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1741发布日期:2020-06-09 19:4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顾名思义是指风叶隐藏在机体内而从外表看不到风叶存在的一种送风装置构,又称无叶风扇,与传统风扇相比,其具有安全舒适、气流柔和、造型美观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一种环形无叶风扇,其是在环形喷嘴的前端表面开设有一环形窄缝,环形窄缝内设置有多个间隔件,并由此形成多个出风口,使用时,气流从各出风口向外喷射。该结构中,由于各出风口的径向宽度均很窄,因此出风面积较小,无法满足人们在径向出风宽度上的需求,有待于相关从业人员做出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提高风扇径向出风宽度,从而增加风扇出风面积,方便用户使用的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包括机体和喷嘴,所述机体的壁面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进气口吸入机体的风叶和电机,所述机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喷嘴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喷嘴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所述喷嘴表面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风口单元,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6-100mm,并且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窄缝结构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包括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mm,所述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自各所述出风口向外喷射。

进一步的,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10-50mm,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3.5mm。

进一步的,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15-30mm,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2.5mm。

进一步的,各所述出风口单元均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单元之间的周向间距为5-50mm。

进一步的,各所述出风口单元均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单元之间的周向间距为10-30mm。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一个径向延伸的条形窄缝结构的出风口,该出风口的两长壁即为其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该出风口中两短壁之间的间距即为该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径向间隔设置的周向条形窄缝结构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的两长壁即为其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并且其中最外侧出风口的外侧长壁与最内侧出风口的内侧长壁之间的间距即为该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喷嘴为一环状壳体,其底面中部设有进气端口及自该进气端口向下延伸的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与所述机体的出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将喷嘴表面的出风口单元设置为环形分布且径向具有相当宽度的出风窄缝结构,因此可有效提高风扇的径向出风宽度,从而达到增加出风面积之目的,方便用户使用。

其次,本实用新型出风口单元设计多样,款式新颖,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风需求。

再者,本实用新型出风口的窄缝结构以及环状均匀分布方式,使得气流喷射时风力集中均匀、喷射距离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口单元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出风口单元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包括机体1和喷嘴2,机体1的壁面上设有进气口11,机体1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进气口11吸入机体1的风叶12和电机13,机体1的出气口14与喷嘴2的进气端相连,喷嘴2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21,喷嘴2表面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风口单元22,每个出风口单元22的径向宽度h为6-100mm,并且每个出风口单元22均包括至少一个窄缝结构的出风口221,每个出风口221均包括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2211和第二壁面2212,第一壁面2211与第二壁面2212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mm,内部通道21接收的气流自各出风口221向外喷射。

优选的,每个出风口单元22的径向宽度h为10-50mm,第一壁面2211与第二壁面2212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3.5mm。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每个出风口单元22的径向宽度h为15-30mm,第一壁面2211与第二壁面2212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2.5mm。

进一步的,各出风口单元22均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单元22之间的周向间距为5-50mm,优选值为10-30mm。

优选的,喷嘴2为一环状壳体,其底面中部设有进气端口23及自该进气端口23向下延伸的进气管道24,该进气管道24与机体1的出气口14连通。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喷嘴2并不局限于设置成环状壳体,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其设置为其它形状。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出风口单元22呈环形分布”包括出风口单元22呈完整环形分布和呈非完整环形分布两种方式。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出风口单元22均包括一个径向延伸的条形窄缝结构的出风口221,该出风口221的两长壁即为其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2211和第二壁面2212,该出风口221中两短壁之间的间距即为该出风口单元22的径向宽度h。

如图5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出风口单元22均包括至少两个径向间隔设置的周向条形窄缝结构的出风口221,每个出风口221的两长壁即为其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2211和第二壁面2212,并且其中最外侧出风口221的外侧长壁与最内侧出风口221的内侧长壁之间的间距即为该出风口单元22的径向宽度。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包括机体和喷嘴,所述机体的壁面上设有进气口,所述机体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所述进气口吸入机体的风叶和电机,所述机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喷嘴的进气端相连,所述喷嘴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表面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风口单元,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6-100mm,并且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窄缝结构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包括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mm,所述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自各所述出风口向外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10-50mm,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3.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15-30mm,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出风口单元均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单元之间的周向间距为5-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出风口单元均周向等间距均匀分布,且相邻的两个出风口单元之间的周向间距为10-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一个径向延伸的条形窄缝结构的出风口,该出风口的两长壁即为其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该出风口中两短壁之间的间距即为该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径向间隔设置的周向条形窄缝结构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的两长壁即为其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并且其中最外侧出风口的外侧长壁与最内侧出风口的内侧长壁之间的间距即为该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为一环状壳体,其底面中部设有进气端口及自该进气端口向下延伸的进气管道,该进气管道与所述机体的出气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叶隐藏式送风装置,包括机体和喷嘴,机体的壁面上设有进气口,机体内设有用以将外部空气自进气口吸入机体的风叶和电机,机体的出气口与喷嘴的进气端相连,喷嘴内设有用于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喷嘴表面设置有呈环形分布的若干个出风口单元,每个出风口单元的径向宽度为6‑100mm,并且每个出风口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窄缝结构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包括用以形成窄缝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的最大间距为1‑5mm,内部通道接收的气流自各出风口向外喷射。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风扇径向出风宽度,具有出风面积广、美观实用、风力集中均匀、喷射距离远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应乔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应乔渝
技术研发日:2019.01.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