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26662发布日期:2020-07-17 16:0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液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



背景技术:

高压液压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系统,具有驱动力高、驱动稳定、灵活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大型或重载场合;油泵能够产生高压液压油,由管路传递至直线式或旋转式执行器中,向外输出动力,动作完成后,打开回油管路阀门,高压液压油经管路回到油泵的油池中;在某些使用环境中,在动作完成时负载会依然存在,在管内高压和负载的双重作用下,液压油回流速度较快;请参见图1,现有的小型高压油泵通过内部的阻尼器上的小孔限制回油流速。

但是现有的阻尼器的缓冲作用较差,阻尼器小孔直径与缓冲效果直接相关,小孔直径越小,缓冲作用越好,但在含杂质的油液的高速冲刷下,小孔直径会因磨损而缓慢增大,回油速度亦逐渐增大,导致缓冲作用降低;同时,由于阻尼器常安装于回油管路末端,与油池直接相连,经过阻尼器小孔的高速油流会直接喷到油箱顶部或底部,若喷到顶部,溅起的油可能会从油窗等缝隙渗出,污染使用环境;若喷到底部,则会冲起底部沉淀的杂质,使油液浑浊影响油泵芯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带孔阻尼器、缓冲柱以及螺钉;其中,所述带孔阻尼器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卸油孔,所述缓冲柱为中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位于所述缓冲柱下方并部分位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所述缓冲柱的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卸油孔,所述第二卸油孔与所述缓冲柱垂直;所述螺钉位于所述缓冲柱顶端,所述螺钉的螺杆位于所述缓冲柱空腔内并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部分所述带孔阻尼器与所述缓冲柱螺纹连接,所述带孔阻尼器的其余部分与油泵基体的出油孔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通过设置若干卸油小孔以及缓冲柱,完成了对油液的缓冲和卸油方向的改变,从而避免过度冲溅油箱,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或者引起油液浑浊;

2、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回油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孔阻尼器;2-缓冲柱;3-螺钉;4-第一卸油孔;5-第二卸油孔;6-油泵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该液压回油阻尼器包括:带孔阻尼器1、缓冲柱2以及螺钉3;其中,带孔阻尼器1为柱体,带孔阻尼器1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卸油孔4,缓冲柱2为中空柱体,带孔阻尼器1位于缓冲柱2下方并部分位于缓冲柱2的空腔内,与缓冲柱2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缓冲柱2的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卸油孔5,第二卸油孔5与缓冲柱2垂直;螺钉3位于缓冲柱2顶端,螺钉3的螺杆位于缓冲柱2空腔内并与缓冲柱2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

带孔阻尼器1、缓冲柱2以及螺钉3相互连接,组成了一个回油腔体,起到对回流油液的缓冲作用。

第二卸油孔5的数量可根据具体的使用过程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带孔阻尼器1为钢材质,其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缓冲柱2为铝材质,其空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缓冲柱2与带孔阻尼器1的部分螺纹连接,带孔阻尼器1的其余部分与油泵基体6的出油孔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带孔阻尼器1与缓冲柱2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带孔阻尼器1以及缓冲柱2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此均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螺钉3为铝材质的内六角螺钉3,规格为m8,螺钉3的螺帽部分位于缓冲柱2上方,其螺杆部分位于缓冲柱2空腔内,并与缓冲柱2空腔通过螺纹连接;缓冲柱2的空腔直径与螺钉3的螺杆直径相匹配;缓冲柱2的作用是为了对进入带孔阻尼器1的油液进行缓冲。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卸油孔4和第二卸油孔5的直径均为0.2~0.5mm,缓冲柱2的高度为50~70mm,缓冲柱2的壁厚为1~2mm,缓冲柱2与阻尼器连接的部分高度为5mm,带孔阻尼器1的孔径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回油阻尼器的工作原理为:

当回流的油液从油泵基体6的出油孔开始回流时,回流油液从第一卸油孔4进入缓冲柱2内进行缓冲,由于刚开始带孔阻尼器1的空腔和缓冲柱2的空腔内就充满油液,当高速回流的油液要进入第一卸油孔4时,会将原先的静态油液从第二卸油孔5挤压出空腔,然后进入缓冲柱2内进行缓冲,缓冲后的液体动能逐渐变小,再从第二卸油孔5缓慢流入油箱,从而避免造成喷溅。

该阻尼器延长了油液回流的时间,有效解决了因回流速度过快而造成负载受自重冲击的现象以及油池内的回油喷溅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下表面”、“下方”、“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孔阻尼器、缓冲柱以及螺钉;其中,所述带孔阻尼器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卸油孔,所述缓冲柱为中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位于所述缓冲柱下方并部分位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所述缓冲柱的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卸油孔,所述第二卸油孔与所述缓冲柱垂直;所述螺钉位于所述缓冲柱顶端,所述螺钉的螺杆位于所述缓冲柱空腔内并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回油阻尼器,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带孔阻尼器与所述缓冲柱螺纹连接,所述带孔阻尼器的其余部分与油泵基体的出油孔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压回油阻尼器,包括:带孔阻尼器、缓冲柱以及螺钉;其中,所述带孔阻尼器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的下表面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卸油孔,所述缓冲柱为中空柱体,所述带孔阻尼器位于所述缓冲柱下方并部分位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所述缓冲柱的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卸油孔,所述第二卸油孔与所述缓冲柱垂直;所述螺钉位于所述缓冲柱顶端,所述螺钉的螺杆位于所述缓冲柱空腔内并与所述缓冲柱的空腔内壁机械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回油阻尼器,能够实现了缓冲作用强和喷溅效果小的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白东明;刘武;王娜;张辰旸;杨晓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航天时代导航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7.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