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2499发布日期:2020-09-18 19:4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潜水电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



背景技术:

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热水潜水泵用于温泉洗浴,还可适用于从深井中提取地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及高山区人畜用水,亦可供中央空调冷却、热泵机组、冷泵机组、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排水使用。一般流量可以达到5-650m³/h、扬程可达到10-550米。

目前,油浸式潜水电泵的工作环境大多是在水下,当需要检修时还是要移动至地面上,而在地面上大多是人工搬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包括泵体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泵体活动安装,所述移动机构至少包括两组竖直对称分布的竖杆,以及位于竖杆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竖杆的底端,两组所述竖杆之间预留有间隙供泵体放置,所述竖杆的内壁上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竖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居中部焊接,所述支撑板与竖杆的组成形状为t形,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与凸块的底端面焊接,所述凸块一体构造在泵体的外壁上,所述凸块共对称分布有两组;

所述凸块的内部竖向开设有槽,所述支撑板的居中板壁处也开设有槽,所述凸块与支撑板之间贯穿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穿过槽将凸块与支撑板固定;

所述凸块的上表面位于插杆的两侧还对称分布有两组竖块,两组所述竖块之间还设有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水平设置,两端均伸入至竖块的内侧,所述竖杆朝向移动块的面上竖直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块弹性连接竖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槽的内壁还竖直安装有弹簧,所述移动块伸入至移动槽内部的一端与弹簧相连。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顶端面固定连接移动槽的顶端内壁,底端面固定连接移动块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居中部与长边平齐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的底端面伸入至滑槽的内部沿其滑动。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的上表面居中部竖直焊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带动移动块竖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面阵列分布有移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油浸式潜水电泵,通过移动机构的可拆分设置,在泵体移动时进行安装,有效提升泵体的移动便捷性,有效节约人工搬运的劳动力度,泵体通过移动板与支撑板的配合卡接,拆装便利,大大提升泵体的移动便捷性,通过拉伸拉杆即可带动插杆移出支撑板,将泵体拆分,该油浸式潜水电泵,结构合理,移动便捷,可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体、2移动机构、3竖杆、4支撑板、5滑槽、6连接块、7底板、8移动板、9插杆、10凸块、11竖块、12移动槽、13拉杆、14弹簧、15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包括泵体1和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与泵体1活动安装,所述移动机构2至少包括两组竖直对称分布的竖杆3,以及位于竖杆3底部的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上表面焊接竖杆3的底端,两组所述竖杆3之间预留有间隙供泵体1放置,所述竖杆3的内壁上焊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远离竖杆3的一端与支撑板4的居中部焊接,所述支撑板4与竖杆3的组成形状为t形,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与移动板8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8的上表面与凸块10的底端面焊接,所述凸块10一体构造在泵体1的外壁上,所述凸块10共对称分布有两组;

所述凸块10的内部竖向开设有槽,所述支撑板4的居中板壁处也开设有槽,所述凸块10与支撑板4之间贯穿插接有插杆9,所述插杆9穿过槽将凸块10与支撑板4固定;

所述凸块10的上表面位于插杆9的两侧还对称分布有两组竖块11,两组所述竖块11之间还设有设有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水平设置,两端均伸入至竖块11的内侧,所述竖杆3朝向移动块15的面上竖直开设有移动槽12,所述移动块15弹性连接竖块11,通过移动机构2的可拆分设置,在泵体1移动时进行安装,有效提升泵体1的移动便捷性。

具体的,所述移动槽12的内壁还竖直安装有弹簧14,所述移动块15伸入至移动槽12内部的一端与弹簧14相连,通过弹簧14的弹力将移动块15下移。

具体的,所述弹簧14的顶端面固定连接移动槽12的顶端内壁,底端面固定连接移动块15的上表面,移动块15上移时,弹簧收缩。

具体的,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居中部与长边平齐开设有滑槽5,所述移动板8的底端面伸入至滑槽5的内部沿其滑动。

具体的,所述移动块15的上表面居中部竖直焊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带动移动块15竖向移动,通过拉伸拉杆13即可带动插杆9移出支撑板4,将泵体1拆分。

具体的,所述底板7的底端面阵列分布有移动轮,通过移动轮移动泵体1。

具体的,该油浸式潜水电泵,在使用时,首先将从水中捞起的泵体1放入两组竖杆3之间,将泵体1外壁上与凸块10焊接的移动板8放入滑槽5的内部,随后滑动移动板8,当移动板8滑动至内部开设的槽与滑槽5竖直贯穿开设的槽平齐时,通过弹簧14的弹力将移动块15下移,移动块15下移带动插杆9下移,进而原本沿着滑槽5移动的插杆9就弹入槽的内部,将移动块15与支撑板4之间固定,进而泵体1固定在两组竖杆3之间,通过移动轮移动底板7,将泵体1移动至需要的位置,有效减少人工搬运的劳动力度,大大提升泵体1的移动便捷性,通过拉伸拉杆13即可带动插杆9移出支撑板4,将泵体1拆分,该油浸式潜水电泵,结构合理,移动便捷,可广泛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包括泵体(1)和移动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与泵体(1)活动安装,所述移动机构(2)至少包括两组竖直对称分布的竖杆(3),以及位于竖杆(3)底部的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上表面焊接竖杆(3)的底端,两组所述竖杆(3)之间预留有间隙供泵体(1)放置,所述竖杆(3)的内壁上焊接有连接块(6),所述连接块(6)远离竖杆(3)的一端与支撑板(4)的居中部焊接,所述支撑板(4)与竖杆(3)的组成形状为t形,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与移动板(8)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8)的上表面与凸块(10)的底端面焊接,所述凸块(10)一体构造在泵体(1)的外壁上,所述凸块(10)共对称分布有两组;

所述凸块(10)的内部竖向开设有槽,所述支撑板(4)的居中板壁处也开设有槽,所述凸块(10)与支撑板(4)之间贯穿插接有插杆(9),所述插杆(9)穿过槽将凸块(10)与支撑板(4)固定;

所述凸块(10)的上表面位于插杆(9)的两侧还对称分布有两组竖块(11),两组所述竖块(11)之间还设有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水平设置,两端均伸入至竖块(11)的内侧,所述竖杆(3)朝向移动块(15)的面上竖直开设有移动槽(12),所述移动块(15)弹性连接竖块(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12)的内壁还竖直安装有弹簧(14),所述移动块(15)伸入至移动槽(12)内部的一端与弹簧(1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4)的顶端面固定连接移动槽(12)的顶端内壁,底端面固定连接移动块(15)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4)的上表面居中部与长边平齐开设有滑槽(5),所述移动板(8)的底端面伸入至滑槽(5)的内部沿其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15)的上表面居中部竖直焊接有拉杆(13),所述拉杆(13)带动移动块(15)竖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7)的底端面阵列分布有移动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浸式潜水电泵,包括泵体和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与泵体活动安装,所述移动机构至少包括两组竖直对称分布的竖杆,以及位于竖杆底部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焊接竖杆的底端,两组所述竖杆之间预留有间隙供泵体放置,所述竖杆的内壁上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竖杆的一端与支撑板的居中部焊接,所述支撑板与竖杆的组成形状为T形,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上表面与凸块的底端面焊接,所述凸块一体构造在泵体的外壁上,所述凸块共对称分布有两组,所述支撑板的居中板壁处也开设有槽,所述凸块与支撑板之间贯穿插接有插杆。该油浸式潜水电泵,结构合理,移动便捷,可广泛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史志华;王业慈;丁维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州潜龙泵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