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塔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0232发布日期:2020-07-07 14:10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升降的塔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塔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升降的塔扇。



背景技术:

塔扇体积小、省空间、送风柔和,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现有技术中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受到其自身高度的限制,其高度无法调节,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不同高度的使用要求,只能通过增加纵向摇摆扇叶来改变送风的高度范围;因此,本发明创造提出一种改变传统送风方式并能实现高度调节的塔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结构巧妙、设计新颖的可升降的塔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升降的塔扇,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体和套设在所述外壳体内并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风轮和驱动所述风轮转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内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所述外壳体上对应所述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分别设置有镂空部,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外壳体的左右两侧至少设置有两个纵向分布的卡槽,所述滑动条上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卡槽,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锁定组件。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钢珠和带动所述钢珠复位的复位弹簧;当上拉或下压所述内壳体时所述钢珠依次与所卡槽卡合,锁定时所述复位弹簧带动所述钢珠的外侧卡入所述卡槽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内壳体的下端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钢珠和复位弹簧的复位孔,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限位压片,所述限位压片具有供所述钢珠的侧端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钢珠的直径;所述限位压片固定安装在内壳体上使得所述钢珠的上端始终保持在复位孔内。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限位压片的两端分别向内侧折弯形成侧翻边,所述侧翻边的侧端向外折弯形成纵向固定部,所述内壳体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复位孔的两侧与所述侧翻边和纵向固定部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纵向固定部与安装槽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内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的控制器。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外壳体由前外壳件和后外壳件拼装而成。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进一步限定为:所述内壳体由前内壳件和后内壳件拼装而成。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创造的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体和套设在外壳体内并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可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从而改变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结构巧妙、设计新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创造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创造的升降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创造的分解图;

图5是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第二卡槽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升降状态示意图;

图8是第二卡槽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限位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一种可升降的塔扇,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体1和套设在所述外壳体1内并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内壳体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1由前外壳件12和后外壳件13拼装而成。所述内壳体2由前内壳件25和后内壳件26拼装而成。所述内壳体2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风轮3和驱动所述风轮3转动的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与内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4电连接的控制器9。所述内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格栅21和出风格栅22,所述外壳体1上对应所述进风格栅21和出风格栅22分别设置有镂空部11,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可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从而改变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至少设置有两个纵向分布的卡槽51,所述内壳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51相配合的锁定组件。更进一步地说,卡槽51的设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实施方式为卡槽51设置在外壳体1上,第二种实施方式为在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动条5,在滑动条5上设置有若干阵列分布的卡槽51;为了增加高度的调节档位可设置多个不同高度位置的卡槽51。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槽51相配合的钢珠6和带动所述钢珠6复位的复位弹簧7;当上拉或下压所述内壳体2时所述钢珠6依次与所卡槽51卡合,锁定时所述复位弹簧7带动所述钢珠6的外侧卡入所述卡槽51内。在无外力作用下,钢珠6与卡槽51的卡合能提供阻力使得内壳体2及其内部零部件保持与外壳体1固定不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钢珠6和复位弹簧7的复位孔23,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限位压片8,所述限位压片8具有供所述钢珠6的侧端穿过的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孔径小于所述钢珠6的直径;所述限位压片8固定安装在内壳体2上使得所述钢珠6的上端始终保持在复位孔23内,更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压片8的两端分别向内侧折弯形成侧翻边82,所述侧翻边82的侧端向外折弯形成纵向固定部83,所述内壳体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复位孔23的两侧与所述侧翻边82和纵向固定部83相适配的安装槽24,所述纵向固定部83与安装槽24固定连接,安装牢固,装配简单。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现有技术手段。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体(1)和套设在所述外壳体(1)内并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内设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风轮(3)和驱动所述风轮(3)转动的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与内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内壳体(2)上设置有进风格栅(21)和出风格栅(22),所述外壳体(1)上对应所述进风格栅(21)和出风格栅(22)分别设置有镂空部(11),所述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左右两侧至少设置有两个纵向分布的卡槽(51),所述内壳体(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51)相配合的锁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与所述卡槽(51)相配合的钢珠(6)和带动所述钢珠(6)复位的复位弹簧(7);当上拉或下压所述内壳体(2)时所述钢珠(6)依次与所卡槽(51)卡合,锁定时所述复位弹簧(7)带动所述钢珠(6)的外侧卡入所述卡槽(5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钢珠(6)和复位弹簧(7)的复位孔(23),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限位压片(8),所述限位压片(8)具有供所述钢珠(6)的侧端穿过的通孔(81),所述通孔(81)的孔径小于所述钢珠(6)的直径;所述限位压片(8)固定安装在内壳体(2)上使得所述钢珠(6)的上端始终保持在复位孔(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压片(8)的两端分别向内侧折弯形成侧翻边(82),所述侧翻边(82)的侧端向外折弯形成纵向固定部(83),所述内壳体(2)的下端内侧设置有位于所述复位孔(23)的两侧与所述侧翻边(82)和纵向固定部(83)相适配的安装槽(24),所述纵向固定部(83)与安装槽(2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4)电连接的控制器(9)。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由前外壳件(12)和后外壳件(13)拼装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可升降的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由前内壳件(25)和后内壳件(26)拼装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创造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塔扇,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体和套设在外壳体内并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内壳体,内壳体内设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设置有风轮和驱动风轮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内壳体固定连接;内壳体上设置有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外壳体上对应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分别设置有镂空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可自由调节塔扇的高度,从而改变塔扇的送风高度范围,结构巧妙、设计新颖。

技术研发人员:高魏林;高满林;钟跃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山竹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7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