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16878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它包括缸体,缸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盖板和后盖板,其中后盖板沿轴向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杆,调节杆的前端与活塞后端固定连接;调节杆沿轴向开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缓冲杆;缓冲杆前端伸入到活塞后端沿轴向开设的凹槽中,缓冲杆前端呈锥形,缓冲杆杆身与凹槽相匹配;缓冲杆沿轴向开设有进油通道,进油通道前端与凹槽相通,进油通道后端密封,进油通道与进油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调节杆来控制活塞在油缸中的行程,通过调整缓冲杆来调整油缸的缓冲行程,具有调整方便快捷的特点。
【专利说明】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齿条齿轮传动油缸的结构包括缸体,在缸体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设有将所述空腔分为前腔和后腔的活塞,后腔与进油孔相通,前腔与回油孔相通,在前腔内设有通过活塞杆与活塞传动连接的齿条齿轮结构。使用时,进油孔进油,回油孔回油,活塞及活塞杆向前腔方向移动;进油孔回油,回油孔进油,活塞及活塞杆向后腔方向移动。在活塞向前腔或后腔方向移动的驱动下,即可达到驱动齿条齿轮结构的目的。
[0003]在整个过程中,活塞及活塞杆的运动都是满行程的,其油缸行程、缓冲行程均不可调。在需要调整时,需要拆卸缸体两侧端盖,修配端盖及缓冲杆,特别是负载发生较大变化时,油缸行程、缓冲行程的调整及其不方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的油缸,它无需拆卸卸缸体两侧端盖即可达到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的目的。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它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盖板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均对应开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缸体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沿径向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空腔分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前腔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所述后腔与所述回油孔相连通,在所述前腔内设有齿条齿轮结构,所述齿条齿轮结构通过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前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沿轴向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前端与所述活塞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沿轴向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前端伸入到所述活塞后端沿轴向开设的凹槽中;所述缓冲杆前端呈锥形,所述缓冲杆杆身与所述凹槽相匹配;所述缓冲杆沿轴向开设有进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前端与所述凹槽相通,所述进油通道后端密封,所述进油通道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
[0006]上述方案中:
[0007]所述进油孔包括所述后盖板沿径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对称设置在所述进油通道两侧,所述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依次穿过调节杆和缓冲杆并与所述进油通道连通。
[0008]所述第一进油孔内设有节流阀,所述第二进油孔内设有单向阀。
[0009]所述调节杆后端套设有调节螺母;所述缓冲杆后端穿出所述调节螺母,所述缓冲杆后端套设有缓冲螺母。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调节杆来控制活塞在油缸中的行程,通过调整缓冲杆来调整油缸的缓冲行程,具有调整方便快捷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本实施例的一种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它包括缸体1,缸体I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盖板和后盖板2,前盖板和后盖板2均对应开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在缸体I设有空腔,空腔内沿径向设置有活塞4,活塞4将空腔分为前腔和后腔3,前腔与进油孔相连通,后腔3与回油孔相连通,在前腔内设有齿条齿轮结构5,齿条齿轮结构5通过活塞杆与活塞4前端连接,使用时,进油孔进油,回油孔回油,活塞4及活塞杆向前腔方向移动;进油孔回油,回油孔进油,活塞4及活塞杆向后腔3方向移动。在活塞4向前腔或后腔3方向移动的驱动下,即可达到驱动齿条齿轮结构的目的。
[0014]本实施例的后盖板2沿轴向开设有调节孔,调节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杆6,调节杆6的前端与活塞4后端固定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杆4,以改变调节杆4在后腔3中的长度,进而达到改变活塞在油缸中的行程的目的。
[0015]本实施例的调节杆6沿轴向开设有缓冲孔,缓冲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缓冲杆7 ;缓冲杆7前端伸入到活塞4后端沿轴向开设的凹槽4.1中;该缓冲杆7前端呈锥形,缓冲杆7杆身与凹槽4.1相匹配;而缓冲杆7沿轴向开设有进油通道7.1,进油通道7.1前端与凹槽4.1相通,进油通道7.1后端密封,进油通道7.1与进油孔相连通。本实施例将缓冲杆7前端设计为锥形,缓冲杆7前移时可缓缓地封住进油通道7.1,形成缓冲作用。通过旋转缓冲杆7,以改变缓冲杆7在凹槽4.1中的长度,进而达到改变油缸的缓冲行程的目的。
[0016]本实施例的进油孔包括后盖板2沿径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对称设置在进油通道7.1两侧,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依次穿过调节杆6和缓冲杆7并与进油通道7.1连通,在第一进油孔8内设有节流阀10,第二进油孔9内设有单向阀11,当活塞4向前腔移动时,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均向进油通道7.1内供油,使油缸启动更快;当活塞4向后腔移动时,第一进油孔8排油,而第二进油孔9堵塞,通过控制第一进油孔8中的节流阀开启量,即可调节缓冲快慢。
[0017]为了更方便的调整调节杆6和缓冲杆7,本实施例的调节杆6后端套设有调节螺母12 ;而缓冲杆7后端穿出调节螺母12,缓冲杆7后端套设有缓冲螺母13。
[001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它包括缸体(I),所述缸体(I)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前盖板和后盖板(2),所述前盖板和后盖板(2)均对应开设有进油孔和回油孔,所述缸体(I)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沿径向设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将所述空腔分为前腔和后腔(3),所述前腔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所述后腔(3)与所述回油孔相连通,在所述前腔内设有齿条齿轮结构(5),所述齿条齿轮结构通过活塞杆与所述活塞(4)前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2)沿轴向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的前端与所述活塞(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6)沿轴向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内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缓冲杆(7);所述缓冲杆(7)前端伸入到所述活塞⑷后端沿轴向开设的凹槽(4.1)中,所述缓冲杆(7)前端呈锥形,所述缓冲杆(7)杆身与所述凹槽(4.1)相匹配;所述缓冲杆(7)沿轴向开设有进油通道(7.1),所述进油通道(7.1)前端与所述凹槽(4.1)相通,所述进油通道(7.1)后端密封,所述进油通道(7.1)与所述进油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孔包括所述后盖板(2)沿径向开设的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所述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对称设置在所述进油通道(7.1)两侧,所述第一进油孔(8)和第二进油孔(9)依次穿过调节杆(6)和缓冲杆(7)并与所述进油通道(7.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孔(8)内设有节流阀(10),所述第二进油孔(9)内设有单向阀(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缸行程和缓冲行程均可调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6)后端套设有调节螺母(12);所述缓冲杆(7)后端穿出所述调节螺母(12),所述缓冲杆(7)后端套设有缓冲螺母(13)。
【文档编号】F15B15/22GK204140546SQ201420613906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柯勤练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