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泵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1947发布日期:2020-06-02 19:0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泵安装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压泵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震的增压泵安装座。



背景技术:

增压泵在家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为家庭解决供水压力不足的问题上提供了很大帮助,但是在解决供水压力不足时也随之产生了噪声问题,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增压泵安装座,有效解决了增压泵运行时产生噪音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泵安装座,包括与所述增压泵相连的底板以及分别位于底板两边对称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减震垫,所述底板减震垫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底板减震垫的两个端面结构一致,所述端面有三个凹槽,位于中间的为圆形凹槽,称为第一凹槽,从圆心向外还依次分布两个正六元环形凹槽,分别为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所述第一凸棱和所述第二凸棱的每条边上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凹槽。

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侧板减震垫,所述侧板减震垫设置有中空内腔室,所述侧板减震垫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减震槽,设置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减震槽在轴向上错位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内设置有石膏板吸音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减震垫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依次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减震垫的两端分别通过粘结剂粘贴在所述底板和固定墙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减震垫以所述底板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减震垫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四个拐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减震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板和所述固定墙面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减震垫的中空内腔室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减震垫和所述侧板减震垫为软质材质,可以是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与所述增压泵为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加强筋与所述增压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底板减震垫的设置填补了底板不能用来减震的空白,底板减震垫连通孔的设计使得粘结剂互相交织成为网状,使得粘接更牢固。除此之外,底板还设置有石膏板吸音板,能够进一步减小增压泵运行产生的噪音。

侧板减震垫除了可以减小增压泵振动产生的震动力外还可以防止紧固件松动。侧板减震垫减震槽的设置可以更多的吸收增压泵产生的沿着侧板减震垫轴向方向的震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安装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减小噪声,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板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增压泵安装座安装在增压泵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底板;2、侧板;3、底板减震垫;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33、第三凹槽;34、连通孔;35、第一凸棱;36、第二凸棱;4、侧板减震垫;41中空内腔室;42、减震槽;5、进水口;6、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泵安装座,包括与所述增压泵相连的底板1以及分别位于底板1两边对称设置的侧板2,所述底板1内设置有石膏板吸音板,用于减少增压泵运行产生的噪音。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底板减震垫3,所述底板减震垫3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减震垫3的两个端面结构一致,所述端面有三个凹槽,位于中间的为圆形凹槽,称为第一凹槽31,从圆心向外还依次分布两个正六元环形凹槽,分别为第二凹槽32和第三凹槽33,其中所述底板减震垫3的所述第一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2和所述第三凹槽33的深度依次减小。所述第一凹槽31和所述第二凹槽3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凹槽32和所述第三凹槽3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棱35和第二凸棱36,所述第一凸棱35和所述第二凸棱36的每条边上设置一个连通孔34,所述连通孔34用于连通凹槽。所述底板减震垫3的两端分别通过粘结剂粘贴在所述底板1和固定墙面上。

连通孔34的设计使得粘结剂互相交织成为网状,使得粘接更牢固。所述底板减震垫3以所述底板1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具体的可以设置在底座的四个拐角处。底板减震垫3的设置填补了底板1不能用来减震的空白。

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侧板减震垫4,如图3所示所述侧板减震垫4设置有中空内腔室41,所述侧板减震垫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减震槽42,设置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减震槽42在轴向上错位分布。所述侧板减震垫4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板2和所述固定墙面固定。所述侧板减震垫4的中空内腔室41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直径。

侧板减震垫4除了可以减小增压泵振动产生的震动力外还可以防止紧固件松动。侧板减震垫4减震槽42的设置可以更多的吸收增压泵产生的沿着侧板减震垫4轴向方向的震动力。

所述底板减震垫3和所述侧板减震垫4为软质材质,在本实施例中是橡胶材质。

如图4所示,所述底板1与所述增压泵为一体成型,所述安装座设置在增压泵进水口5和出水口6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泵安装座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减小噪声,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实用新型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增压泵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增压泵相连的底板以及分别位于底板两边对称设置的侧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减震垫,所述底板减震垫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底板减震垫的两个端面结构一致,所述端面有三个凹槽,位于中间的为圆形凹槽,称为第一凹槽,从圆心向外还依次分布两个正六元环形凹槽,分别为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所述第一凸棱和所述第二凸棱的每条边上至少设置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连通凹槽;

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设置有侧板减震垫,所述侧板减震垫设置有中空内腔室,所述侧板减震垫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减震槽,设置在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减震槽在轴向上错位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设置有石膏板吸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减震垫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和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依次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减震垫的两端分别通过粘结剂粘贴在所述底板和固定墙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减震垫以所述底板的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减震垫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四个拐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减震垫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侧板和所述固定墙面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减震垫的中空内腔室的最小直径大于所述紧固件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增压泵为一体成型或者是通过加强筋与所述增压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泵安装座,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两边的侧板,底板内设置有石膏板吸音板,底板上设有底板减震垫,底板减震垫的端面有三个凹槽,凹槽之间设置有凸棱,凸棱的每条边上设置用于连通凹槽的连通孔;侧板设置有侧板减震垫,侧板减震垫上设有减震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侧板减震垫除了可以减小增压泵振动产生的震动力外还可以防止紧固件松动。侧板减震垫减震槽的设置可以更多的吸收增压泵产生的沿着侧板减震垫轴向方向的震动。底板减震垫的设置填补了底板不能用来减震的空白,底板减震垫连通孔的使得粘结剂互相交织成为网状,使得粘接更牢固。底板还设置有石膏板吸音板,能够进一步减小增压泵运行产生的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刘曜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辉同泰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