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增压缸、增压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6854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双向增压缸、增压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增压缸、增压系统及车辆,所述双向增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缸体内形成有第一高压腔、第一低压腔、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活塞能够相对于所述缸体在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之间滑动以改变第一高压腔、第一低压腔、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的容积,所述双向增压缸设有第一控制口和第二控制口,当活塞相对于缸体运动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第一高压腔连通于第一控制口;当活塞相对于缸体运动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第二高压腔连通于第二控制口。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增压缸可以通过第一高压腔和第二高压腔内高压介质的压力改变活塞与缸体的相对运动方向,因而不必借助电力控制而进行连续增压作业。
【专利说明】
双向增压缸、增压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增压缸。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所述双向增压缸的增压系统和具有该增压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增压缸是用于将输入压力变换,以较高压力输出的液压或气压元件。增压缸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受压面积由大变小时,压力会由小变大,以达到将液压或气压压力提升的目的。
[0003]结合图1所示的增压系统,该增压系统包括增压缸I和电磁换向阀4,增压缸I包括缸体2和设置在该缸体2内的活塞3,活塞3能在缸体2内滑动并将该缸体2的内腔隔断形成低压左腔和高压右腔,其中,活塞3位于低压左腔的端面面积大于位于高压右腔的端面面积。
[0004]当需要输出高压油时,电磁换向阀4换向至右位时,液压泵6输出的低压油进入低压左腔,从而推动活塞3向右移动。同时,高压右腔内的液压油经输出油路输出高压油。设活塞3位于低压左腔和高压右腔的端面面积分别为Al和A2,油压分别为Pl和P2,则有如下关系式:
[0005]PlXAl = P2XA2
[0006]贝Ij
[0007]Pl = P2XA2A1
[0008]因此,高压右腔的输出压力大于低压左腔内的压力。
[0009]然而,当活塞3向右运动至极限位置时,需使电磁换向阀4换向至左位,从而低压油通过单向阀5进入高压右腔,同时,低压左腔内的液压油经电磁换向阀4回油至油箱7,以推动活塞3向左移动而复位才能进行下一个周期的增压作业。由此可见,在作业过程中,只有在活塞3向右运动的行程中才输出高压油,而在向左运动的行程中则停止输出,从而使得执行机构动作不连续。
[0010]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增压缸,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11 ]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增压缸,该双向增压缸在活塞的往复行程中均可以增压,以能够使执行机构连续动作。
[001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增压缸,包括:缸体,该缸体内形成有第一高压腔、第一低压腔、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油口以能够在向所述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供给低压介质时,第二高压腔排出高压介质,第二低压腔卸荷;在向所述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供给低压介质时,第一高压腔排出高压介质,第一低压腔卸荷;活塞,该活塞能够相对于所述缸体在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之间滑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高压腔、第一低压腔、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的容积,其中,所述双向增压缸设有第一控制口和第二控制口,当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缸体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高压腔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口 ;当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缸体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高压腔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口。
[0013]优选地,所述缸体具有内腔并包括大径部和沿所述活塞与所述缸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位于该大径部两侧的小径部,所述活塞容纳于所述缸体的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小径部以使所述第一低压腔和所述第二低压腔位于所述大径部,所述第一高压腔和所述第二高压腔分别位于所述大径部两侧的所述小径部。
[0014]优选地,所述缸体和所述活塞分别形成为对称结构。
[0015]优选地,所述活塞内形成有第一内部油道和第二内部油道,当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高压腔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油道与所述第一控制口连通;当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高压腔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油道与所述第二控制口连通。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内部油道上设有正向进油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高压腔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内部油道上设有正向进油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高压腔的第二单向阀,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反向进油口的共用控制口,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口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缸体的侧壁上,当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共用控制口与所述第一控制口连通;当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共用控制口与所述第二控制口连通。
[0017]优选地,所述活塞的周面上形成有圆周槽,所述共用控制口形成在该圆周槽内。
[0018]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所述双向增压缸的增压系统。
[0019]优选地,所述增压系统还包括换向阀,所述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低压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工作油口通过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的第三单向阀的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腔;所述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低压腔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通过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二工作油口的第四单向阀的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二高压腔;并且,所述第一高压腔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一高压腔的第五单向阀,所述第二高压腔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二高压腔的第六单向阀,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口分别用于在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控制所述换向阀换向。
[0020]优选地,所述换向阀为液控换向阀,所述第一控制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口分别连通于所述液控换向阀的液控口,以在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控制所述液控换向阀换向。
[0021]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增压系统的车辆。
[0022]优选地,所述车辆为消防车。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向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输入低压介质时,可以通过第二高压腔输出高压介质;在运动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由于第二高压腔连通于第二控制口,因而可以利用第二高压腔内的高压力控制使得低压介质变为向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输入,以改变活塞与缸体的运动方向;当向第二高压腔和第二低压腔输入低压介质时,可以通过第一高压腔输出高压介质,直到运动至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第一高压腔内的高压介质控制使得低压介质变为向第一高压腔和第一低压腔输入而使活塞运动方向改变。本发明的双向增压缸不仅可以在往复运动中不断进行增压作业,还能够实现运动的自动换向而不必借助电力控制。
[002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6]图1是一种传统的增压系统的原理图;
[002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增压系统的原理图;
[0028]图3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图;
[0029]图4是图2中的增压系统在运动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且换向阀尚未换向时的示意图;
[0030]图5是图2中的增压系统在运动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且换向阀换向后的示意图;[0031 ]图6是图2中的增压系统在运动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且换向阀尚未换向时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I 增压缸2 缸体
[0034]3 活塞4 电磁换向阀
[0035]5 单向阀6 液压泵
[0036]7 油箱8 第一内部油道
[0037]9 第二内部油道 10换向阀
[0038]11第一单向阀 12第二单向阀
[0039]13第三单向阀 14第四单向阀
[0040]15第五单向阀 16第六单向阀
[0041]Hl第一高压腔 LI第一低压腔
[0042]H2第二高压腔 L2第二低压腔
[0043]K 共用控制口 Kl第一控制口
[0044]K2 第二控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4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47]另外,尽管在以下说明中将主要以液压油作为工作介质介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增压缸和增压系统,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增压缸和增压系统也可以用于气压传动中,即包括双向增压气缸。
[0048]参照图2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向增压缸,包括缸体
2和活塞3。所述缸体2内形成有第一高压腔H1、第一低压腔L1、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所述缸体2上还设置有油口以能够在所述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供给低压介质时,第二高压腔H2排出高压介质,第二低压腔L2卸荷;在向所述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供给低压介质时,第一高压腔Hl排出高压介质,第一低压腔LI卸荷。所述活塞3能够相对于所述缸体2在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之间滑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高压腔Hl、第一低压腔L1、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的容积。
[0049]上述缸体2和活塞3可以形成为多种形状和结构,这将在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用于使低压介质和高压介质流动的油口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可以如图示地在缸体2上形成彼此独立的油口分别用于进油或排油。作为一种选择,也可以使第一高压腔Hl和第二高压腔H2分别仅形成一个油口,并通过连通于该油口的分支油路进行进油和排油。
[0050]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增压缸并不限于仅有一个第一高压腔H1、第一低压腔L1、第二高压腔H2或第二低压腔L2,所述各个腔分别可以为多个,但无论形成为何种形式或何种结构,均需满足以下条件:活塞3位于所述第一高压腔Hl和所述第一低压腔LI内的表面之和沿活塞3与缸体2的相对运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即有效作用面积)大于所述活塞3位于所述第二高压腔H2内的表面沿所述相对运动方向的投影面积,从而当向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内充低压油时,能够从第二高压腔H2输出高压油;同理地,活塞3位于所述第二高压腔H2和所述第二低压腔L2内的表面之和沿所述相对运动方向的投影面积应大于所述活塞3位于所述第一高压腔Hl内的表面沿所述相对运动方向的投影面积。
[0051]重要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增压缸还设有第一控制口 Kl和第二控制口 K2,并且,当活塞3相对于缸体2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高压腔Hl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口 Kl ;当所述活塞3相对于所述缸体2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高压腔H2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口 K2。
[0052]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运动到第一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第一和第二高压腔Hl、H2能对应地连通于第一和第二控制口 K1、K2,从而能够利用高压力对低压介质的供给方向进行控制,从而改变活塞3和缸体2的相对运动方向,以进行连续增压。具体地,参照图2至图6,可以使双向增压缸与多个方向控制阀(如单向阀和换向阀)配合使用,当向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输入低压介质时,可以通过第二高压腔H2输出高压介质;在运动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由于第二高压腔H2连通于第二控制口 K2,因而可以利用第二高压腔H2内的高压力控制使得低压介质变为向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输入,以改变活塞3的运动方向;当向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输入低压介质时,可以通过第一高压腔Hl输出高压介质,直到运动至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第一高压腔Hl内的高压介质控制使得低压介质变为向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输入而使活塞3运动方向改变。本发明的双向增压缸不仅可以在往复运动中不断进行增压作业,还能够实现运动的自动换向而不必借助电力控制。
[0053]正如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增压缸中,缸体2和活塞3可以形成多种形状和结构。通常地,可以使活塞3将缸体2的内腔隔断形成第一高压腔H1、第一低压腔L1、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其中,所述第一高压腔Hl和所述第一低压腔LI位于所述活塞3的沿该活塞3与所述缸体2的相对运动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高压腔H2和所述第二低压腔L2位于另一侧。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缸体2和活塞3的结构进行设计,作为一种具体选择,参照图2,可以使缸体2具有内腔并包括大径部和沿所述活塞3与所述缸体2的相对运动方向位于该大径部两侧的小径部,所述活塞3容纳于所述缸体2的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小径部以使所述第一低压腔LI和所述第二低压腔L2位于所述大径部,所述第一高压腔Hl和所述第二高压腔H2分别位于所述大径部两侧的所述小径部。优选地,还可以使缸体2和活塞3分别形成为对称结构。一方面,对称结构的缸体2和活塞3具有美观和制造工艺简单的优点;另一方面,这种结构还使得在活塞3的不同运动方向下,输出相同压力的液压油,从而使得被驱动的执行机构动作平稳。
[0054]参照图2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向增压缸中,活塞3内还形成有第一内部油道8和第二内部油道9。其中,第一内部油道8上设有正向进油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高压腔Hl的第一单向阀11,第二内部油道9上设有正向进油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高压腔H2的第二单向阀12。活塞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12的反向进油口的共用控制口 K,所述第一控制口 Kl和所述第二控制口 K2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缸体2的侧壁上。当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共用控制口 K与所述第一控制口 Kl连通,如图6所示;当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共用控制口 K与所述第二控制口 K2连通,如图4和图5所示。
[0055]其中,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及各自所在的油道可以参照图3中所示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进行设置。另外,为了防止由于活塞3绕自身轴线旋转而导致共用控制口 K运动到极限相对位置时无法连通相应的第一控制口 Kl或第二控制口 K2,可以在活塞3的周面上形成有圆周槽,并使共用控制口 K形成在该圆周槽内。
[0056]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双向增压缸中的第一内部油道8和第二内部油道9设置为可以相互不连通(即不设共用控制口 K而分别单独设置用于与第一控制口 Kl和第二控制口K2连通的油口),从而可以省去第一单向阀11和第二单向阀12。
[0057]以上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向增压缸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包括上述双向增压缸的增压系统。结合以下对该增压系统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增压缸的优点将更加显然。
[0058]参照图2至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增压系统中,除了上述增压缸,还包括换向阀10,该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 A与所述第一低压腔LI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工作油口 A通过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 A的第三单向阀13的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腔Hl ;所述换向阀10的第二工作油口 B与所述第二低压腔L2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 B通过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二工作油口 B的第四单向阀14的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二高压腔H2 ;并且,所述第一高压腔Hl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一高压腔Hl的第五单向阀15,所述第二高压腔H2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二高压腔H2的第六单向阀16。第一控制口 Kl和第二控制口 K2分别用于在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控制所述换向阀10换向。
[0059]以第三单向阀13为例对上述连接关系进行解释,即第一工作油口 A与第一低压腔LI处于常通的状态,而通过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3的油路连通于第一高压腔Hl,从而当该第一高压腔Hl输出高压油时,避免该高压油回流。也就是说,连通第一低压腔LI的油路一端既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一工作油口 A,也可以连接在该第一工作油口 A与所述第三单向阀13之间的油路上。
[0060]第一控制口 Kl和第二控制口 K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换向阀10换向,例如通过压力继电器等。优选地,所述换向阀10可以为液控换向阀,所述第一控制口 Kl和所述第二控制口 Κ2分别连通于该液控换向阀的液控口,以在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分别通过第一高压腔Hl和第二高压腔Η2内的高压力控制所述液控换向阀换向。
[006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增压缸和增压系统,以下结合图2、图4-图6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增压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这些说明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62]设图2所示的状态为初始状态,液压泵6连续地泵送出具有一定压力的低压油,该低压油经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 A流入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此时,由于第一控制口 Kl与第一低压腔LI连通,而与第二控制口 Κ2连通的第二低压腔L2与油箱7连通而卸荷,因此换向阀10保持在左位。活塞3在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内低压油作用下向右侧移动,第二低压腔L2内的液压油通过换向阀10的第二工作油口 B流回油箱7,同时,第二高压腔Η2内的液压油由于第四单向阀14的截止而仅能通过第六单向阀16输出。由于活塞3在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内的有效作用面积之和大于在第二高压腔Η2内的有效作用面积,因此能够输出油压大于所述低压油压力的高压油。
[0063]活塞3在低压油的作用下向右运动,且在运动过程中,活塞3的侧壁封闭第二控制口 Κ2,直到运动至图4所示的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第二控制口 Κ2与总控制口 K连通,从而第二高压腔Η2内的高压油能够经过第二内部油道9、总控制口 K和第二控制口 Κ2而作用于换向阀10的液控腔,从而使换向阀10换向至右位,如图5所示。
[0064]然后,液压泵6泵送的低压油开始进入第二低压腔L2和第二高压腔Η2,从而推动活塞3向左移动。与前述运动过程同理地,第一低压腔LI由于容积减小而使其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7,第一高压腔Hl内的液压油由于第三单向阀13的截止而仅能通过第五单向阀15输出,且输出的是高压油。
[0065]活塞3在低压油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该运动过程中,第一控制口 Kl有两种状态:与第一低压腔LI连通和被活塞3的侧壁封闭。但无论何种状态,均不能够产生致使换向阀10换向的液控压力。直至运动到图6所示的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共用控制口 K与第一控制口 Kl连通,从而第一高压腔Hl中的高压油能够通过第一内部油道8、共用控制口 K和第一控制口 Kl而作用于换向阀10的液控腔,从而使换向阀10换向至左位。然后,液压泵6泵送的低压油开始向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内流动,以使得活塞3转而向右运动,当运动至适当的位置时,即可回到图2所示的状态。
[0066]因此,当液压泵6连续地泵送液压油时,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增压泵可以连续地输出高压油,从而能够使得工作机构连续动作。更加重要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双向增压缸通过自身结构的巧妙设计,当活塞3运动至第一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能够通过相应的高压腔内的高压油而控制活塞3换向,因而不必设置电控机构,使得系统简化。
[0067]尽管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增压系统中可以利用高压腔的高压油直接控制换向阀10换向,但本实用新型并不排除将高压腔内的液压油压力转换为电力信号而控制换向阀的情况。
[0068]另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在第一和第二极限相对运动位置时,分别由第一和第二控制口 Κ1、Κ2输出的高压力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变活塞3和缸体2的相对运动方向。例如,可以将油液供给装置(如液压泵、蓄能器)和/或油箱通过设置有液控开关阀的油路连接至缸体2内的各个油腔,使所述液控开关阀分别受第一控制口 Kl和第二控制口K2油压控制,使得当需要对某个油腔供油或某个油腔需要回油时,控制口能够打开相应的液控开关阀。这种设置还可以省去换向阀10。在本实用新型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变而得到这种变形实施方式,因此,此处不再对该变形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详述。
[0069]由上述工作过程的描述还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并不一定等同于运动至该位置时活塞3与缸体2的内壁接触,例如,在图4所示的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活塞3与缸体2的内壁还有一段间距,使得第二低压腔L2仍保留一定容积,从而避免由于机械碰撞而导致的振动。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构思不仅在于缸体2和活塞3的具体形状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各个腔室和油道等之间的连通关系的变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和需求而对所采用的具体结构、尺寸等进行选择。
[0070]另外,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双向增压缸并不限制为缸体2静止而活塞3运动的情况,也应包括活塞3静止而缸体2运动的情况,即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仅需活塞3与缸体2能够相对滑动。
[007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增压系统的车辆。特别是在消防车中,一般会配备有在臂架自重作用下应急回收的无动力液压系统。在此情形下,有时会出现液压油的压力无法满足调平需求的状况。借助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增压缸和增压系统,即可将依靠臂架自重回收中产生的低压油转换为高压油,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7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7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74]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双向增压缸,包括: 缸体(2),该缸体(2)内形成有第一高压腔(Hl)、第一低压腔(LI)、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所述缸体(2)上还设置有油口以能够在向所述第一高压腔(Hl)和第一低压腔(LI)供给低压介质时,第二高压腔(H2)排出高压介质,第二低压腔(L2)卸荷;在向所述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供给低压介质时,第一高压腔(Hl)排出高压介质,第一低压腔(LI)卸荷; 活塞(3),该活塞(3)能够相对于所述缸体(2)在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第二极限相对位置之间滑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高压腔(Hl)、第一低压腔(LI)、第二高压腔(H2)和第二低压腔(L2)的容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向增压缸设有第一控制口(Kl)和第二控制口(K2),当所述活塞(3)相对于所述缸体(2)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高压腔(Hl)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口(Kl);当所述活塞(3)相对于所述缸体(2)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高压腔(H2)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口(K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2)具有内腔并包括大径部和沿所述活塞(3)与所述缸体(2)的相对运动方向位于该大径部两侧的小径部,所述活塞(3)容纳于所述缸体(2)的所述内腔中并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小径部以使所述第一低压腔(LI)和所述第二低压腔(L2)位于所述大径部,所述第一高压腔(Hl)和所述第二高压腔(H2)分别位于所述大径部两侧的所述小径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2)和所述活塞(3)分别形成为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内形成有第一内部油道(8)和第二内部油道(9),当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高压腔(Hl)通过所述第一内部油道(8)与所述第一控制口(Kl)连通;当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高压腔(H2)通过所述第二内部油道(9)与所述第二控制口(K2)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部油道(Kl)上设有正向进油口连通于所述第一高压腔(Hl)的第一单向阀(11),所述第二内部油道(9)上设有正向进油口连通于所述第二高压腔(H2)的第二单向阀(12),所述活塞(3)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单向阀(11)和所述第二单向阀(12)的反向进油口的共用控制口(K),所述第一控制口(Kl)和所述第二控制口(K2)间隔地形成在所述缸体(2)的侧壁上,当运动到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共用控制口(K)与所述第一控制口(Kl)连通;当运动到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所述共用控制口(K)与所述第二控制口(K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增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3)的周面上形成有圆周槽,所述共用控制口(K)形成在该圆周槽内。
7.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增压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向增压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系统还包括换向阀(10),所述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A)与所述第一低压腔(LI)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通过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一工作油口(A)的第三单向阀(13)的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高压腔(Hl);所述换向阀(10)的第二工作油口(B)与所述第二低压腔(L2)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通过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二工作油口(B)的第四单向阀(14)的油路连接于所述第二高压腔(H2);并且,所述第一高压腔(Hl)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一高压腔(Hl)的第五单向阀(15),所述第二高压腔(H2)的输出油路上设置有正向进油口朝向所述第二高压腔(H2)的第六单向阀(16),所述第一控制口(Kl)和所述第二控制口(K2)分别用于在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控制所述换向阀(10)换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10)为液控换向阀,所述第一控制口(Kl)和所述第二控制口(K2)分别连通于所述液控换向阀的液控口,以在所述第一极限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相对位置时控制所述液控换向阀换向。
10.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增压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为消防车。
【文档编号】F15B13/04GK204175679SQ201420601430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7日
【发明者】肖敏 申请人: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