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罩壳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叶轮罩壳安装在压气机壳上,之后一起安装在轴承壳上。但是叶轮罩壳与压气叶轮之间的间隙较小,在安装过程中,尤其是在船舱的狭小空间内,叶轮罩壳和压气机壳整体重量过重,维修人员操作难度较大,容易碰撞压气叶轮,严重会碰伤叶尖,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结构是解决装配难度较大问题的有效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罩壳安装结构,提供的叶轮罩壳的安装空间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罩壳安装结构,包括压气机壳、扩压器和叶轮罩壳,所述压气机壳内成型有安装板、内支撑凸缘,所述安装板垂直于压气叶轮,所述扩压器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内支撑凸缘包括连接段、安装段,所述安装段平行于压气叶轮,所述连接段连接于安装段、压气机壳之间,所述叶轮罩壳上成型有连接体,连接体的端部呈“┍”型,连接体的端部盖在内支撑凸缘安装段的端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体的端部、内支撑凸缘安装段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叶轮罩壳的内侧端与安装板的端部贴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
优选地,所述压气机壳上设有外支撑凸缘,所述外支撑凸缘位于压气机壳上远离压气叶轮的一端,所述外支撑凸缘设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消音器或进气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压气机壳、叶轮罩壳的结构,提供的叶轮罩壳的安装空间较大,允许先安装扩压器和压气机壳,之后安装叶轮罩壳,压气机壳与叶轮之间间隙大,在船舱等的狭小空间内,这种新型叶轮罩壳结构降低单件安装重量,降低了维修人员操作难度,安装过程中不会碰伤叶轮。降低装配维修难度,提高了增压器的维修性和包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中,1为压气机壳,2为扩压器,3、4为o型密封圈,5为叶轮罩壳,6为压气叶轮,7为密封腔,8为内支撑凸缘,9为连接体,10为外支撑凸缘,11为进气再循环槽,12为进口环腔,13为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罩壳安装结构,包括压气机壳、扩压器和叶轮罩壳,所述压气机壳内成型有安装板、内支撑凸缘,所述安装板垂直于压气叶轮,所述扩压器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内支撑凸缘包括连接段、安装段,所述安装段平行于压气叶轮,所述连接段连接于安装段、压气机壳之间,所述叶轮罩壳上成型有连接体,连接体的端部呈“┍”型,连接体的端部盖在内支撑凸缘安装段的端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体的端部、内支撑凸缘安装段之间通过o型密封圈密封,所述叶轮罩壳的内侧端与安装板的端部贴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叶轮罩壳、扩压器内侧组成压气机的外子午流道面。
所述压气机壳上设有外支撑凸缘,所述外支撑凸缘位于压气机壳上远离压气叶轮的一端,所述外支撑凸缘设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消音器或进气管。
所述压气机壳、安装板、内支撑凸缘、叶轮罩壳、连接体围合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外接压气机壳外壁面的压缩气体进口,并在叶轮出口对应叶轮罩壳位置开通气孔,形成叶轮加速装置。
所述叶轮罩壳的子午面上开进气再循环槽,与进口环腔形成压气机进气再循环结构。
本实用新型装配顺序:
1.扩压器2安装在压气机壳1上,通过螺栓固定。
2.将压气机壳1、扩压器2安装在轴承壳体上,并通过压板压紧。
3.将叶轮罩壳5安装在压气机壳1上,并通过螺栓紧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一种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罩壳安装结构,包括压气机壳、扩压器和叶轮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机壳内成型有安装板、内支撑凸缘,所述安装板垂直于压气叶轮,所述扩压器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所述内支撑凸缘包括连接段、安装段,所述安装段平行于压气叶轮,所述连接段连接于安装段、压气机壳之间,所述叶轮罩壳上成型有连接体,连接体的端部呈“┍”型,连接体的端部盖在内支撑凸缘安装段的端部,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体的端部、内支撑凸缘安装段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叶轮罩壳的内侧端与安装板的端部贴合,并通过密封圈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混流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罩壳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机壳上设有外支撑凸缘,所述外支撑凸缘位于压气机壳上远离压气叶轮的一端,所述外支撑凸缘设有螺纹孔,用于安装消音器或进气管。