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4310发布日期:2020-06-20 14:4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自动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



背景技术:

叶片泵经常用于自动变速器油泵。叶片泵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流量均匀、排量可以变化等优点。通过叶片在叶片槽内的往复运动,可以将叶片顶端与空置空间内密封的流体加压。但其容易产生叶片受负压不能从叶片槽中滑出的困油现象,导致叶片泵无法正常完成吸油、压油工作。当困油现象不太严重时,可通过在上配油盘压油窗口端部开设三角槽来消除困油现象,当困油现象很严重时,即叶片受到负压过大时,单单通过在上配油盘压油窗口开设三角槽已无法消除困油现象,且若叶片槽对叶片的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叶片顶端与定子内圈接触应力过大,导致叶片泵工作时噪声过大,叶片与定子磨损严重,降低叶片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包括上盖、上配油盘、定子、转子和下配油盘。

所述定子具有上下端敞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转子。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槽。所述叶片槽沿径向延伸。所述叶片槽中滑动配设有叶片。所述叶片的根部嵌于叶片槽内,顶部与容置腔的侧壁滑动接触。

所述上配油盘设于定子的上表面上。所述上配油盘整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上配油盘将容置腔的上端敞口封堵。所述上配油盘上对称设置有2个配油道。所述配油道为弧形通槽结构。所述配油道沿周向延伸。所述配油道布置在叶片槽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上配油盘下表面对称设置有2个上配油盘刻槽。所述2个上配油盘刻槽为弧形刻槽。所述上配油盘刻槽沿周向延伸。所述上配油盘刻槽布置在叶片槽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上配油盘上还设置有进油窗口。所述进油窗口为弧形通槽结构。

所述下配油盘设于定子的下表面。所述下配油盘整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下配油盘将容置腔的下端敞口封堵。所述下配油盘上表面对称设置有2个下配油盘刻槽。所述2个下配油盘刻槽为弧形刻槽。所述下配油盘刻槽沿周向延伸。所述下配油盘刻槽布置在叶片槽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下配油盘上还设置有排油窗口。所述排油窗口为弧形通槽结构。

所述上盖设于上配油盘的上表面上。所述上盖上设置有高压油道。

进一步,所述的上配油盘和定子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下配油盘和定子之间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所述叶片槽的个数为偶数。

进一步,所述叶片的厚度为3c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1.高压油从上盖引入,节省轴向空间。

2.有利于下配油盘的两个排油口形成两个单独的压力系统,压力可以单独调节,高速时只有一个排油口排高压油,使油泵排量减半,降低油泵消耗扭矩。

附图说明

图1为叶片泵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配油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定子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叶片装配图;

图7为下配油盘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下配油盘装配图。

图中:上盖1、高压油道101、上配油盘2、进油窗口201、上配油盘刻槽202、配油道203、定子3、容置腔301、转子4、叶片槽401、叶片5、下配油盘6、排油窗口601、下配油盘刻槽602、高压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包括上盖1、上配油盘2、定子3、转子4和下配油盘6。

所述定子3具有上下端敞口的容置腔301。所述容置腔301中设置转子4。所述转子4的周向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槽401。所述叶片槽401的个数为偶数。所述叶片槽401沿径向延伸。所述叶片槽401中滑动配设有叶片5。所述叶片5的厚度为3cm。所述叶片5的根部嵌于叶片槽401内,顶部与容置腔301的侧壁滑动接触。

所述上配油盘2设于定子3的上表面上。所述上配油盘2整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上配油盘2将容置腔301的上端敞口封堵。所述的上配油盘2和定子3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上配油盘2上对称设置有2个配油道203。所述配油道203为弧形通槽结构。所述配油道203沿周向延伸。所述配油道203布置在叶片槽401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上配油盘2下表面对称设置有2个上配油盘刻槽202。所述2个上配油盘刻槽202为弧形刻槽。所述上配油盘刻槽202沿周向延伸。所述上配油盘刻槽202布置在叶片槽401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配油道203和配油盘刻槽202沿周向间隔布置。所述上配油盘2上还设置有进油窗口201。所述进油窗口201为弧形通槽结构。

所述下配油盘6设于定子3的下表面。所述下配油盘6整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下配油盘6将容置腔301的下端敞口封堵。所述下配油盘6和定子3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下配油盘6上表面对称设置有2个下配油盘刻槽602。所述2个下配油盘刻槽602为弧形刻槽。所述下配油盘刻槽602沿周向延伸。所述下配油盘刻槽602布置在叶片槽401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下配油盘6上还设置有排油窗口601。所述排油窗口601为弧形通槽结构。

所述上盖1设于上配油盘2的上表面上。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高压油道101。

工作时,定子3不动,转子4逆时针转动,叶片5在叶片槽401内滑动,顶紧容置腔301的侧壁。相邻两个叶片5、容置腔301和转子4形成封闭高压腔7,排出高压油。在高压腔7形成过程中,叶片5的顶部需要顶紧容置腔301的侧壁,推动力来自叶片5根部的高压油。高压油来自高压腔7,再流入上配油盘201,再流入上盖1中的高压油道101,再流入上配油盘的配油道203,接着导入到叶片槽401底部。叶片槽401底部的高压油的压力将叶片的顶部抵接在定子的容置腔301的侧壁。

本实施例叶片泵尺寸小,但排量大,经调整定子3、转子4和叶片5的长度,排量可在13至18毫升之间调整。本实施例叶片泵推动叶片压紧定子的高压油从油泵上盖引入,进入转子叶片槽的根部,形成高压腔,推动叶片靠紧定子内侧面。下配油盘可以形成两个排油腔,单独控制压力,高速运转时可以控制一个排油腔压力为零,使排量减半,降低叶片泵消耗扭矩,达到节能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1)、上配油盘(2)、定子(3)、转子(4)和下配油盘(6);

所述定子(3)具有上下端敞口的容置腔(301);所述容置腔(301)中设置转子(4);所述转子(4)的周向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槽(401);所述叶片槽(401)沿径向延伸;所述叶片槽(401)中滑动配设有叶片(5);所述叶片(5)的根部嵌于叶片槽(401)内,顶部与容置腔(301)的侧壁滑动接触;

所述上配油盘(2)设于定子(3)的上表面上;所述上配油盘(2)整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上配油盘(2)将容置腔(301)的上端敞口封堵;所述上配油盘(2)上对称设置有2个配油道(203);所述配油道(203)为弧形通槽结构;所述配油道(203)沿周向延伸;所述配油道(203)布置在叶片槽(401)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上配油盘(2)下表面对称设置有2个上配油盘刻槽(202);所述2个上配油盘刻槽(202)为弧形刻槽;所述上配油盘刻槽(202)沿周向延伸;所述上配油盘刻槽(202)布置在叶片槽(401)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上配油盘(2)上还设置有进油窗口(201);所述进油窗口(201)为弧形通槽结构;

所述下配油盘(6)设于定子(3)的下表面;所述下配油盘(6)整体为圆盘状结构;所述下配油盘(6)将容置腔(301)的下端敞口封堵;所述下配油盘(6)上表面对称设置有2个下配油盘刻槽(602);所述2个下配油盘刻槽(602)为弧形刻槽;所述下配油盘刻槽(602)沿周向延伸;所述下配油盘刻槽(602)布置在叶片槽(401)底部对应位置处;所述下配油盘(6)上还设置有排油窗口(601);所述排油窗口(601)为弧形通槽结构;

所述上盖(1)设于上配油盘(2)的上表面上;所述上盖(1)上设置有高压油道(1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配油盘(2)和定子(3)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下配油盘(6)和定子(3)之间设有密封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槽(401)的个数为偶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5)的厚度为3cm。


技术总结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器叶片泵。该叶片泵包括上盖、上配油盘、定子、转子和下配油盘。所述定子具有上下端敞口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中设置转子。所述转子的周向上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叶片槽。所述叶片槽沿径向延伸。所述叶片槽中滑动配设有叶片。所述叶片的根部嵌于叶片槽内,顶部与容置腔的侧壁滑动接触。该叶片泵推动叶片压紧定子的高压油从油泵上盖引入,进入转子叶片槽的根部,形成高压腔,推动叶片靠紧定子内侧面。下配油盘可以形成两个排油腔,单独控制压力,高速运转时可以控制一个排油腔压力为零,使排量减半,降低叶片泵消耗扭矩,达到节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单凯凌;景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