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包括:第一阀板,第一阀板内部开设有第一油腔组;第二阀板,第二阀板内部开设有第二油腔组;第二阀板固连在变速器壳体外部;第一阀板平行固连在第二阀板上;第一阀组通过对应的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上;第二阀组通过对应的凹槽固连在第二阀板上;第一阀组控制第一油腔组内的油液;第二阀组控制第二油腔组内的油液;通过第一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来控制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该机械调压机构采用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拆装维修性强。
【专利说明】—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
【背景技术】
[0002]调压机构作为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的执行机构,决定了电控系统的结构,也反映了变速器的控制原理以及所处的技术水平,其作用是引导和控制变速器内油液的压力和流动,即实现液压系统压力的调整及流量的分配。按其功能可将其分成主油压控制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润滑系统、闭锁系统和换挡执行系统。
[0003]目前国内外很多液力自动变速器采用的调压装置都是密封在油底壳中,结构复杂,拆装维护不便,且不能在不拆解油底壳的情况下设定压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互换性强;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拆装维修性强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包括:
[0006]第一阀板,所述第一阀板内部开设有第一油腔组;
[0007]第二阀板,所述第二阀板内部开设有第二油腔组;所述第二阀板固连在变速器壳体外部;所述第一阀板平行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0008]第一阀组,所述第一阀组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09]第二阀组,所述第二阀组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0010]其中,所述第一阀组控制所述第一油腔组内的油液;所述第二阀组控制所述第二油腔组内的油液;通过所述第一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来控制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板开设多个螺栓孔;
[0012]所述第二阀板开设对所述第一阀板对应的多个螺栓孔;
[0013]所述第一阀板及第二阀板通过双头螺柱固连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外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油腔组包括:回油腔、第一主油腔、冷却油腔、闭锁油腔、润滑油腔及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
[0015]所述第二油腔组包括:变矩器出口油腔、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第二主油腔、变速器前泵油腔及变速器后泵油腔;
[0016]所述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连通;
[0017]所述第二主油腔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组包括:背压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背压阀对应的凹槽;所述背压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19]所述背压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油腔;
[0020]前泵断开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前泵断开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前泵断开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21]所述前泵断开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油腔;
[0022]主调压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主调压阀对应的凹槽;所述主调压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23]所述主调压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油腔;
[0024]变矩器压力限制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变矩器压力限制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变矩器压力限制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25]所述变矩器压力限制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冷却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油腔;
[0026]润滑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润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润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27]所述润滑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润滑油腔;
[0028]闭锁滑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闭锁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闭锁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0029]所述闭锁滑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闭锁油腔。
[003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阀组包括:
[0031]前泵单向阀,所述第二阀板开设与所述前泵单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前泵单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0032]所述前泵单向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主油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变速器前泵油腔;所述前泵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变速器前泵油腔的油液流入所述第二主油腔;
[0033]后泵单向阀,所述第二阀板开设与所述后泵单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后泵单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0034]所述后泵单向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主油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变速器后泵油腔;所述后泵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变速器后泵油腔的油液流入所述第二主油腔;
[0035]散热器回油单向阀,所述第二阀板开设与所述散热器回油单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散热器回油单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0036]所述散热器回油单向阀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变矩器出口油腔连通,另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连通。
[0037]作为优选,所述机械调压机构还包括:
[0038]闭锁比例电磁阀,所述闭锁比例电磁阀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顶部上方位置;
[0039]所述闭锁比例电磁阀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闭锁滑阀连通;所述闭锁比例电磁阀动作,控制所述第一主油腔内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所述闭锁滑阀的端面,进而实现所述闭锁滑阀的打开;所述闭锁滑阀打开后,所述第一主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所述闭锁滑阀流入所述闭锁油腔,进而实现变矩器的闭锁。
[00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阀板及第二阀板固连在变速器外壳的结构,避免该调压机构密封在油底壳结构内部而造成的拆装不便;同时第一阀板及第二阀板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车辆变速器,具有较强的互换实用性。通过在第一阀板及第二阀板内部合理开设空腔,实现该调压机构与液力自动变速器中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中的油路的连通,建立起合理可行的油路通道。通过将第一阀组设置在第一阀板上对应凹槽的位置,以及将第二阀组设置在第二阀板上对应凹槽的位置,使得第一阀组能有效控制第一阀板空腔内的油液;第二阀组能有效控制第二阀板空腔内的油液;通过第一阀板空腔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阀板空腔内油液的流向来完成对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的控制。由于第一阀板上开设的对应第一阀组的凹槽及第二阀板上开设的对应第二阀组的凹槽,使得第一阀板及第二阀板形成模块化的设计,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阀体安装在第一阀板凹槽的位置及第二阀板凹槽的位置实现不同的用途,增强了该调压机构的互换实用性。同时第一阀组中的阀体能方便的从第一阀板上实现拆卸和安装,以及第二阀组中的阀体能方便的从第二阀板上实现拆卸和安装,这样各个阀体都能通过拆下阀芯,在阀芯孔底部增加垫片,改变弹簧的刚度,从而达到设定压力值调节的目的,使得该调压结构在调节各个阀体的压力设定值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中第一阀板与第一阀组的装配示意图。
[004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中第二阀板与第二阀组的装配示意图。
[004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的总装图。
[0044](图示中各标号代表的部件依次为:1背压阀、2闭锁滑阀、3主调压阀、4前泵断开阀、5变矩器压力限制阀、6润滑阀、7散热器回油单向阀、8前泵单向阀、9后泵单向阀、10闭锁比例电磁阀、11、第一阀板、12第二阀板、13变速器壳体、T回油腔、Pl第一主油腔、P2第二主油腔、PA变矩器出口油腔、PB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C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f变速器前泵油腔、Pr变速器后泵油腔、Al冷却油腔、A2闭锁油腔、A3润滑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了深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46]参见附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包括:
[0047]参见附图1,第一阀板11,第一阀板11内部开设有第一油腔组;第一油腔组包括:回油腔T、第一主油腔P1、冷却油腔Al、闭锁油腔A2、润滑油腔A3及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
[0048]参见附图2,第二阀板12,第二阀板12内部开设有第二油腔组;第二油腔组包括:变矩器出口油腔pA、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B、第二主油腔P2、变速器前泵油腔pf及变速器后泵油腔pr;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B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连通;第二主油腔P2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主油腔P1连通。
[0049]这样,通过在第一阀板11内部开设有第一油腔组及第二阀板12内部开设有第二油腔组,实现该调压机构与液力自动变速器中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中的油路的连通,建立起合理可行的油路通道。
[0050]其中,参见附图3,第二阀板12固连在变速器壳体13外部;第一阀板11平行固连在第二阀板12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阀板11开设多个螺栓孔;第二阀板12开设对第一阀板11对应的多个螺栓孔;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通过双头螺柱固连在变速器壳体13外部。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固连在变速器外壳13的结构,避免该调压机构密封在油底壳结构内部而造成的拆装不便,同时螺栓连接形式使得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快捷。
[0051]第一阀组,第一阀组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
[0052]第二阀组,第二阀组固连在第二阀板12上。
[0053]其中,第一阀组控制第一油腔组内的油液;第二阀组控制第二油腔组内的油液;通过第一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来控制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
[0054]这样,通过将第一阀组设置在第一阀板11上对应凹槽的位置,以及将第二阀组设置在第二阀板12上对应凹槽的位置,使得第一阀组能有效控制第一油腔组内的油液;第二阀组能有效控制第二油腔组内的油液;通过第一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来完成对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的控制。
[0055]作为优选,第一阀组包括:
[0056]背压阀1,第一阀板11开设与背压阀1对应的凹槽;背压阀1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背压阀1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连通,另一端连通回油腔T ;背压阀1入口处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背压阀1端面,使其打开,油液从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流到回油腔τ,同时为防止背压阀1发生卡滞等故障会对整个液压系统造成致命故障,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通过设置一个节流孔,使得背压阀1入口处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的油液通过该节流孔直接流到回油腔τ。
[0057]其中,背压阀1为溢流阀,其主要功能是保证变矩器补偿冷却油路中不混入空气,可延长元器件寿命及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稳定性。
[0058]前泵断开阀4,第一阀板11开设与前泵断开阀4对应的凹槽;前泵断开阀4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前泵断开阀4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主油腔P1连通,另一端连通回油腔T;第一主压腔P1中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前泵断开阀4的端面,如果第一主压腔P1内油液的压力过高(压力过高为异常状况),则前泵断开阀4打开,将第一主压腔P1中的油液卸荷,流入回油腔T。
[0059]其中,前泵断开阀4作为变速器液压系统的安全阀,可在油路发生堵塞等故障时卸荷系统压力,同时也可在变速器后泵高转速时,为避免功率浪费(后泵提供的流量已能满足系统需求),此时前泵断开阀4打开,卸荷前泵流量。
[0060]主调压阀3,第一阀板11开设与主调压阀3对应的凹槽;主调压阀3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主调压阀3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主油腔Pl连通,另一端连通冷却油腔Al ;如果第一主压腔Pl内的油液压力正常,则第一主压腔Pl中的油液经过先导油孔作用在主调压阀3的端面,使其打开,第一主压腔Pl中的油液进入冷却油腔Al。
[0061]其中,主调压阀3为溢流阀,其调整压力的大小及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着变速器换挡、变矩器闭锁、变矩器补偿冷却等功能的实现。
[0062]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第一阀板11开设与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对应的凹槽;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冷却油腔Al连通,另一端连通回油腔T ;如果冷却油腔Al中的油液压力过高,冷却油腔Al中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的端面,此时冷却油腔Al中的油液卸荷,流入回油腔T ;如冷却油腔Al中的油液压力小于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的设定值,则油液继续流入变矩器。
[0063]其中,变矩器压力限制阀5为安全阀,其主要功能是当变矩器补偿冷却油路中的流量足够时,卸荷进入变矩器的流量,限制变矩器内部油液的最高压力,防止变矩器内部因油液压力过高,导致变矩器损坏。
[0064]润滑阀6,第一阀板11开设与润滑阀6对应的凹槽;润滑阀6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润滑阀6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主油腔Pl连通,另一端连通润滑油腔A3 ;第一主压腔Pl中的油液通过润滑阀6后进入润滑油腔A3,实现变速器机械部分的润滑功能。同时润滑油腔A3中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润滑阀6的端面,控制润滑阀6的开口度,保证润滑阀6输出的流量稳定。
[0065]闭锁滑阀2,第一阀板11开设与闭锁滑阀2对应的凹槽;闭锁滑阀2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一阀板11上;闭锁滑阀2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主油腔Pl连通,另一端连通闭锁油腔A2。第一主油腔Pl内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闭锁滑阀2的端面,进而实现闭锁滑阀2的打开;闭锁滑阀2打开后,第一主油腔Pl内的油液通过闭锁滑阀2流入闭锁油腔A2,进而实现变矩器的闭锁。
[0066]其中,闭锁滑阀2与闭锁控制电磁阀10可实现变矩器的闭锁,闭锁滑阀2处于常闭状态,此时变速器处于液力工况,如闭锁控制电磁阀10作用,闭锁滑阀2在先导油压的作用下打开,实现变矩器的闭锁功能,此时变速器处于机械工况。
[0067]作为优选,第二阀组包括:
[0068]前泵单向阀8,第二阀板12开设与前泵单向阀8对应的凹槽;前泵单向阀8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二阀板12上;前泵单向阀8的一端连通第二主油腔P2,另一端连通变速器前泵油腔Pf ;前泵单向阀8能控制油路的流向,即只能使变速器前泵油腔pf的油液流入第二主油腔P2。变速器前泵(主供油泵)将变速器前泵油腔pf中的油液经过前泵单向阀8注入第二主压腔P2。
[0069]后泵单向阀9,第二阀板12开设与后泵单向阀9对应的凹槽;后泵单向阀9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二阀板12上;后泵单向阀9的一端连通第二主油腔p2,另一端连通变速器后泵油腔Pr ;后泵单向阀9能控制油路的流向,即只能使变速器后泵油腔pr的油液流入第二主油腔P2。变速器后泵(辅助供油泵)将变速器后泵油腔pr的油液经过后泵单向阀9注入第二主压腔P2。
[0070]散热器回油单向阀7,第二阀板12开设与散热器回油单向阀7对应的凹槽;散热器回油单向阀7通过凹槽固连在第二阀板12上;散热器回油单向阀7—端通过先导油孔与变矩器出口油腔PA连通,另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B连通。从变矩器流到变矩器出口油腔PA的油液经过散热器散热,一旦散热器发生流阻变大或者堵塞的异常情况,变矩器出口油腔PA的油液直接通过散热器回油单向阀7流到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B,由于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B与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通过先导油孔连通,因此流到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PB的油液会流入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pC,进而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背压阀1的端面上。
[0071]作为优选,机械调压机构还包括:
[0072]闭锁比例电磁阀10,闭锁比例电磁阀10固连在第一阀板11顶部上方位置;
[0073]闭锁比例电磁阀10 —端通过先导油孔与第一主油腔P1连通,另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闭锁滑阀2连通;闭锁比例电磁阀10动作,控制第一主油腔P1内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闭锁滑阀2的端面,进而实现闭锁滑阀2的打开;闭锁滑阀2打开后,第一主油腔P1内的油液通过闭锁滑阀2流入闭锁油腔A2,进而实现变矩器的闭锁。
[0074]其中,由于第一阀板11上开设的对应第一阀组的凹槽及第二阀板12上开设的对应第二阀组的凹槽,使得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形成模块化的设计,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阀体安装在第一阀板11凹槽的位置及第二阀板12凹槽的位置实现不同的用途,增强了该调压机构的互换实用性。同时第一阀组中的阀体能方便的从第一阀板11上实现拆卸和安装,以及第二阀组中的阀体能方便的从第二阀板12上实现拆卸和安装,这样各个阀体都能通过拆下阀芯,在阀芯孔底部增加垫片,改变弹簧的刚度,从而达到设定压力值调节的目的,使得该调压结构在调节各个阀体的压力设定值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007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固连在变速器外壳13的结构,避免该调压机构密封在油底壳结构内部而造成的拆装不便;同时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车辆变速器,具有较强的互换实用性。通过在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内部合理开设空腔,实现该调压机构与液力自动变速器中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中的油路的连通,建立起合理可行的油路通道。通过将第一阀组设置在第一阀板11上对应凹槽的位置,以及将第二阀组设置在第二阀板12上对应凹槽的位置,使得第一阀组能有效控制第一油腔组内的油液;第二阀组能有效控制第二油腔组内的油液;通过第一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来完成对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的控制。由于第一阀板11上开设的对应第一阀组的凹槽及第二阀板12上开设的对应第二阀组的凹槽,使得第一阀板11及第二阀板12形成模块化的设计,通过选用不同类型的阀体安装在第一阀板11凹槽的位置及第二阀板12凹槽的位置实现不同的用途,增强了该调压机构的互换实用性。同时第一阀组中的阀体能方便的从第一阀板11上实现拆卸和安装,以及第二阀组中的阀体能方便的从第二阀板12上实现拆卸和安装,这样各个阀体都能通过拆下阀芯,在阀芯孔底部增加垫片,改变弹簧的刚度,从而达到设定压力值调节的目的,使得该调压结构在调节各个阀体的压力设定值时,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007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液力自动变速器用机械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阀板,所述第一阀板内部开设有第一油腔组; 第二阀板,所述第二阀板内部开设有第二油腔组;所述第二阀板固连在变速器壳体外部;所述第一阀板平行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第一阀组,所述第一阀组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第二阀组,所述第二阀组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其中,所述第一阀组控制所述第一油腔组内的油液;所述第二阀组控制所述第二油腔组内的油液;通过所述第一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及第二油腔组内油液的流向来控制液力自动变速器的主油压系统、变矩器补偿冷却系统、变速器润滑系统、变速器闭锁系统及换挡执行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板开设多个螺栓孔; 所述第二阀板开设对所述第一阀板对应的多个螺栓孔; 所述第一阀板及第二阀板通过双头螺柱固连在所述变速器壳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油腔组包括:回油腔、第一主油腔、冷却油腔、闭锁油腔、润滑油腔及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 所述第二油腔组包括:变矩器出口油腔、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第二主油腔、变速器前泵油腔及变速器后泵油腔; 所述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连通; 所述第二主油腔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组包括:背压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背压阀对应的凹槽;所述背压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所述背压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背压阀入口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油腔; 前泵断开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前泵断开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前泵断开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所述前泵断开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油腔; 主调压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主调压阀对应的凹槽;所述主调压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所述主调压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冷却油腔; 变矩器压力限制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变矩器压力限制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变矩器压力限制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所述变矩器压力限制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冷却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回油腔; 润滑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润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润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所述润滑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润滑油腔;闭锁滑阀,所述第一阀板开设与所述闭锁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闭锁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上; 所述闭锁滑阀的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闭锁油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组包括: 前泵单向阀,所述第二阀板开设与所述前泵单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前泵单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所述前泵单向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主油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变速器前泵油腔;所述前泵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变速器前泵油腔的油液流入所述第二主油腔; 后泵单向阀,所述第二阀板开设与所述后泵单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后泵单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所述后泵单向阀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主油腔,另一端连通所述变速器后泵油腔;所述后泵单向阀用于使所述变速器后泵油腔的油液流入所述第二主油腔; 散热器回油单向阀,所述第二阀板开设与所述散热器回油单向阀对应的凹槽;所述散热器回油单向阀通过所述凹槽固连在所述第二阀板上; 所述散热器回油单向阀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变矩器出口油腔连通,另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二背压阀入口油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调压机构还包括: 闭锁比例电磁阀,所述闭锁比例电磁阀固连在所述第一阀板顶部上方位置; 所述闭锁比例电磁阀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第一主油腔连通,另一端通过先导油孔与所述闭锁滑阀连通;所述闭锁比例电磁阀动作,控制所述第一主油腔内的油液通过先导油孔作用在所述闭锁滑阀的端面,进而实现所述闭锁滑阀的打开;所述闭锁滑阀打开后,所述第一主油腔内的油液通过所述闭锁滑阀流入所述闭锁油腔,进而实现变矩器的闭锁。
【文档编号】F15B11/02GK204114100SQ201420534724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艾银华, 夏斯, 张涛, 周慎, 周谊 申请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