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3258发布日期:2020-01-21 22:04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散热风扇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结构。



背景技术:

风扇是用于在炎热天或者高温环境中借以生风取凉的用具,电风扇是通过电驱动扇叶旋转,使得空气加速流通,以进行清凉解暑,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在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生产风扇的厂商为了提高风扇的散热效果,一般都会设计配套的壳体、风圈等以提高风扇整体的散热效果,故而风扇壳体的质量、结构等都会成为影响整个风扇散热系统优劣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现有的大部分风扇的壳体基本都是固定在支架上,在进行后期维修更换时,不便于壳体或支架的拆卸,同时因为壳体与支架之间的固定性,当需要对风扇的扇叶进行维修更换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散热风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散热风扇结构灵活性低,维修、更换时操作困难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风扇结构,包括风扇、固定架和罩体;

所述固定架具有敞口,所述风扇能够通过所述敞口伸入所述固定架内,并与所述固定架固接;所述罩体具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固定架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轨,所述固定架能够通过所述导轨沿所述导向槽滑入和滑出所述安装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包括安装架、驱动件和多个扇叶;

所述驱动件固设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安装架传动连接,所述扇叶固设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安装架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作用下转动,带动所述扇叶同步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转动板和固定环;

所述转动板固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连接罩,所述扇叶位于所述转动板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并与二者固接,且多个所述扇叶绕所述连接罩的周向间隔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罩和所述固定环同轴线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扇结构还包括导风圈;

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且所述连接口沿远离所述转动板的一侧延伸,所述导风圈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口内,所述导风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罩体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导风圈呈喇叭形结构,且所述导风圈的大口朝向远离所述固定环的一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壁和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壁两侧的第二壁;

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第二壁的与所述第一壁相垂直的边缘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壁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壁设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安装口,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安装口与所述第一壁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呈长方体结构;

所述罩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第二开口,且所述导向槽自所述第一侧壁向所述第二侧壁延伸;

所述固定架能够带动所述风扇从所述第一开口滑入所述安装腔,且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一侧壁固接;所述导风圈能够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固定环的连接口,且所述导风圈与所述第二侧壁固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出风网格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风扇结构,包括风扇、固定架和罩体;固定架具有敞口,风扇能够通过敞口固定安装在固定架内,罩体具有能够容纳固定架的安装腔,进而将安装在固定架上的风扇,随着固定架一同安装在罩体的安装腔内,通过固定架提高风扇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罩体提高对风扇的保护性,同时确保风扇能够稳定工作。

在实际使用时,在安装腔内设置有导向槽,对应的,在固定架上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轨,且导轨和导向槽滑动连接,进而通过导轨沿导向槽的相对滑动,实现固定架与罩体的安装腔之间的相对滑动,形成一种抽拉式的风扇结构。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风扇时,将固定架从罩体内拉出即可,当完成风扇维修或更换后,将固定架沿着导向槽推入罩体的安装腔内即可,进而增加了结构灵活性,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结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结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结构的第一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结构的第二爆炸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风扇;20-固定架;30-罩体;40-导向槽;50-导轨;60-导风圈;101-扇叶;102-转动板;103-固定环;104-驱动件;201-敞口;202-第一壁;203-第二壁;301-安装腔;302-第一侧壁;303-第二侧壁;304-出风网格板;1021-连接罩;1031-连接口;2021-凹槽;3021-第一开口;3031-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风扇结构包括风扇10、固定架20和罩体30;固定架20具有敞口201,风扇10能够通过敞口201伸入固定架20内,并与固定架20固接;罩体30具有安装腔301,且安装腔301内设置有导向槽40,固定架20设置有与导向槽40滑动配合的导轨50,固定架20能够通过导轨50沿导向槽40滑入和滑出安装腔301。

具体的,该散热风扇结构包括风扇10、固定架20和罩体30,固定架20上设置有敞口201,通过敞口201能够将风扇10固设在固定架20内,进而通过固定架20与风扇10的固接以增加风扇10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罩体30具有安装固定架20的安装腔301,将风扇10安装在固定架20上后,将固定架20装入安装腔301内进而通过罩体30对风扇10形成保护作用,进一步提高风扇10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时,在安装腔301内设置导向槽40,在固定架20上设置有与导向槽40相适配的导轨50,且导轨50能够相对导向槽40滑动,进而实现固定架20相对罩体30的滑动,即通过导向槽40与导轨50的滑动配合,形成一种抽拉式的风扇10结构。当需要维修或者更换风扇10时,将固定架20从罩体30内拉出即可,当完成风扇10维修或更换后,将固定架20沿着导向槽40推入罩体30的安装腔301内即可,进而增加了结构灵活性,便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图6所示,固定架20包括第一壁202和垂直连接在第一壁202两侧的第二壁203;导轨50设置在第二壁203的与第一壁202相垂直的边缘处,驱动件104与第一壁202固接。

具体的,固定架20为呈长方体结构的壳体,其长方体上竖直设置的侧壁分别形成第一壁202和第二壁203,第一壁202为沿长方体的长延伸的侧壁,且第一壁202的数目为一个,第二壁203为沿长方体的宽延伸的侧壁,且第二壁203的数目为两个,即第一壁202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壁203,进而形成俯视投影图为“u”形的固定架20,长方体状的壳体上除去第一壁202和第二壁203之外的部位共同形成敞口201,用于安装风扇10。

请继续参考图3-图6,优选的,罩体30呈长方体结构;罩体30具有相对设置在第一侧壁302和第二侧壁303,第一侧壁302设置有第一开口3021,第二侧壁303设置有第二开口3031,且导向槽40自第一侧壁302向第二侧壁303延伸;固定架20能够带动风扇10从第一开口3021滑入安装腔301,且第一壁202和第一侧壁302固接;导风圈60能够从第二开口3031伸入固定环103的连接口1031,且导风圈60与第二侧壁303固接。

具体的,罩体30也为呈长方体结构的壳体,长方体状的壳体围成长方体状的安装腔301。长方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分别形成第一侧壁302和第二侧壁303,且第一侧壁302上设置有便于固定架20滑入安装腔301的第一开口3021。

其中,第一侧壁302为长方体的后侧壁,第二侧壁303为长方体的前侧壁。

请继续参考图3-图6,在实际使用时,导向槽40设置在安装腔301的侧壁上,且导向槽40自第一侧壁302向第二侧壁303水平延伸,即长方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导向槽40。导轨50设置在第二壁203上,于第二壁203上沿长方体高度方向延伸的两侧的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导轨50,即固定架20上设置有四个导轨50,故而罩体30上设置有四个导向槽40,且一个导轨50对应一个导向槽40。

其中,导向槽40为具有u型槽的长条结构,导轨50相对u型槽相对滑动,且长条结构焊接在罩体30的侧壁上。

优选的,第一开口3021的长度与第一侧壁302的长度相同,第一开口3021的宽度小于第一侧壁302的宽度,故而第一侧壁302上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与固定架20固接的第一连接位。

优选的,以固定架20的高度方向为基准,第一壁202的上下两侧较之第二壁203的上下两侧分别延伸出一段距离,形成与罩体30上第一连接位固接的第二连接位。

另外,罩体30采用钣金材料制成,质量较轻。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和图5所示,风扇10包括安装架、驱动件104和多个扇叶101;驱动件104固设在固定架20上,驱动件104与安装架传动连接,扇叶101固设在安装架上,安装架能够在驱动件104的作用下转动,带动扇叶101同步转动。

具体的,扇叶101绕安装架的周向间隔均布,同时通过驱动件104与固定架20的固接,实现风扇10与固定架20的固接,便于风扇10的安装,进而确保风扇10工作时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时,安装架通过驱动件104的动力作用以绕自身周向转动,进而带动扇叶101同步转动,产生气流。

其中,驱动件104具有安装部和传动部,安装部用于与固定架20固接,传动部用于与连接罩1021传动连接。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5,在实际使用时,固定架20的第一壁202上设置有凹槽2021,且在该凹槽2021的槽底上开设有圆形的安装口,驱动件104的安装部上远离传动部的一侧端面抵接在第一壁202上,同时通过多个固定螺钉将安装部与第一壁202固接,且多个固定螺钉沿安装口的周向间隔均布。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5,优选的,安装架包括转动板102和固定环103;转动板102固设有用于与驱动件104传动连接的连接罩1021,扇叶101位于转动板102与固定环103之间并与二者固接固接,且扇叶101绕连接罩1021的周向间隔分布。

具体的,转动板102呈圆形板设置,且连接罩1021固设在转动板102的中心位置处,即连接罩1021与转动板102同轴设置。同时,连接罩1021与驱动件104传动连接,以实现连接罩1021沿自身周向转动,进而通过连接罩1021带动转动板102,转动板102再带动扇叶101,扇叶101再带动固定环103同步转动。

优选的,连接罩1021和固定环103同轴线设置。

具体的,连接罩1021、转动板102、固定环103三者均同轴线设置,且多个扇叶101绕该轴线间隔均布,进而便于形成均匀的气流。其中,扇叶101沿转动板102的径向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和图5所示,散热风扇结构还包括导风圈60;固定环103远离转动板10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1031,且连接扣沿远离转动板102的一侧延伸,导风圈60的一端伸入连接口1031内,导风圈60的另一端与罩体30固接。

具体的,导风圈60位于固定环103远离转动板102的一侧,以对引入风扇10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便于扇叶101转动。固定环103具有连接面和延伸套,连接面为竖直设置的环形平面,与便于扇叶101固接;连接套设置在连接面远离扇叶101的一端,且连接套与连接面的内环一体成型,朝向远离扇叶101的一侧延伸,连接套的端口形成连接口1031,便于导风圈60的伸入。

在实际使用时,导风圈60呈环形套筒结构,一端伸入固定环103上的连接口1031,另一端伸出罩体30的第二侧壁303上的第二开口3031,且在该端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通过翻边与第二侧壁303固接。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5,优选的,导风圈60呈喇叭形结构,且喇叭形的大口朝向远离固定环103的一侧。

具体的,喇叭形的小口通过连接口1031伸入连接套内,且不与连接套的内壁接触,喇叭形的大口伸出第二开口3031,以便于翻边的设置,进而通过喇叭形的导风圈60不仅增加对气流的导向作用,同时随着气流进入导风圈60的直径逐渐缩小,以增加通过导风圈60引入风扇10的气流压力。

请继续参照图5,在实际使用时,安装腔301的底部设置有出风网格板304,即气流从导风圈60引入,经过扇叶101转动作用后,从出风网格板304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