量的控制过程:控制油路Λ P Δ Q进入控制进油口(Kl),再进入上稳压腔,当压力能够克服锥阀弹簧(10)的预紧力时锥阀芯(9)右移控制出油口(Κ2)打开,液体流经控制出油口一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油箱(13),只要保持这种流动状态,则上稳压腔的压力为一个恒定值,该恒定值克服下内耗腔的压力及弹性支撑(2)力,从而可以控制下内耗腔间隙(S )变化,每调整一次调节手柄(11)下内耗腔内的压力就可变为另一个恒定值,又使下内耗腔间隙(S)再次变化,而调节手柄由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由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18)进行比较运算后输出Λ I3 Λ 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进入控制用计算机(17),由控制用计算机(17)发出电脉冲新型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到伺服步进电机(16),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调节手柄,完成整个液压能量吸收控制过程。
[0013]优点:1)控制用计算机识别外界不同能量变化,按模拟量约定的程序进行控制。2)可根据外界不同的工作状况,通过控制用计算机重新调整模拟量程序。3)散热性好;(4)吸收能量平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5]图中:1、能量吸收壳体;2、弹性支撑;3、密封条;4、上盖;5、浮动压力平衡侧板;
6、如后端盖;7、控制阀壳体;8、移动支撑塾片;9、维阀芯;10、维阀弹黃;11、调节手柄;12、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3、油箱;14、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5、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6、伺服步进电机;17、控制用计算机;18、电位差比较器;19、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20、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1、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a、主进油口 ;b、主出油口 ;C、下内耗腔;D、上稳压腔;E、上下腔连接孔;δ、下内耗腔间隙;L、下内耗腔宽度;K1、控制进油口 ;Κ2、控制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能量吸收壳体(I)、弹性支撑(2)、密封条(3)、上盖(4)、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前后端盖(6)、控制阀壳体(7)、移动支撑垫片(8)、锥阀芯(9)、锥阀弹簧(10)、调节手柄(11)、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油箱(13)、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4)、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用计算机(17)、电位差比较器(18)、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能量吸收壳体(I)与前后端盖(6)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带有内槽的长方体,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为长方体在该长方槽内形成动配合,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四周有密封条(3)进行密封,弹性支撑(2)的上方与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下面接触,弹性支撑(2)的下方与能量吸收壳体(I)的地面接触,形成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下面与能量吸收壳体(I)的内底部形成了下内耗腔,下内耗腔的高度就是下内耗腔间隙(S)、下内耗腔宽度(L)、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上面与上盖(4)形成了上稳压腔,通过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上的上下腔连接孔(E)使上稳压腔(D)与下内耗腔(C)接通,上下腔连接孔(E)的位置处在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纵向中心线前半部,靠近前后端盖(6),在前后端盖(6)上分别有主进油口(a)、主出油口(b),主进油口(a)、主出油口(b)处于前后端盖(6)的纵向中心线上,同时与能量吸收壳体(I)的底面靠近,并在下内耗腔(C)之内,在能量吸收壳体(I)的两侧面上端有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K2),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K2)处在上稳压腔(D)之内,锥阀弹簧(10)左端压在锥阀芯(9)上、右端压在移动支撑垫片(8)上,使锥阀芯(9)将控制出油口(K2)堵死,调整调节手柄(11)可调节锥阀芯(9)堵塞控制出油口(K2)的压力,锥阀芯(9)与移动支撑垫片(8)与控制阀壳体(7)动配合,移动支撑垫片(8)固定在能量吸收壳体(I)的右侧面控制出油口(K2)处,而调节手柄(11)由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由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比较运算后输出Λ I3 Δ 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进入控制用计算机(17),由控制用计算机(17)发出电脉冲新信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伺服步进电机(16),由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调节手柄(11)。
[0017]其特征是:控制阀壳体(7)内有圆形移动支撑垫片(8)与之动配合,移动支撑垫片(8)左端面与预压锥阀弹簧(10)接触,锥阀弹簧(10)的左端面与锥阀芯(9)接触,移动支撑垫片(8)的右端面与调节手柄(11)接触,转动调节手柄(11)可调节锥阀弹簧(10)的预紧力,控制阀壳体(7)的内腔通过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与油箱(13)接通,而调节手柄
(11)与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轴所产生的扭矩转角ω连接,伺服步进电机(16)与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连接,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与控制用计算机(17)连接,控制用计算机(17)与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连接,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与电位差比较器(18)连接,电位差比较器(18)与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连接,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与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4)连接,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与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连接。
[0018]其特征是:能量吸收壳体(I)为U字型长方体,左右两侧的内壁面要平行,要有较高的光洁度,在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有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Κ2),底部有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根据特征I所述的上盖(4)为长方体板,内面有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
(14)。
[0019]具体吸收方法步骤为:主能量吸收过程:当带有能量的液体PQ进入主进油口到由下内耗腔的高度就下内耗腔间隙(S)和下内耗腔宽度(L)形成的过流断面下内耗腔到主出油口流出,通过该装置的主能量吸收过程计算,其函数式为
[0020]y = f ( Q / δ3)
[0021]其中,y为液体流进该能量吸收装置的损失能量(也就是该装置的吸收能量);
[0022]Q为液体流进该能量吸收装置的流量,当Q增大y也线性增大;
[0023]δ为液体流进该能量吸收装置的间隙量(下内耗腔间隙),当减小时使y成三次方数量级增大;所有的能量损失都转换为热能。
[0024]模拟量的控制过程:控制油路Λ P Δ Q进入控制进油口(Kl),再进入上稳压腔,当压力能够克服锥阀弹簧(10)的预紧力时锥阀芯(9)右移控制出油口(Κ2)打开,液体流经控制出油口一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油箱(13),只要保持这种流动状态,则上稳压腔的压力为一个恒定值,该恒定值克服下内耗腔的压力及弹性支撑(2)力,从而可以控制下内耗腔间隙(S )变化,每调整一次调节手柄(11)下内耗腔内的压力就可变为另一个恒定值,又使下内耗腔间隙(S)再次变化,而调节手柄由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由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18)进行比较运算后输出Λ I3 Δ 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进入控制用计算机(17),由控制用计算机发出电脉冲新型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到伺服步进电机(16),伺服步进电机控制(16)调节手柄,完成整个液压能量吸收控制过程。
[0025]工作原理:当带有能量的液体PQ进入主进油口到由下内耗腔间隙(δ)及下内耗腔高度(L)形成的过流断面下内耗腔到主出油口,液体在下内耗腔内流动,下内耗腔(C)处的压力由Pc降为Λ P。。控制油路APAQ进入控制进油口(Kl),再进入上稳压腔,当压力能够克服锥阀弹簧(10)的预紧力时锥阀芯(9)右移打开控制出油口(Κ2),液体流经控制出油口(K2)—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油箱(13),只要保持这种流动状态,则上稳压腔(D)处的压力为一个恒定值,该恒定值乘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上端的面积所得的乘积减去下内耗腔处的压力PO乘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下端的面积所得的乘积,两者的差值克服弹性支撑⑵使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下移下内耗腔间隙减小,使y成下内耗腔间隙O)的三次方数量级增大,从而达到了完全吸收能量的目的,每调整一次调节手柄(11)下内耗腔间隙值就有相应的变化。而调节手柄(11)由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由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18)进行比较运算后输出Λ I3 Λ 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进入控制用计算机(17),由控制用计算机(17)发出电脉冲新型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伺服步进电机(16),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调节手柄
(11)。该模拟量控制过程分为两部分:按被吸收的能量大小范围划分几个区域,按等差或等比数列完成整个控制过程。从而可以控制y值大小。做到控制用计算机识别外界不同能量变化,按模拟量约定的程序进行控制。并根据外界不同的工作状况,通过控制用计算机重新调整模拟量程序。
【权利要求】
1.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能量吸收壳体(1)、弹性支撑(2)、密封条(3)、上盖(4)、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前后端盖(6)、控制阀壳体(7)、移动支撑垫片(8)、锥阀芯(9)、锥阀弹簧(10)、调节手柄(11)、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油箱(13)、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4)、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用计算机(17)、电位差比较器(18)、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能量吸收壳体(1)与前后端盖(6)固定连接形成一个带有内槽的长方体,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为长方体在该长方槽内形成动配合,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四周有密封条(3)进行密封,弹性支撑(2)的上方与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下面接触,弹性支撑(2)的下方与能量吸收壳体(1)的地面接触,形成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下面与能量吸收壳体(1)的内底部形成了下内耗腔,下内耗腔的高度就是下内耗腔间隙(S)、下内耗腔宽度(L)、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上面与上盖(4)形成了上稳压腔,通过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上的上下腔连接孔(E)使上稳压腔(D)与下内耗腔(C)接通,上下腔连接孔(E)的位置处在浮动压力平衡侧板(5)的纵向中心线前半部,靠近前后端盖(6),在前后端盖(6)上分别有主进油口(a)、主出油口(b),主进油口(a)、主出油口(b)处于前后端盖(6)的纵向中心线上,同时与能量吸收壳体(1)的底面靠近,并在下内耗腔(C)之内,在能量吸收壳体(1)的两侧面上端有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K2),控制进油口(Kl)、控制出油口(K2)处在上稳压腔(D)之内,锥阀弹簧(10)左端压在锥阀芯(9)上、右端压在移动支撑垫片(8)上,使锥阀芯(9)将控制出油口(K2)堵死,调整调节手柄(11)可调节锥阀芯(9)堵塞控制出油口(K2)的压力,锥阀芯(9)与移动支撑垫片(8)与控制阀壳体(7)动配合,移动支撑垫片(8)固定在能量吸收壳体(1)的右侧面控制出油口(K2)处,而调节手柄(11)由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量扭矩转角ω控制,由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的输出信号U1I1和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的输出信号U2I2经过电位差比较器比较运算后输出Λ I3AU3,经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进入控制用计算机(17),由控制用计算机(17)发出电脉冲新信号,经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输入伺服步进电机(16),由伺服步进电机(16)控制调节手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其特征是:控制阀壳体(7)内有圆形移动支撑垫片(8)与之动配合,移动支撑垫片(8)左端面与预压锥阀弹簧(10)接触,锥阀弹簧(10)的左端面与锥阀芯(9)接触,移动支撑垫片(8)的右端面与调节手柄(11)接触,转动调节手柄(11)可调节锥阀弹簧(10)的预紧力,控制阀壳体(7)的内腔通过控制油路回油管道(12)与油箱(13)接通,而调节手柄(11)与伺服步进电机(16)的输出轴所产生的扭矩转角ω连接,伺服步进电机(16)与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连接,输出脉冲控制信号线路(19)与控制用计算机(17)连接,控制用计算机(17)与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连接,输入控制信号线路(20)与电位差比较器(18)连接,电位差比较器(18)与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连接,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1)与上稳压腔压力传感器(14)连接,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信号转换模块(22)与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模拟量控制液压能量吸收的装置,其特征是:能量吸收壳体(1)为U字型长方体,左右两侧的内壁面要平行,要有较高的光洁度,在左右两侧壁上分别有控制进油口(K1)、控制出油口(K2),底部有下内耗腔压力传感器(15),根据特征I所述的上盖(4)为长方体板,内面有上稳 压腔压力传感器(14)。
【文档编号】F15B21/14GK203604349SQ201320586602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3日
【发明者】郝心耀, 韩成春 申请人:徐州工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